逐渐“失声”的中学语文教师

2021-12-28 23:20徐慧芬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

徐慧芬

摘 要: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是不可或缺的。近年来初中的朗读教学重新被重视起来,然而教师的示范朗读却几乎被放弃,或者是被多媒体替代,濒临消失。语文教师的范读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存在是合理而不容置疑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范读,教师范读不应当无声无息地消亡。

关键词:朗读教学;范读式微原因;范读意义与策略

朗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中学语文课朗读教学被忽视已有一段时间,近几年已经再度被重视。朗读指导细致到位,是值得肯定的。2011版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了初中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也已经吸引了很多的老师进行解读和研究。

一、教师范读式微的原因及反思

朗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教师范读,然而近年来教师范读的现象几乎很难看到。一些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师文章反映出来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教师自身不愿意范读

基于课堂时间的考虑。中学语文课堂时间紧任务重,寸时寸金,分秒必争,很多老师认为如此珍贵的课堂时间绝对不能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对学生语文水平(具体体现为成绩)提升没有肉眼可见的效果就堪称“无谓”的教学活动了。学生朗读实属必要,要么放在课前预习时候学生自主读,要么课堂精简到最精简,尽量不去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那么教师范读就更难得一遇了。教师范读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听得进去,听了之后是否对提升成绩有作用,这都会影响老师的决断。产生不愿、不想范读想法的老师主要是对教师范读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深刻的理解。

(二)教师自身不敢范读

基于自身基本功的考虑。随着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师的依赖性变强。名家大家的朗读视频、朗读音频资源丰富,使用便捷,远远比自己亲自操刀上阵来得便捷省力,何乐而不为?

但是,名家大家的朗读示范与教师当堂生成的教学范读产生的效应不同。辽宁师范大学徐连祥副教授由此归结出三种不同效应,即情感效应、专为效应、立体效应。简单来讲,名家的朗读同教师范读比起来情感距离疏远,很难专注聆听;名家朗读针对性没有教师范读来得准确具体,只针对该课堂的学生群体;教师范读的现场气氛以及听觉视觉双重作用产生的效果,具有名家朗读所没有的现场感。以此看来,即使是不十分完美的现场版教师范读也比完美得无瑕疵的名家朗读音视频资源来得亲切、有效。

教师的自信应当振作起来。大部分的中学语文教师都是从专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经过专业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普通话的能力都是有的,并且普遍很高的。朗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专攻”“术业”。对此我同徐连祥副教授一样希望“所有初中语文课堂的范读,都是由教师躬亲为之”。

二、初中语文课教师范读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师范读的意义

范读常见于语文课堂,尤其是小学课堂。明清交接时期有个教育家陆仪说:“人凡有所當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成诵,若年稍长,不惟不肯诵读,必不能诵读矣。”范读的意义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并未消失或减退。初中学生仍处在记忆力形成、语感训练的关键时期,朗读自然是必要的,只要朗读教学在,教师范读就不应消失。教师范读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1.渲染气氛,促进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效果为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由此可知,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对信息接受起来效果非常好。于漪老师说自己开始喜欢读辛弃疾的词就从自己的国文教师大声朗读古文时候起,“教师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深情凝注在眼睛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从来不小。这样的深情范读,触动了学生心,牵动了学生的情,学生自然而然进入老师设置的课堂,并能够沉醉其中。每一篇抒情性的文章,抒情性的片段,都适合这样去读。

2.直观深刻,便于模仿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范读,可以让学生直接掌握课文的读音、停连、语气、语调,领悟其语感,教师传神的面部表情和自然产生的形体动作能很快引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听语调语气,看表情动作,综合感官的使用,让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鼓舞。兴趣带来主动朗读,主动朗读带来鲜明的个性化,可能收获到意外之喜。这就是教师范读直观地给学生指导的结果。模仿是孩子的天性。马卡连柯说教师是儿童模仿的典型。初中的学生仍是善于模仿的群体。教师的课堂范读就如同学生学习书法时候的字帖,听老师范读就是临帖的过程。而临帖是开始学习的必经之路。

3.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范读能力出众的老师,一定比普通老师更容易培养出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向学生展示良好的朗读功底,在吸引学生的同时,对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的培养都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熏陶力量往往大于苦口婆心地劝导,这点相信大部分老师都是认同的。学生课堂的朗读是言语活动经验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课文也是学生重要的语言积累材料,因此可以说,朗读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语感能力的提升。而语感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基础。

(二)范读实施方法的一些具体建议

1.目标明确

语文老师经常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说“通过朗读理解课文”“通过朗读把握作者情感”等以朗读为达成某一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严格来说,朗读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本身也是一个教学目标。朗读技能本身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那么范读的目的,就显而易见了,范读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其他目的都排在次要位置。

2.示范性

我这里说的教师范读的示范性并非画蛇添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导,是每一位师范生被教授的教育宗旨。示范是指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榜样或典范,所以,教师的范读,不能有错,不容有错。汉字的读音不能出现错误,情感的融入不能出现偏差。当然,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老师对同一篇文章的解读不会完全相同,但绝不能为了体现教师的独特性而刻意与众不同。规范的基础上才有示范的可能性。

3.充分的准备

刚刚说到的范读不能出错便要求语文教师在范读之前必须做好完全的准备,考虑到所有因素,甚至是课前练习到熟练。自信是美德,对老师来说也是,但自大不是。只有做好一万的准备才不会有“万一”的出现。这些准备可能包括充分深入地理解课文,课文的内容、结构、中心,写作目的现实意义,还可能包括选择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完成范读,还包括范读的速度与时间把握。

4.恰当的辅助手段

朗读或者范读中使用背景音乐来增添文章的感染力,促进文本情感把握是很常见的手法。音乐的选择要合适,并且音量宜小不宜大。但是不建议直接运用名家朗读音频或者视频取代教师范读,原因上文已经分析不再赘述。

不建议在范读的过程中配上PPT动态图片。图片的加入需要学生投入视觉感官,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学生在聆听教师范读的时候全神贯注调动听觉系统,即使动用视觉系统也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的表情、动作上,以便更好地领悟到老师要传达的意思。

5.方式多样

教师范读可以全文范读也可以片段范读,还可以在学生朗读时语句范读,形式不必拘泥。

近年来,央视出现的众多以朗读为主要文本解读形式的节目,比如《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每一个都是制作精良、语文味道十足,满满的文学气息弥漫其中。甚至包括是吟唱、歌唱方式的《经典咏流传》,都选择了传承经典文化,文化传承是语文学科、语文课堂、语文老师的任务,这些栏目都告诉我们,朗读是一种对文化经典极好的解读方式,并给了我们珍贵的审美体验,这都契合了语文的核心素养。他们给了我们语文教师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应该学以致用,从善如流。

笔者希望如今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几乎让人眼花缭乱的课堂,朗读教学始终有空间,传统的教师范读能保留一席之地,顶着五花八门考核与评价压力的语文老师们,还能有自己范读的勇气与坚持。

参考文献:

[1]李元姗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J] 科教文汇 2018(08上)

[2]余耀清 中学语文课朗读和默读行驶的选择及方法运用[J] 教育探索 2015(02)

[3]徐连祥 名家朗读与教师范读不同效应探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刊 2019(04)

[4]陈红 初中语文诵读指导策略 [J]中学教学参考2017(12)

[5]冯金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J]学周刊 2019(04)

[6]劉霞 提升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J]语文教学通讯 2018(06)

[7]陈梅 朗读促进初中语文学校的有效方法的研究[J] 文理导航 2021(04)

[8]龙莲明 谈谈语文课中教师的范读 [J]教研天地2011(06)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
关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探究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与训练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