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生成长论及对高校“立德树人”作用研究

2021-12-31 00:00
科学咨询 2021年18期
关键词:树人第二课堂网络平台

吴 磊

(重庆交通大学产学研合作处 重庆 400074)

青年成长论是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所言:“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也就是说,青年的奋斗与他们的利益相关,与他们的时代相关。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对中国青年留学生们的讲话中谈到:“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1974年4月28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联邦德国青年理事会代表团指出:“对青年进行教育,引导青年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基于以上梳理,我们发现,我们党非常重视青年成长,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青年人生成长论,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理论框架。青年成长论是我国党和国家关注青年、希冀青年的重要理论和观点。青年人生成长论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是马克思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青年人生成长论高屋建瓴,从多维度阐述了青年的发展、培育、滋养和成才等,是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因此,本研究主要从什么是青年人生成长论、青年人生成长论如何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两个维度进行阐释。本文认为青年人生成长论通过育人政策、职能部门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形成了育人效果。同时,青年人生成长论通过网络平台、思政课堂、第二课堂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形成立德树人合力,服务于高校育人实践。

一、青年人生成长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青年强弱与国家兴亡密切相关。重视青年人生成长非常重要。“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2]。青年的使命和责任与国家前途、民族昌盛、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青年的成长影响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发展。青年需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立项,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舔砖加瓦”[3]。青年的责任成为青年人生成长论中很重要的一个维度。青年责任担当,使命初心都要围绕全球人民幸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长治久安进行培育和引导。在关注青年志向的同时,也要青年的生活和心理。“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要多读有字之书,也要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4]。青年要注重学习,注重成长,尤其是自身的成长。将书本知识转化成外在的行为,磨炼心智,增长本领。关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5]。总之,青年人生成长论包含了党和国家对青年责任的强调、对青年学习和生活提点以及对青年价值观取向的引领。青年价值观是方向,指引着青年向上向前向善;青年学习和生活是日常,培育着青年接地气感知生活;青年责任是重担,要求青年要成为民族脊梁,国家栋梁,人民的希望。青年人生成长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表达了青年价值观、青年学习和生活、青年责任担当,关注青年的不同方面,希冀青年能够大有可为,成为国之栋梁,民族脊梁。

二、青年人生成长论作用高校立德树人的方式

青年人生成长论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青年人生成长论通过育人政策、职能部门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形成了育人效果。同时,青年人生成长论通过网络平台、思政课堂、第二课堂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形成立德树人合力,服务于高校育人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青年人生成长论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

青年人生成长论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理论框架。青年人生成长论从青年价值观、青年道德、青年成长、青年成才等多个维度阐释青年的成长成才的理论。高校立德树人已成为高校解决“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的重要途径。立德树人需要围绕青年人生成长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构思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分层功能、组织动力、队伍能力以及协同机制等,为提高立德树人质量提供参考,全面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人生成长论依赖高校政策、育人理念、立德树人实践等直接作用于青年,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青年人生成长论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指导高校立德树人在更高层面进行运行,服务于高校育人目标,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初心。

青年人生成长论通过育人政策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高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发布的系列育人政策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教党〔2013〕9号)、《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辅导员队伍、三全育人等方面的实施文件,形成立德树人的政策体系。

青年人生成长论依托高校职能部门形成分层功能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青年人生成长论依托党政办、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研究生院、校团委、招生就业处、产学研合作处、科技处、教务处、二级学院等部门分层功能服务于高校育人工作,形成高校育人的组织动力和部门合力,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青年人生成才论内化为学生心中,外化为学生行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职能部门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时,高校职能部门发布青年人生成长的系列政策制度指导青年学生的发展,服务于高校育人实践。

(二)青年人生成长论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

作为一个系统化理论,青年人生成长论不仅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且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青年人生成长论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主要通过网络平台、思政课程、第二课堂等途径传递作用力。网络平台已成为高校青年人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截止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达99.7%,青年群里比例较高,10-19岁网民占13.5%,20-29岁网民占17.8%,30-39岁网民占20.5%,40-49岁网民占18.8%。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将青年的年龄段定在15至44岁,则青年网民比例在50%左右,比例较高。若按照学历来分,大学专科及以上网民为19.8%,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高校重视网络对青年人生成长的影响,对高校立德树人影响特别大。正如所言:“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6]。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络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7]。因此,青年人生成长论通过网络平台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指导着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和网络意识形态观,形成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的网络言论底线,建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用网理念。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8]。思政课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是高校育人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及《形式与政策》等思政课能够将青年人生成长论内容系统传递给学生,能够形成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提高高校立德树人的效果。思政课需要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果、教学评价等全方位作用于高校青年的人生成长,指导着学生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于自身的成长成才。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衍生出来的育人课堂,主要是指大学生兴趣社团组织的社团活动。青年人生成长论理念需要通过第二课堂进行二次转化,具化为青年人生成长倡议书、青年人生成长的辩论赛、青年人生成长的征文比赛、青年人生成长的海报设计大赛、青年人生成长的话剧表演、青年人生成长的歌唱比赛、青年人生成长的舞蹈大赛和青年人生成长的时尚作品展示大赛等大学生社团活动,成为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实践,引领学生积极向上,形成高尚品质。通过第二课堂具化的人生成长的社团活动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行为,让青年大学生感知人生成长的重要性,感受人生成长的必要性,感恩人生成长的启蒙教师。

总之,青年人生成长论主要通过网络平台、思政课堂、第二课堂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将网络平台、思政课堂、第二课堂形成立德树人合力,服务于高校育人实践,形成育人协同效应,实现立德树人效果。

三、结束语

青年人生成长论成为当前指导青年人生成长的重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高校青年大学生提供了人生成长的发展路径。青年人生成长论通过育人政策、职能部门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指导着高校育人实践,形成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另外,青年人生成长论通过网络平台、思政课堂、第二课堂间接作用于高校立德树人,形成立德树人合力,达到育人协同效应,提升高校育人效果,为青年大学生人生成长提供人生成长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猜你喜欢
树人第二课堂网络平台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网络平台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浅析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