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图书馆馆舍内部空间规划与布局设计

2021-12-30 17:51梁玉磊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图书馆空间

梁玉磊,张 鹏

(1.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图书馆;2.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00)

随着新时代信息化的发展,馆藏载体种类在变化、读者需求在变化、技术和设备发展在变化、阅读方式也在变化,高校图书馆顺应时代需求必然要发生转变,高校图书馆不再只是一个储存文献的资料库,还应该是一个读者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学习、科研、文化休闲、交流等活动的图书馆综合体。因此,高校图书馆的馆舍内部空间规划与布局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

高校图书馆馆舍内部空间规划与布局涉及建筑学、图书馆学等不同研究领域,笔者侧重研究高校图书馆馆舍规划的理念、原则,并立足于读者的切实需求,谈一下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规划与设计内容,力图为高校图书馆馆舍内部空间规划与布局提供一些参考。

1 高校图书馆空间规划理念

1.1 开放性

开放性是高校图书馆的内在属性。随着高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研究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到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料的查找和阅读,以完成学习和科研任务,这促使着高校图书馆将采取更加开放性的模式以迎接新的挑战。

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开放的办馆思想、开放的建筑设计、开放的空间布局、充足的开放时间、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其最终目的是将图书馆转变为集借阅、学习、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文化中心。

1.2 以读者为中心

随着发展,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越来越多样,服务内容不断深化,服务方式也在不断转变,但图书馆的本质还是为读者提供服务。过去“以图书为中心”的传统服务管理模式,显然不利于读者对馆藏资源的使用,现代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强调以人的各种活动空间、阅读空间以及这些活动空间的舒适方便度考量为主,以更多的空间满足功能多元化的发展[1]。因此,现代高校图书馆进行空间规划的时候要“以读者为中心”,把人的感受放在首位,尊重与关怀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力求实现灵活自由的空间形式,从而为读者提供方便、舒适的环境,以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多元化活动空间的需求。

2 高校图书馆空间规划原则

2.1 既注重功能性,又注重人文性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为读者服务的功能属性,在进行空间规划的时候要注重功能性原则,从藏书空间、学习空间、阅览空间、文化休闲空间、业务空间、数字化空间角度,统筹规划图书馆空间,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网络化结合起来,在功能布局上使图书馆有宽敞的藏书空间,充足的阅览桌椅,舒适的学习、休闲环境,先进的服务设施、现代化的管理手段[2]。

除了功能性,图书馆也是高校最重要的文化阵地,“人们走进图书馆,不仅为了阅读书籍,而且为了感受知识宫殿散布的气息”。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其内部空间布局应体现人文气息,使读者受到图书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熏陶,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隐性教育效果[3]。

2.2 既注重文献资源建设,又注重空间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文献信息中心,尽管互联网时代,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海量资源和信息,这使得图书馆纸质资源的吸引力被逐渐弱化,但并不代表高校图书馆因此要减少对知识资源的重视。高校图书馆需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平衡好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比例,以顺应时代发展,满足读者需求。

读者来到图书馆,一方面是利用馆藏资源,另一方面便是使用图书馆的空间。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程焕文教授指出,“图书馆的空间资源与知识资源是同等重要的。读者除了在图书馆阅览读书之外,还需要利用更多的空间资源,如展览空间、学习空间、共享空间。空间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空间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可见,图书馆内部空间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

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合理规划馆藏资源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空间资源的建设,寻求两者的协同发展。

2.3 既注重独立学习,又注重群体学习

高校图书馆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不只需要提供安静的阅览、学习和研究空间支持学生学习,也需要提供能随时进行交流的场所支持学生交流,让刚刚萌芽的思想在相互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进一步萌发,以产生新的发明、新的见解、新的学说,因为研讨、交流、互动、分享才是最有效且有价值的学习方式,能够实现这些功能才是图书馆立于信息化社会而不被取代的核心价值所在[4]。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规划学习区的时候,应当既有适合独立学习的安静学习区域,又有适合群体协作交流的动态学习区,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2.4 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也获得了拓展服务的契机,高校图书馆应与时俱进,采用新技术和新手段为读者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科学化的空间服务,满足用户对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协作环境的综合需求,为读者提供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让读者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感受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

3 高校图书馆空间规划实践探索

3.1 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大流通全开放式空间布局

“大流通”管理模式是如今比较先进的一种全开放式管理模式,是以整个图书馆为一个大开间进行布局的,集藏书、借书、阅览、检索一体化的全开放管理模式,需要采购自助借还书设备和RFID标签,图书馆在总出入口配有防盗检测系统,读者凭本人“校园一卡通”刷卡通过门禁系统进入图书馆后,即可像进入超市一样,在开馆时间内自由进入各书库和阅览室,查阅各种文献资源,可以在每层放置的检索机上检索到所需图书的索书号,到对应的书架上找书;一楼大厅设总服务台,受理借还书、咨询等事务;读者离开图书馆时须走指定的出口通道。

这种智能化“借阅合一”的大流通服务模式尽可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流通,不仅指图书馆的图书、期刊、报纸、资料、场地环境的开放,还包括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的革新,具有“完全开架”“安全高效”“科学管理”等优势,这种布局模式给予读者更大的自由度,既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3.2 各类型功能区灵活布局,创造一个开放的、流动型的空间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内各空间都按照明确的功能划分分隔开,形成生硬的隔断。但随着图书馆开放化理念的引入,如今的高校图书馆在空间和功能上也越来越开放化,高校图书馆可以将各种类型的功能区灵活布局,例如: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区没有特别明确的界限,而是用各种书架或形状不同的桌椅或小型的特色区域来过渡,不仅使各个空间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还能使读者在持续流动的状态下体验不同的空间乐趣。

3.3 提供各种文化服务的场所,注重综合教育功能空间

高校图书馆除了体现阅读、学习的信息服务功能外,也要注重体现新的综合教育功能。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各种文化服务的场所,供学生参观展品、欣赏艺术、聆听讲座、交锋思想,亦或是学习信息素养课程、多媒体课程等,更多地承担其知识教育、艺术教育的功能。

3.4 室内家具、空间照明、装饰品要注重人性化设计

室内家具、空间照明、装饰品也是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的重要部分,人性化设计可以为读者营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氛围,体现人文关怀。

室内家具种类和造型适当丰富一些,可以根据典藏、阅读、办公、休闲的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家具,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图书馆环境。

照明环境要结合图书馆整体建筑的自然光采光情况来设计人工照明,配合灯带、吊灯、台灯等丰富的灯具,营造出光线分布均匀、照度充足的照明环境。

高校图书馆一般采用书画、雕塑、植物来做装饰品,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引入书画可以为图书馆的书香空间增添文化艺术气息,提高了空间的艺术品位。引入与空间环境、规模相匹配的雕塑作品,既可以作为艺术品装点环境,也可以表达特定的文化隐喻。引入体量与室内空间大小相适宜的植物,可以营造出自然、健康、和谐的环境[5]。

总之,适宜的室内家具、空间照明、装饰品与所处的图书馆空间环境可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给读者以艺术的感染和文化的熏陶。

4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空间规划与布局设计应秉持“开放性”和“以读者为中心”,结合先进技术,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改进和完善自身的空间功能,从而给读者提供一个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的信息共享与交流中心。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图书馆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路径思考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