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021-12-31 23:38黄国刚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万州区院团三峡

黄国刚

(重庆市万州区旅游教育研究会 重庆 404000)

“畅游三峡,万州出发”。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万川毕汇,四通八达。近三年,万州区文旅产业快速融合发展。2018年,加快了建成大三峡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步伐;2019年,深化落实“一心六型”两化路径;到2020年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日臻完善[1]。

一、万州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一)“一心六型两化”规划

2019年,万州区提出的“一心六型两化”规划:以提升全域水质为中心,培育循环智能型工业、山地高效型农业、集散服务型旅游业、绿色智慧型物流业、特色融合型文创产业和休闲养生型康养业,建设长江上游“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先行示范区[2]。

(二)发展山地高效型农业

立足立体气候和山地特征,着力实施特色产业提质、生态种养推广、绿色发展引领、品牌价值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工程,积极推进国家农业公园建设,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有机农业集聚地,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三)发展集散服务型旅游业

聚焦“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着力实施旅游品牌联动营销、旅游集散能力提升、旅游服务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等工程,加快建设大三峡旅游集散中心。

大力推广“畅游三峡·万州出发”旅游品牌,高品质打造滨江环湖“一江两岸十四景”;深化三峡区域旅游合作,联合打造“一带三区”,开发特色旅游精品线路,优化运营“水上巴士”。

(四)发展特色融合型文创产业

围绕文创产业提质增效,着力实施地方特色文化挖掘、文创产业培育、文创融合发展等工程,加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加快建设渝东北文创产业高地。推动“文化+”深度融合,办好世界大河歌会、第二届三峡文博会。

(五)发展休闲养生型康养业

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着力实施高山避暑康养、近郊休闲康养、城镇医疗康养、生态运动康养等工程,培育特色康养品牌,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康养之城。

推进消暑纳凉、森林理疗等项目招商和开发,打造恒合、茨竹等康养小镇和大山坪、贝壳山等康养基地,深化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服务对接。

二、万州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成效

(一)文化产业实现了改革整合

万州区文旅委深入推进演艺院团改革,遵循“区别对待、分类实施、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文艺剧团体制改革。结合实际,对有一定市场运营能力的三峡歌舞剧团、三峡杂技艺术团实行“事转企”改革,划转三峡曲艺团、三峡川剧团为非遗保护传承中心,已实现整合发展。打造国际性的“大河歌会”三峡文旅节演艺名片,三峡杂技、曲艺、川剧、歌舞节目享誉世界。

(二)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目前,全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12家,占全市A级景区比重4.9%,其中4A级1家(万州大瀑布群)、3A级7家(三峡移民纪念馆、西游洞、同鑫蔬菜大观园、西山公园、石桥水乡湿地公园、凤凰花果山、奇芳花谷旅游景区)、2A级4家(万县“九五”惨案纪念馆、弥陀禅院、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古红桔主题公园)。筹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重点建设三峡平湖旅游景区、巴国部落文化旅游区、万州文化创业创意产业园、北滨公园、何其芳故居、三生云廊等工程。

全区共有旅行社26家,占全市旅行社比重4.2%,其中出境旅行社1家;各类住宿场所650余家,日接待床位2.23万张,其中星级酒店4家,占全市量级饭店比重2.4%,100张床位以上的商务酒店53家。

2018年,共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973万人次,过夜游客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10亿元。2019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300.6万人次,同比增长16.62%,过夜游客61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9亿元,同比增长35.16%。

(三)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万州区人文资源开发的深度不够,缺乏《烽烟三国》《归来三峡》《西湖印象》《云南印象》等常年特色演艺名片;激发游客消费需求愿望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幅度提升;行业接待能力与建设“三峡旅游,万州出发”的大型游客集散中心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行业从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文旅专业人才供给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万州区文旅产业从业人员分析

(一)文旅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分析

1.文化行业从业人员情况

2019年,万州区5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文化艺术产业从业人员,含政府管理人员、广电事业单位、演艺团体、企业产业工人、社会灵活就业人员、兼职就业人员,共计约5万人。其中,三峡歌舞剧团、三峡杂技艺术团、三峡曲艺团、三峡川剧团专业演职人员、管理人员300余人。民间演艺团队有业余演职人员1200余人。文联下属的协会、研究会19个,包括作协、音协、舞协、书协、美协、摄协、剧协、曲协、杂协、民间文艺家协会、新体诗歌研究会、何其芳研究会、硬笔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研究会、民乐协会、长江三峡书画院、三峡诗社、南山印社、三峡印社。全区拥有区级会员2459人(其中有人员有少量重复),其中文学类643人、音乐类423人、舞蹈类138人、书法类427人、美术类224人、摄影类233人、戏剧创作表演类113人、曲艺类145人、杂技类63人、其它类50人。会员中有国家级会员114人,市级会员773人。

2.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情况

万州区旅游产业的日臻完善,促使旅游人才需求逐步增加,规模迅速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从业队伍不断扩大。目前,全区共有旅游从业人员14.1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2.35万人,导游和解说员近300人。其中A级旅游景区旅游从业人员600余人,星级饭店、旅游备案饭店从业人员3000余人,旅行社从业人员200余人。每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重庆万州考点参加报名考试300余人。

(二)人才问题是产业发展的瓶颈

1.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人才问题

(1)文艺院团人才青黄不接

万州文学艺术人才老化较为严重;各文艺院团存在演员“艺龄长、年龄大、伤病多、淘汰快”的实际情况。虽然涌现了一些中青年人才,也获得了一些奖项,但总体上奖项级别不高、影响力不大。

(2)专业文艺人才紧缺

文艺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后,三峡杂技艺术团、三峡歌舞剧团尤为明显。在舞蹈、书法领域,体制内的人较少,一些体制外的年轻人才碍于社会化中,被阻挡在体制外。

最近三年,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公开招聘,三峡曲艺团新进5人,三峡川剧团新进10人,三峡歌舞团临聘10余人。

(3)专业人才培养困难

需要专业的师资、场地、器材,科学的管理方法,配套的营养措施,尤其需要有特长爱好的好苗子,还需要从童子功练起。同时,社会上一些低劣培训师资的冲击,导致真正的年轻人才生存和发展条件不好。

(4)急迫需要职业院校助力

院团直接招收的演艺学员,年龄在6-13岁,基本中断了小学、初中的常规文化课程学习,技能单一,学历层次低,到一定年纪后,转行就业困难,生存技能差,终生发展受到影响,部分演职人员陷入中年贫困。

2.旅游行业发展存在的人才问题

(1)呈现年轻化从业人员,员工平均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比例占到75%左右。

(2)从业人员流动速度较快,流失率达20%以上。工资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职业荣誉感不强等因素影响较大。

(3)整体学历层次不高,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的学历以大专文化为主,占40%左右,一般员工的学历以中专和高中文化为主,比例达70%以上;

(4)旅游管理队伍缺乏“领军”人才,高级经营管理队伍的非职业化和非专业化倾向明显,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还未形成,高层管理人员短缺。

四、万州区文旅产业人才培养措施

(一)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应对措施

1.建立管理指导机制

动员区内有成就的文艺家,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对有潜力的文艺作者进行指导。有意识地请名师、专家来万授课、交流,有意识地将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文艺人才派出去学习、深造。

如成立名家工作室培养人才。万州区文旅委于2018年12月出台了《区文化委系统组建文艺名家工作室方案(试行)》,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名家工作室工作,首批签订3家包括戏剧、音乐、杂技类型的老艺术家工作室,坚持人才培养、艺术创作与艺术推广并重,以专业艺术创作演出单位为实施主体,以“万州区文艺名家工作室”为重要平台,支持老艺术家积极开展艺术创作、指导、公益辅导培训等,努力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同时充分发挥老一辈艺术家艺术智慧和传帮带作用,引领青年人才加快成长,促进文化艺术传承,推动万州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但是,名家工作室容纳人数有限,适合高端人才培养,不能解决批量人才培养,急迫需要职业院校助力。

2.开展杂技人才培养计划

2017年开始,万州区文旅委每年拨付杂技团30万元专项经费,为期5年,为学员实行免学费、包吃住、包文化教育的培养。从2017年7月至今,杂技团采取自主招生和人才购买双管齐下的办法,陆续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及万州本地招收了年龄在6-13岁的杂技学员22人(男生9人、女生13人)。

3.招聘引进文艺专业人才

对文艺人才进入体制内的招聘办法进行研究,符合文艺规律,要有区别于其他事业单位的招聘标准。引进区内紧缺的文艺人才,特事特办,给编制、给待遇,吸引八方英才。

4.进一步加强文艺院团建设

努力让三峡歌舞剧团、三峡杂技艺术团、三峡川剧团、三峡曲艺团创作一批优秀作品,在全国舞台上更多地绽放三峡魅力。

(二)旅游产业人才培养应对措施

1.统筹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旅游人才规模需要更加壮大,要加快推进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职业化、市场化、国际化;重点加强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教育教学、规划、统计和数据管理、导游、讲解员、旅游营销等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发;提升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休闲度假区、旅游互联网平台、旅游公共服务机构等旅游企业服务技能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到2020年,力争旅游从业人员突破16万人。

2.从业人员素质需要显著提升

到2020年底,从业人员接受行业培训范围覆盖率已明显提高,要以素质能力提升为重点,实现重点旅游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全覆盖,实现旅游职业经理人培训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但是,社会培训机构参差不齐,培训质量需要提高。

3.旅游人才结构需要更加优化

到2020年底,旅游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等结构更加合理。新产品、新业态、新技术人才数量显著增加,在全域旅游重点区域、“旅游+”重点领域、“互联网+旅游”重点平台、龙头旅游企业、重点旅游院校等形成一批旅游人才高地。

4.旅游人才发展环境需要明显改善

到2020年底,旅游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人才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旅游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吸引力显著提高,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人才发展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与区内职业院校的合作建议

文旅行业普遍认为,专业人才培养急迫需要职业院校助力,职业院校大有可为。结合万州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强化文化旅游专业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服务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十分必要。

1.对学校专业设置的建议

文化方面,舞蹈、戏曲、声乐、编导专业方面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业。

旅游方面,导游旅游管理,旅行社、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互联网平台管理、旅游营销等方面人才较为稀缺。

学校要优化专业群结构,复合型人才就业面更广,更受用人单位欢迎,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推行“1+X”证书,采用“核心专业+”专业群教学模式,培养多面手。

2.对开展院团校企合作的建议

双方可以开展深度合作,运行“院团、企业+专业群”双轨运行模式。采取双主体办学、双基地建设、双师资使用、双资源开发、双身份学习。

学校可以成为院团文旅人才培训基地,学校提供教学基地,学校负责招生。三峡歌舞剧团、三峡杂技艺术团、三峡曲艺团、三峡川剧团等专业院团、旅游企业可以提供老师、提供实践基地,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后备人才。

双方合作加强基础建设,如投入实训设备,开发教学资源,强化师资培养,扩大办学场地,批量培养优秀人才。

学校充分利用师资、场地设施,积极参与全区文旅人才各种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专业群的社会服务能力,献力“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战略,服务长江经济带旅游精品线路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万州区院团三峡
基层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策略研究
原来你是李白的三峡
创新发展的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州区天津医院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神奇美丽的三峡大瀑布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