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揽治国理政:“四个伟大”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2021-12-31 12:59罗月红刘国建
南方论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四个伟大理政治国

罗月红 刘国建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000;2.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广州 51052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于2020 年6 月以中英文出版,目前全国正在掀起学习热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增进了国内外中华儿女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更是统揽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四个伟大”思想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完善了“四个伟大”的内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新时代我们党执政理国的宏伟蓝图;“四个伟大”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又是中华民族奋力前行的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进一步深化“四个伟大”内涵的同时,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四个伟大”即在我们这样伟大的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伟大梦想,就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加强党的建设这样伟大工程,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1]“四个伟大”既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核心内容,更是我党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展示,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体架构和总坐标。对“四个伟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系统研究,仍是当前我国学术界的重大课题。

一、“四个伟大”的核心要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核心就是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中国共产党人在一个世纪里,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论述。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定义、基本内涵、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逐步使中国梦成为一项系统的战略思想。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四个伟大”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从国内看,改革开放在各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使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但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等。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我们需要凝聚人心、团结全部力量,去攻坚克难,为更高的目标而奋斗。“四个伟大”的提出,就是一份政治动员令,是集结号也是冲锋号。从国际看,中国逐渐强大了,但国际社会特别是某些发达国家还没有做好接受这个事实的准备。如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成为美国第45 任总统以来,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对中国的贸易战、科技战,尤其是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下,特朗普政府和美国反华政客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全方位地遏制中国的发展。我们需要明确亮出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诉求,提出“四个伟大”,实际就是对这一诉求的主动表达。

我们还可以从国家、民族、人民这样三个层面来理解“四个伟大”的核心要义。从国家层面看,“四个伟大”实践的目标指向,就是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主导力量。从民族层面看,“四个伟大”的实践,就意味着中华民族在新时代里要有更大的作为,中华民族要对人类发展继续不断地做出更大、更多、更重要的贡献。从人民层面看,“四个伟大”的实践,就意味着每一个中国人民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四个伟大”的实践必将国家、民族和个人链接成命运共同体,从而使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还可以从现实基础这个层面来理解“四个伟大”的核心要义。我们党历来强调要将远大理想与目前现实结合起来。我们目前的现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个基础上经过15年到2035年,在“四个伟大”的实践中,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国家跻身于创新型国家的前列;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所以我们说,“四个伟大”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四个伟大”的价值意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发行,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明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我国在发展成就、发展程度、发展境遇与发展前景上都有了显著变化,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国际话语权也在不断地增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现在的强起来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些彰显了“四个伟大”在新时代丰富内涵。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积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总结、提炼中国的实践经验,实现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实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水源头,离开中国实践经验的积累,难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4]新时代迎来“四个伟大”的实践,回应了时代诉求的理性选择。正是由于19 世纪中叶英国、法国、德国工人运动实践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适时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回应了这个时代的理性诉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回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催生新实践。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定了具体任务。新时代赋予我们继续实践“四个伟大”,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时代带领中国人民,以不同的实践方式,克服重重困难,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今天,“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应该清醒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民间投资增势疲弱,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农业农村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诸多矛盾交织叠加,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国内外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5]“四个伟大”的提出,为我们解决当前的诸多矛盾指明了方向。或者说,“四个伟大”是我们党在新时代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过程中的理论创新,它的实践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动力。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格。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

“四个伟大”反映了我们这个新时代的实践要求,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更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正是围绕“四个伟大”这一时代课题,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系列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个伟大”亦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代特质决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每一时代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时代任务和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自主的行动过程,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确立并非中国共产党人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对接时代课题、回应时代课题的结果。”[7]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四个伟大”,是对接新时代诉求的重大理论成果,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所以,“四个伟大”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更是我们在新时代创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纲领。

三、“四个伟大”的实践进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挑战,同时还面临着以美国现任国务卿迈克·蓬佩奥为首的西方反华政客对中国不停抹黑的挑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四个伟大”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在指导全党、教育人民奋斗于新时代的同时,以行动纲领的形式回答了我们这个新时代最关切的几个重大问题。

“伟大事业”首先回答了在我们这个新时代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就是回答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或者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大旗仍然是我们在新时代的行动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8]“中国改革的方程式,一次次突破禁区、打破定律、创新模式。它所带来的,不仅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辉煌业绩,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由此开辟的‘中国道路’,打破了以西方为标准的一元演进模式,在人类现代化历程中证明,另一条道路是可能的。”[9]也就是在我们这个新时代,为解决人类问题我们能够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或者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40 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伟大斗争”回答了在我们这个新时代进行“伟大事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的问题。“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指出,为了建设“伟大事业”,要旗帜鲜明地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对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善于运用发展的方法予以坚决的战胜。当然,进行伟大斗争就是要善于把握当前的主要矛盾,即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要充分认识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是要通过不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的发展理念和改革措施才能达成。不断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是我们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应该具有的精神状态,或者说应具有的行动纲领。

“伟大梦想”回答了在我们这个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应该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在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的斗争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的渴望。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1]尤其是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伟大创新实践,解放思想,破除陈规,不懈奋斗。我国在经济、科技、国防、综合国力等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时代虽然我们取得巨大成功,但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程,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

“伟大工程”回答了在我们这个新时代进行“伟大梦想”,应该怎样才能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提供政治保障问题。进入新时代, 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仔细分析这“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可以说每一个考验、每一种危险都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一些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问题本领不够;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一些党员、干部意志衰退,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所以,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12]所以,在新时代我们的行动纲领就是要加强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提供政治保障。

综上所述,伟大梦想是目标,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事业是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工程是基石,就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新举措。伟大斗争是精神,就是要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勇于处理各种矛盾,勇于解决各种问题。

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13]“无论把‘四个伟大’分开来看,还是把‘四个伟大’作为一个既区别又联系的有机整体来讲,都具有非凡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值得关注和研究”[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四个伟大”,以深邃的视野、高屋建瓴的智慧、诗一般的语言,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本文为2019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新中国70 年高校思政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研究”(19VSZ020)、2018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与传播策略研究”(18YJC710020);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四个伟大理政治国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怎样打造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平台——以仙居为例,四问当前县级媒体融合发展
신시대
推进“四个伟大”实践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精神开启党校发展新征程
“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
林彪缘何题写“四个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