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西峡县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2021-12-30 17:51余仁凤李孟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西峡县全域旅游

余仁凤,李孟孟

(河南大学 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一直在迅猛发展,如今我国旅游业朝着更加高水平、高质量、多样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旅游新常态下“全域旅游”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新模式。2016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公布,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相关文件指出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提升河南省旅游的竞争力和实力。2016年河南省西峡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域旅游战略正式展开,并且在2020年4月24日西峡荣誉上榜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及创建名单。这是西峡县旅游发展的有效证明,然而在西峡县旅游获得殊荣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引领全域旅游的发展,如何将西峡县区域各个产业相互联系,如何在旅游开发要素上不断提升扩展,如何使西峡县区域间各个层级相互配合,使其空间结构板块化,使其发展格局为区域网络结构等在西峡县的全域旅游发展中依旧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

1 西峡县旅游发展相关综述

位于河南西南部的南阳市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在境内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西峡县域内有老界岭旅游度假区、西峡恐龙遗迹园、西峡老君洞、龙潭沟景区等优质的自然风景区,西峡也是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和屈原文化的主要遗存地,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同时也有着猕猴桃之乡、山茱萸之乡、“绿色王国”和“天然药库”的美称。西峡县旅游业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发展飞速,主要在森林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养生旅游方面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成效。

王晶(2010)利用 GIS 技术对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对研究区森林休闲旅游产品结构进行功能分区,最后对重点发展区域提出旅游产品发展措施[1]。201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伏牛山老界岭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汇报展开,对老界岭森林休闲旅游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郑英(2011)收集总结了重阳文化的历史与现状,提出南阳市重阳文化开发的原则要具有特色、主题化、保护性开发和参与性,并且形成了新的南阳市重阳文化旅游开发规划和宣传策划,也提出要对南阳市重阳文化旅游开发采取保障措施[2]。西峡县养生旅游发展起步于2006年,经过十年时间的规划筹备,2016年12月仲景养生小镇举行了盛大的开工奠基仪式,这是西峡县旅游发展的又一个全新起点,西峡仲景养生旅游小镇围绕中医药养生特色功能,利用西峡县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集吃、住、行、游、购、娱、禅、养等功能为一体,力图打造中原养生福居。朱琳(2013)通过对西峡中医养生旅游开发的基础进行分析,对西峡中医养生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提出了一些设想,提出走创意融合发展的道路,找出西峡开发中医养生旅游的对策[3]。武莹莹(2019)通过问卷调查对河南省西峡老界岭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诸如建设资金匮乏、思想观念落后、专业人才缺失以及产业链单一等问题,提出了要提高在资源、人才、文化、设施设备、营销等方面的建设[4]。

西峡县的旅游整体来说起步较晚,但目标明确,能够利用当地的资源合理进行旅游规划,西峡县作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更应该将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养生旅游结合起来,将沉睡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助力于西峡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2 西峡县全域旅游发展状况

西峡县在旅游发展上既抓住传统的客源,又在特色文化与特色产业相融合的方面下功夫,坚持避暑康闲养生的旅游发展道路,注重A级景区标准化建设,“厕所革命”也得到了很大的成效。2016年西峡县下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2017年获得最佳度假旅游目的地的荣誉称号。西峡县以老界岭作为支点,联合周边其他著名景区,建设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发展与工业项目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完善,在旅游生产要素上面下功夫,丰富旅游产品,发展一年四季全时间的旅游格局,实现从“一个景点”的旅游转向全空间的全域旅游。2018年西峡县全域旅游建设继续前行,将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为总目标,以“医圣仲景”康养服务为核心,为游客提供黄金自驾环线,将养生、文化体验、生态项目建设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亮点,荣获2018年度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西峡县各个重要的旅游景区联系起来成为整体,突出各自的功能和特色,有利于加强产业融合,创新旅游产品,推动“景城一体”的发展理念,根据西峡统计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中的统计可知在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96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20.1%,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在2020年4月西峡荣誉成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西峡县正在塑造一个全新的旅游形象。

3 西峡县全域旅游发展提升策略

3.1 加强政策保障,健全公共服务及供给体系

西峡县全域旅游在依据政府颁布的相关文件发展的同时,要按部就班的将全域旅游的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地方,注重细节,注重旅游基础和本身的资源状况。①应该将旅游业确立为西峡县发展的主导产业,西峡县党委或党政府出台更多的专项支持文件,给予财政金融支持,出台土地保障政策,规划编制全域旅游相关配套文件。旅游相关的各个部门,各个层级都应该根据总的政策细化细分,各司其职,同时合力将全域旅游政策贯彻落实。②在旅游建设中,要根据全域旅游政策将基础设施建设好,完善供给体系,注重西峡县公共服务的建设,建设完整的交通网络体系,路边标识齐全,建筑风格相统一,提高游客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使其达到全域旅游的标准。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供给,优化目的地旅游产品结构,使西峡县旅游供给要素更加齐全,在其层次、功能、结构上面科学合理地布局,提高旅游供给的质量效益。景区建设是基础,不能将景区建设与全域旅游对立。③西峡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应该全面发展,朝着社会和谐、政治为民、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生态环境友好的目标发展,以良好的“五位一体”建设成果为全域旅游政策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深入贯彻全域旅游理念,提高全域旅游品牌影响力

全域旅游发展依赖于全域旅游理念的贯彻,全域旅游理念的贯彻有利于旅游创新,有利于在战略层面有所突破。民众全域旅游意识是指在全域旅游活动中民众树立的对于旅游的审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以及生态意识[6],三种意识之间各有侧重但又是一个整体,每一个意识在全域旅游中都不可或缺,全域旅游品牌的影响对民众全域旅游意识的改变有很大作用。西峡县全域旅游发展仍旧处于发展初期,全域旅游政策解读不到位、全域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力不大和全域旅游建设不完善等都会形成对全域旅游理念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彻的状况。①西峡县应该仔细钻研全域旅游理念以及政策,在理念和政策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状况不断调整发展方式,充分突出西峡县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县域的主体地位,向当地旅游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贯彻全域旅游的理念,明白西峡县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定位。②在全域旅游的宣传上应该使全域旅游理念为大众所理解接受,宣传方式不断创新,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作为吸引,使大众自发性地前去了解全域旅游,对旅游者给予免费教育,培养游客全域旅游思维。③在全域整体营销方面、品牌体系方面和品牌特色方面更具有完整性和鲜明性,突出全域旅游的特点,继续支持西峡出口创汇的香菇产业,以及深度挖掘其他菌、果、药三大产业,开展重阳文化、恐龙文化、“四圣”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节庆活动,利用网络营销、网红带货等模式宣传西峡的特产和旅游。设立足够的全域旅游营销专项资金,制定西峡县养生品牌战略,形成全域旅游营销格局,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以此加强民众全域旅游意识,形成西峡县特有的全域旅游品牌。

3.3 注重旅游绿色发展,促进旅游效益提高

①西峡县全域旅游规划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应该具有绿色发展旅游的意识,环境保护创新在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旅游规划者和旅游从业人员都是以提供符合全域旅游的高质量的服务为目的,旅游工作者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全域旅游绿色发展的意识,提高思想高度,注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绿色发展问题。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特色酒店建设、垃圾处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且能在验收以后继续秉承着绿色发展的原则。②着眼全局来谋划旅游,旅游在抓经济的同时也是抓民生,旅游发展要有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高度,合理统筹利用全域资源,优化统筹全域空间,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发挥好西峡县的森林资源、山水资源的作用,做好龙潭沟、老界岭、老君洞和恐龙遗迹园的生态保护工作。③在旅游发展中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看重,树立对旅游环境的保护意识,促使旅游增强国民幸福感,旅游活动中设置全民参与的并且对环境友好的旅游项目,避免“门票经济”现象,这样才有利于旅游带动全面效益的发展。

3.4 完善全域旅游体制机制,抓住党政统筹这一关键

体制机制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作为一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标准之一[7],对现代旅游的治理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是经济管理员与服务员的角色,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政府也发挥着主导作用[8]。①西峡县要做的是在领导机制、协调机制、统筹制度、综合管理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上面进行合理的统筹协调和管理。能将西峡县的旅游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体系,部门之间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又能相互配合,在管理上有综合的管理体系,统计制度上能及时统计数据,保证数据完整可靠,增加旅游行业协会,保证旅游企业做到自律。②政府需要做到党政统筹,要有全局谋划旅游的眼光,抓民生,利用乡村振兴的政策不断引导全域旅游。政府还要具有全域谋划局域的眼光,在全市全县的全域旅游规划中有一个整体的理念,同时各个部分要发掘自身的优势、特色。政府要有立足现实谋长远的眼光,全域旅游没有特定的标准和做法,西峡县应该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进行全域旅游的发展建设。③政府要立足市场找动力,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政府抓制度氛围、抓规划调控、抓公共产品、抓市场秩序和抓政策引导的同时不搞固定的改革,不过分干涉旅游市场发展,用市场手段和市场逻辑来调节市场发展,旅游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不断调节。

3.5 增强创新改革力度,加强旅游共建共享

增强创新改革的力度有利于解决全域旅游发展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在西峡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上更易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另外西峡县在全域旅游规划项目上的主客共享方面还有所欠缺,导致游客全域旅游体验效果差。①西峡县要做的是能够创新体制机制,在旅游的协调、配套、综合管理和治理能力等方面改革创新,政府在政策上进行创新,在人、财、物协调方面实施创新举措,在旅游发展和产业融合上有突出本地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以公共服务为基础在建设和服务方式上创新,利用智能智慧服务进行科技创新,注重旅游环境保护创新,增加旅游扶贫方式和创业就业方式创新。②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更应该注重资源特色与环境的良好状态,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最基本的因素,其中非传统旅游资源具有双栖服务功能[9],利用非传统资源有利于全域旅游的建设,也有利于旅游的共建共享。西峡县要挖掘非传统资源,发掘地方特色,营造随处是景,人人是景的氛围,使资源不仅能满足当地人的需求也能满足游客需求,达到主客共享的目的。③保留修建传统的旅游资源,在西峡县现在具有的资源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继续进行乡村旅游的建设,保持乡村的乡土气息,稳固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在原有的基础上优化环境,改善交通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人性化的需求、适应客源市场的需求不断调节更新,为主客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3.6 加深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转换“旅游+”思维

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将实现产业融合,它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的重要手段。西峡县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形成以养生为主题的全域旅游区,因为一些产业资源难以与旅游资源结合,所以抛弃了难以利用的资源,从而失去了全域旅游建设中的多样性和独特性。①西峡县在全域旅游发展中要突出山区土特产,增加“旅游+”农业的比重,使独特农业的发展带动旅游业。发掘文化资源,促进“旅游+”文化发展,深入发掘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地质文化。全面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的优势,在全域旅游中推动“旅游+”互联网,推动旅游发展更加智慧化,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当地政府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宣传当地特色产品,促进消费方式的升级。用“旅游+”城镇化来建设特色小镇和旅游综合体,大力支持仲景养生旅游小镇的发展。通过“旅游+”大健康的模式,在养老、温泉、医疗和养生方面再深度挖掘,在西峡县现有的基础上多方位、多层次的将其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形成泛旅游产业整合。②西峡县要重视旅游业中其他产业对旅游业的主动融入,而非旅游业为了旅游发展而强制融入其他产业,需要转换“旅游+”思维,使其形成一种机制,引导发展态势良好的产业主动与旅游业结合,促进双方质量提升和发展。重视西峡县农副产品的发展,大力发展菌、林、果三大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优质产品。

4 结束语

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一系列的文件和政策给全域旅游的发展保驾护航,加速其进程。在此背景下,虽然西峡县政府在积极主导全域旅游,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各个环节依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对西峡县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针对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旅游从业者方面,同时在各个产业和各个层级的配合发展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全域旅游的特殊性和新颖性促使人们在进行旅游发展和建设中必须保持一个全局思维和创新思维,在探索发展过程的道路中能更好地对旅游业或者对其他产业甚至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善和良好的推进作用。政府和旅游从业者应该意识到全域旅游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探索磨合,站在一个不断创新和可持续的角度来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西峡县全域旅游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大战菜青虫
父子醉驾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旅游
从医患视角看新农合制度实施效果
河南西峡县恐龙蛋大发现亲历记 我与恐龙蛋二十年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