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统一战线助力徐州市乡村振兴建设的路径研究
——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

2021-12-31 12:59史秋霞
南方论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徐州市师范大学江苏

史秋霞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徐州 221116)

一、研究背景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紧紧围绕新形势下“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如何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战篇”。党的十九大把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这些都为新时代统战工作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统一战线如何利用学校自身优势,更好更全面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成为统战工作的关键点之一。

徐州市作为苏北重镇之一,受社会历史多方面影响,一直是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的洼地,也成为新江苏建设中的薄弱又最具开发潜力地区。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全面部署,徐州市颁布了《徐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 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做出系统布局。同时,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质、乡村绿色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创新、农村民生保障、脱贫攻坚致富、农村改革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的“八大振兴工程”,推动徐州市乡村振兴建设走在苏北和淮海经济区前列,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说明高校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优势及挑战,尝试提出优化路径。

二、高校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有利于巩固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需要在共同奋斗的过程中融合升华。积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农村新情况、体察农民新诉求、探索农业新发展,在配合党和政府的建设工作过程中,坚定信念,提升认同。

(二)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有利于发挥高校的人才与技术优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作用。《徐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中的具体部署,需要多专业、多学科人士的广泛参与。高校是知识分子最为密集的场所之一,依托高校统一战线,积极探索高校与地方的联动机制,将高校的人才与技术优势与乡村振兴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机链接。

(三)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有利于统战新平台的打造

乡村振兴建设为高校统战工作提供了历练环境。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就需要让其充分在实践工作中得到锻炼,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中调动自身专业知识、激发学习潜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不断接受挑战的过程中提高业务能力、抗压能力,逐步成长为党外代表中能够委以重任的精英。

三、高校统一战线助力徐州市乡村振兴建设的实践与优势

(一)加强主题教育学习,深刻理解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意义

坚不可摧的思想政治基础是高校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思想保证,在主题学习的过程之中,使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深刻认识到自身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担当与优势,从而积极投身其中。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是统一战线各阶级、阶层、团体和一切爱国力量达到统一、结成联盟的前提条件,它的发展变化与统一战线实践的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工作的进步构成了密切的因果关系[1]。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 周年,江苏师范大学召开统一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座谈会。会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归国留学人员代表、侨务工作研究人员代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教师代表分别发言,均表达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各民主党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如九三学社江苏师范大学委员会一行到泗洪县进行“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旨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学习新四军艰苦奋斗、勇赴国难的牺牲精神。

(二)典型地区实地考察,共同推进乡村建设发展

调查研究是统战工作的真经宝典。形式多样的实地调研,使党外知识分子对徐州市的文旅产业、特色产业、新农村示范区、田园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与切身感受,并能够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与知识优势有的放矢地对相关项目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例如,民建江苏师大支部开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活动,就徐州月半湾园区工程的布局和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九三学社江苏师范大学委员会赴丰县首羡镇张后屯村及赵庄镇金刘寨村开展红色文化与大汉文化考察活动;民盟江苏师范大学委员会赴睢宁姚集进行乡村振兴调研;校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部分成员赴铜山区开展乡村振兴的考察,围绕汉王镇的产业融合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创收增收等问题进行了细致交流。

(三)共建共创多元合作平台,强化跨校跨区深度交流

高校统战工作的平台资源与优势有着极强的延展性,多渠道多方位的合作共建平台,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更加丰富且持续的支持。应江苏师范大学统战部和九三学社江苏师范大学委员会的邀请,九三学社南京大学委员会与江苏师范大学跨校交流,洽谈合作,推动共同发展。双方均表示应搭建交流平台,建立长期合作,以先进理念、科学思路,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发挥好服务决策咨询的智囊团作用。徐州市侨联党组织围绕“新时代侨务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主题与江苏师范大学统战部进行交流,双方表示要依靠高校平台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海外友好力量,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富强美高”新徐州助力。

(四)文化服务下乡到家,力推居民幸福感提升

为巩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丰富百姓文化生活,更好地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建设,江苏师范大学党外知识分子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送至百姓的家门口。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第二届农民丰收节文艺汇演活动中,在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音乐学院院长苗雨老师的尽心组织指导下,江苏师范大学选送多个精彩节目,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和美好祝福,歌颂了潘楼村成为全国文明村的蜕变历程,节目受到村民广泛好评。九三学社江苏师范大学委员会与徐州市古籍文献研究会、枕霜阁书院、牛山公寓管理处联合举办了“名家送春联,福佑满彭城”惠民公益活动。精彩纷呈、蕴意深刻的文化服务活动,让广大居民深切体会到新时代美好生活与乡村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更加充分展现了高校统战工作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的优势。

(五)搭建统战工作回馈信息平台,注重工作效果评价

在2019 年11 月18 日在京召开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强调:要把提质增效贯穿统战工作各领域各方面,推动统战工作从注重“做了什么”向“做出了什么效果”的转变[2]。江苏师范大学统战工作积极搭建信息回馈平台,及时了解党外人士对统战工作的具体感受与评价。通过定期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由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党办主任主持会议,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无党派人士参加座谈。座谈会上,会向各位代表介绍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学习贯彻党的最新会议精神,并希望各位代表围绕学校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对学校整体工作尤其是统战工作,建言献策。

四、高校统一战线助力徐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临的挑战

(一)联动机制有待于强化

高校统一战线内部联动可分为横向联动和纵向联动。目前,高校统一战线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横向联动机制与纵向联动机制都有待于强化。横向联动重点在于学校党委统战部的统一协调,相互合作,横向联动机制本身也将有利于为校内各民主党派搭建交流平台,整合统战服务资源。纵向联动则需要构建各民主党派与地方职能部门或社会群体开展项目建设、信息咨询等合作。

(二)服务理念及连续性有待于提升

高校统战资源优势能够为地方建设注入多元化的智力支持,也为党外知识分子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模式,促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我国的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在实践参与中强化政治认同。无论高校党委统战部门还是各民主党派需要进一步转化提升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服务理念。此外,受到高校工作节奏的影响,很多调研与服务活动集中于寒暑假,也造成服务不连续、调研不深入。同时,高校具有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职能,高校教师则主要以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为本业,投身服务社会的时间与精力也将受到影响,造成参与的不连贯、不持续,最终影响服务效果。

(三)统战服务资源有待于开发

从现有的参与方式来看,多以音乐、书法、歌舞等文化服务参与为主,虽得到了较高评价,但参与形式相对单一,说明对现有高校统一战线中的资源挖掘不足。与文化服务相比,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建设的参与路径有所不同,高校统一战线成员多来自于不同领域的知识分子,结合自身优势有效参与乡村振兴某一领域,实现服务资源最大化。

五、高校统一战线助力徐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优化路径探索

(一)优化思路

因地制宜,地方需求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到徐州贾汪区马庄村视察,对马庄村近年来的转型发展、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认真总结推广马庄经验的同时,高校统一战线可以结合自身知识优势、技术优势探索乡村振兴建设实施的基础和条件,确保建设工作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等客观规律基础上。深入实地,协助地方发现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攻难点、击痛点,以人民需求为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基本前提。

特色突出,高校优势为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就要紧密联系地方条件与资源,实现与高校优势有效对接。高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要以科技振兴、教育振兴与文化振兴为主,建立多种合作渠道,动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参与。

长远稳定,时效长效并存。建立高校统战工作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长期战略规划,将其作为统战工作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参照指标。参与要确保时效性,高校统战工作所输入的各类支持性资源确实是地方当前乡村振兴发展所需的。参与要确保长效性,无论是各种形式的支持与合作,需要考虑高校统战资源服务效应的可持续性。

(二)优化路径探索

发挥党委领导的根本保障作用。首先,要发挥高校统一战线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作用,需要党委把握方向、统筹协调,确保统战工作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系统展开。其次,给予高校统战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相应的政策保障,使参与服务与学校工作能够有机结合。例如,将统一战线成员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纳入高校社会服务体系中。其次,调动并整合校内外人力、资金等资源,为高校统一战线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

夯实高校基层统战工作。高校统战部门要及时准确掌握学校各类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情况,及时更新归档,全面了解统战队伍中的人才资源,建立良好沟通网络。定期多形式的了解党外知识分子的实际需求,调动他们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并将这种服务实践转化为自身成长动力,使高校统战人员参与乡村振兴服务的热情源源不断,有增无减。同时,加强留学人员进入统战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定期推荐优秀党外代表人士和中长期培养对象工作机制。将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作为高校统战新成员的实战训练场,在实践中服务地方也成就自身。

地方+高校+基地:联合共建,合力助推。加强徐州市与江苏师范大学统战系统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探索建立联合共建研究院,以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型镇村建设、绿色徐州建设、乡村治理创新等重点工作为研究主题,开展乡村调查研究,为徐州市乡村振兴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同时,以研究院为基地,延伸发展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立校内师生共创、校外基地孵化、成果共享的共建模式,实现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

人才+项目+工程:实现高校统战资源优势最大化。首先,以江苏师范大学所建立的社会服务基地为平台,鼓励并支持统战成员围绕徐州市乡村振兴建设的重大问题以及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系列高质量调研报告,向学校以及地方政府提出有价值参考。其次,可采取江苏师范大学统战部牵头,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侨联等部门承办的方式,联合成立专题调研小组,深入试点,展开调研。确保课题具有延续性,能够随着乡村振兴建设的重点发生相应的转变。第三,尝试启动定向助力计划,发挥高校智力优势,聚焦徐州乡村振兴建设八大振兴工程开展深入调研,有针对性地链接更加丰富多元的资源注入相关领域。最后, 创新服务形式,多元助力振兴工程。对接徐州市乡村振兴建设人才需求,发挥统战队伍的专业优势,提升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水平。

猜你喜欢
徐州市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市奋力推动全行业百日攻坚行动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师生作品·
数读江苏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徐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分析
徐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