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动因、困境与路径创新
——基于数字技术的分析视角

2021-12-29 05:03顾剑锋李智水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精准数字

顾剑锋,李智水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随着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特征的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数字技术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实践中,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数字化型构已然成为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路径选择。然而,无论是数字技术的内在机理,还是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内在特征,都深刻影响着数字技术对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作用的发挥。倘若完全依赖数字技术的功能和优势,或许并不能满足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现实需求。因此,面对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发挥其技术优势,突破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升数字技术作用于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不仅对深化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提升大学生廉洁素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数字技术视阈下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生发动因

数字技术视阈下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它是借助数字技术的创新性发展,依托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海量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此通过精准组建廉洁教育教师队伍、精准鉴别教育对象、精准设计教育内容、精准选择教育方法等路径,对大学生开展富有成效性、针对性、可控性的精细而准确的廉洁教育。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为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绝非数字技术层面单向度的线性教育,而是具有多重维度的生发动因,它顺应了数字廉洁样态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应有之义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是数字廉洁样态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数字中国建设已全面开启,数字廉洁作为数字中国建设意识形态层面的新样态,对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提出了新命题、新挑战、新任务。其不仅要重塑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效果,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廉洁素养,而且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所提供的数据源,在对数据源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轨迹,从而为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提供数据支撑。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关键要素,数字廉洁的新样态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优化了教育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提升了教育效果,打破了大学生廉洁教育“大水漫灌”的传统化教育思想,形成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精准滴灌”的精准化教育体系,有力地助推了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数字化发展态势,为适应数字廉洁样态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实践基础。

(二)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应有之义

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1]如果说不敢腐是重在法治层面的震慑与惩治,不能腐是重在制度层面的监督与制约,那么不想腐则是重在教育层面的自觉与自律。无论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还是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都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应有之义。然而,与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教育不同的是,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设首要的基础性环节,是最具预防性、深层性、夯基性的前导性教育,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因为大学生是未来的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使命,倘若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廉洁素养缺失,那么势必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将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纳入反腐倡廉建设之中,“提高他们廉洁素养,这必将有助于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效地拒腐防变”[2],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无论是学理层面的理论探讨,还是实践层面的渐序运行,均成为教育主体所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因其集政治性、思想性、价值性、社会性于一体的教育属性,内在地蕴涵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运行体系之中,并渐趋成为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深度挖掘各类育人元素,使其达到教育的政治认同、价值塑造、精神建构、人格培育、心智启迪之功效,并最终实现铸魂育人之目的是课程思政建设内在要求。而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所蕴藉的廉洁元素正是有助于促成课程思政建设目的的教育资源。相对课程思政建设而言,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不是另起炉灶,无论是从教育内容、教育形态,还是从教育路径、教育功效上讲,都统一于课程思政建设宏大体系之中,“就是要以廉洁文化教化人,培育和践行廉洁价值观”[3],凸显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数字技术视阈下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现实困境

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的确有助于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的精细化、对象的分众化、效果的高能化,可以说为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但是如何将这种现实可能性转化为实践操作性,必须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然而,当前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还存在着教师队伍精准组建、对象精准识别、内容精准设计、方法精准选择等方面的困境。

(一)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教师队伍精准组建的困境

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给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大学生通过娱乐化的网络休闲、浅层化的网页浏览、深度化的网络学习等方式在互联网上留痕,由此而衍生出了繁冗而无序的海量数据,这些恢弘的数据能否转化为潜在的数据价值,不仅“取决于实施数据处理的人员是否同时具备数据处理技术和专业知识能力”[4],更取决于教育主体所具有的数字获取、数字甄别、数字分析、数字加工、数字重构、数字应用等方面的数字素养的高低。然则,现如今从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教师大多以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为主,不仅“缺乏长期的教育队伍储备,廉洁教育无法可持续发展”[5],而且仅有的教师队伍中具有较高数字素养的教师相对匮乏。尤其是以“精准”为核心并能对各类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与应用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教师队伍精准组建的困境导致了大量有潜在价值的数据成为了僵尸数据、无效数据、冗余数据,从而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效能。

(二)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对象精准识别的困境

精准识别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轨迹是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前提。各种数字化平台的应运而生,的确有助于详实而准确地记录教育对象的活动轨迹,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算法的多元性、数据的失真性、对象的差异性等特点,对精准识别教育对象带来了较大困境。例如,大学生以虚假信息注册各类账号,使得教育者无法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进而会对廉洁教育的精准施策带来一定困难。同时,由于大学生所登录网站或APP软件的多样性,就造成了数据来源场域的分众化,抖音、贴吧、微信、QQ等各种应用软件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要全面准确地收集与学生相关的大数据,并根据教育对象对各类数据分门别类地进行识别,提取具有准确性、真实性、有用性的数据信息存在现实困难。

(三)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内容精准设计的困境

数字化时代,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需求愈加呈现出时代化、多元化、综合化、个性化等特点,他们通过各类数字技术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能力,使得原先整齐划一的教育内容分化为适应大学生各自不同利益诉求的教育内容,然而这一需求与廉洁教育内容的传统化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传统意义上的廉洁教育“习惯性地用一般代替具体、用普遍代替特殊,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差不多’、‘大概可以’等模糊思维”[6],它以内容的共生性取代了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差异化的要求。数字技术视阈下,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要求根据教育对象的分众化特点精准设计教育内容,及时推动教育内容的优化整合与推陈出新。纵观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无论是教育内容供给的时代性,还是教育内容与数字技术的耦合性,抑或教育内容的开放共享性,都未能完全适应数字技术发展的时代需要,进而导致了教育内容的精准设计以满足学生不同利益诉求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

(四)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方法精准选择的困境

精准选择适应数字化发展要求的教育方法是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效能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的确推动了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方法的不断革新,增强了廉洁教育的亲和力和互动性。但不容忽视的是,单向灌输式依然是主体教育方法,该方法因其话语表达的一言堂而缺乏交互性,大学生被视为知识的单一接受者,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要求充分利用数字平台生发的大数据,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科专业、年龄结构、生活背景等特点,以数字化思维打破灌输式教育方法的思维窠臼,精准选择立体多元的教育方法。然则由于廉洁教育教师队伍数字素养的缺失,“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队伍身份不一、层次不齐,整体上差强人意”[7],很难对纷繁冗余的数据资源优化整合,探寻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而根据教育对象上网所产生的数据,选择精准的教育方法也就成为困扰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显性难题。

三、数字技术视阈下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路径创新

精准廉洁教育作为与数字技术相契合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新模式,现如今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所需的技术要素和前提条件虽已具备,然而实践操作层面仍存在困境,急需依据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打破制约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瓶颈,从精准提升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精准区分教育对象的利益诉求、精准设计学科融合的教育内容、精准选择立体多元的教育方法等四重维度创新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精准提升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

教师队伍数字素养的高低是决定数字技术视阈下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效能强弱的核心要素。当前,以小程序、公众号、抖音、QQ为代表的媒体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对廉洁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内在要求全方位提升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精准提升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一方面,确立精准思维的数字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由“大水漫灌”的传统思维向“精准滴灌”的数字思维转向。通过对数字技术视阈下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实现路径的重新定位和教育效果的数字化评价,以理解和阐明当下数字思维转变的现实性,明晰确立精准思维数字理念的不可逆性。另一方面,认识和掌握数字应用技术,提高教师对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精细培育和准确引导能力。教师要能够娴熟地对与学生相关的大数据进行精准鉴别,并能够对碎片化的数据加工整合,进而挖掘数据蕴涵的潜在价值,以此助力精准廉洁教育的落地生根。

(二)科学鉴别数据真伪,精准区分教育对象的利益诉求

大学生上网必将生成繁冗复杂的各类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重新建构数据间的内在关联性,通过大学生的“行为轨迹来重现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8],是精准区分教育对象利益诉求的前提条件。数字技术催生的各种数据并不会自然生发成有用的数据,如果运用不当甚至会对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带来风险和挑战。因此,首先,要正确解读各类数据,剔除垃圾数据,科学鉴别数据真伪,提高数据结论的有效性,以此为基础,针对教育对象不同的利益诉求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准确体现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提高精准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数字技术视阈下的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应充分把握教育对象个性化的利益诉求,精准研判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行为旨趣、价值偏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开展精准廉洁教育。最后,正确认识大学生不同利益诉求的客观现实性,分析不同利益诉求产生的现实基础和思想根源,为开展精准廉洁教育提供价值参考。

(三)打破数据孤岛局限,精准设计学科融合的教育内容

数字技术视阈下催生的大数据已成为开展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重要资源,但这些大数据仅是潜在的教育资源,数据本身并不会带来任何教育价值。倘若不能重构这些碎片化、孤立化、原子化的数据,就会出现数据孤岛现象,反而制约精准廉洁教育的功效。为此,一方面,要打破数据孤岛的局限,以系统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建构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内容体系,把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融入各类学科之中,根据学科特点精准设计教育内容。要“积极从社会中挖掘出比较新颖和独特的廉洁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富有现代感、历史感、国际视野和生动活泼的廉洁教育内容”[9],以此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交互性、获得感,重点培育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和廉洁行为品德的养成。另一方面,教育内容的设计要凸显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多角度、多层面、多领域地挖掘数据与大学生网络留痕的关联性,从数据来源、分布特点、阅览频率等方面探寻开展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的规律性。比如通过对学生浏览网页的兴趣度、关注点等数据资源的掌握与分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廉洁教育内容。

(四)充分运用数字平台,精准选择立体多元的教育方法

数字化时代,单一的教育方法显然已无法适应教育对象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更无法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精准度和实效性。现如今,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要充分运用数字平台,综合利用传统与现代、实体与虚拟、线上与线下等手段,建构多元立体的教育方法,彰显廉洁教育的数字属性。精准选择立体多元的教育方法:第一,打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话语一言堂的传统形式,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性,要“融合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10],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廉洁教育的全过程之中,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性,发挥协同参与的育人效力。第二,通过廉洁知识的微视频制作、廉洁事迹的理论宣讲、廉洁故事的情景剧表演等方法,拓宽大学生接受廉洁教育的路径。第三,借助教育云、学校官微、校园网、在线课堂、抖音等教育新兴技术和手段,把廉洁知识与“持廉拒腐”的技能润物细无声地嵌入到数字平台之中,从而为大学生精准廉洁教育创设人人想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精准数字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精准的打铁
答数字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