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探讨

2022-01-01 11:52深圳市北京大学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刁彩虹
区域治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保护地体系生态

深圳市北京大学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刁彩虹

随着我国整体综合国力的提升,世界遗产、地质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等多个自然保护地管理与保护方面的工作逐渐成为国土空间管控的重要内容。仔细分析自然保护地的价值,就会发现其不仅只是野生动物的庇护所,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屏障。自然保护地极易受到区域发展、土地产权、管理机制等多项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其建设与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自然保护地实际存在的各项问题,贯彻并落实绿色生态建设工作,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全面整合自然保护地各项资源,将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工作作为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从而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一、自然保护地的概念和价值

在实际开展自然保护地规划和确认工作时,需要着重体现和合法性和权威性,各级政府在此项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保护内容较多,如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生态功能等多项长期保护工作都包括在内。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自身具备的特征进行研究,可知其具备较强的原真性和系统性,通常都被细致划分为国家公园、自然公园、自然保护三种关键类型,核心功能就是对能够代表国家生态发展状况的自然生态区域进行保护。因此,对于自然保护区而言,其实际上就是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物种稀缺且濒危的野生动物的天然集中分区,甚至也是具有较为特别意义的自然遗迹区域,不仅具备较强的文化研究、观赏、生态价值,同时其也是可循环利用的重要区域。

高效落实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这项工作,是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水平的关键方式,在全面落实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等多项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保护地是人类探索和改造自然期间非常关键的一种试验基地,高效落实自然保护地域生态保护工作,不仅能够保护野生动物和生物物种,也能为实现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目标创造条件,甚至也会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产生影响。

我国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之后,现阶段已经逐步建成了大量、多种不同类型、功能丰富的各个级别自然保护地,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无形中为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重要保障[1]。

二、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总体策略

自然保护地建设总体战略的主要内容,是指应用多种具有较强环保性的先进理念,同时也要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实际状况,将分类保护和分类管理等多项工作落到实处,并且还要保证能够形成以国家重点保护区域为主,同时也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能够为后续高效开展自然保护地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2]。

在严格遵循这一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采取以下两种工作方式积极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一是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保证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具有规范性。如果从自然保护地不同等级的角度进行分析,可知对于国家公园而言,在该项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也在整体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处于“最高等级”的地位。通过做好国家公园建设工作,不仅能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进行有效保护,同时也能发挥科研和游憩等多项功能,所以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是推进自然保护地改革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必然选择,是保障生物多样性和优化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方式,对于后续人类健康生活和社会整体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注重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和优化创新工作。不可否认,整合优化这项工作是现阶段各个省和各个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标准化的自然保护地建设工作具有自上而下的特征,这就要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地摸底调查、自然资源评估论证、整合优化、报批实施、编制自然保护地规划方案等标准性的操作步骤,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在将优化整合工作落到实处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上下互动和相向而行,这对于后续高效建立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工作要点

自然保护地并不是处于孤立存在的状态,因为能否高效落实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工作,与城乡发展、居民生活等多项内容都有直接关联。因此,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工作要坚持以宏观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来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统筹处理。

(一)紧紧抓住目标导向,确定分类定位依据

无论是开展哪项工作,在正式工作之前都要明确发展目标。为了能够更好地将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同样也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既要做好自然保护工作,也要为人民群众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体现出针对性和差别性的同时,将保护自然作为主要内容,全面结合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以此来为后续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在保护自然方面,需要着重开展生态保护、培育与修复、加大科研力度、全面监测等多项工作,进而达到提升保护工作系统性的目的,甚至还能够显著提升生态产品实际供给能力,防止产生危害国家生态安全的各项问题。

在服务人民方面,要着重开展自然教育、文化体验、旅游休闲等多项工作,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不断丰富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功能。在永续发展方面,则要协调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与实际利用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实际落实的保护方式满足标准要求的同时,对自然保护地的实际利用状况进行严格控制。

在对自然保护地进行分类管理期间,需要在全面掌握具体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保护工作实施策略。在规范人为管控期间,细致对比科研活动和旅游活动等多项重要指标。

譬如海洋公园和湿地公园,在明确这两方面生态保护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保证生态产品实际供给能力满足标准要求。不仅如此,也要对旅游利用的强弱和方式进行评估,为是否限制游憩体验等活动的开展提供论证基础。将自然保护作为主要管理目标,有助于提升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二)细致分析宏观需求,掌握整体系统布局

我国大部分人口都聚集在城镇密集区,对于非城镇密集区而言,实际分布的人员数量比较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可知非城镇密集区具有生态敏感度低、资源环境承能力低等弊端,即便是这样,其中还是有一分部区域自然文化资源充足,为了能够做好此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要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管控模式,通常都是将旅游业作为龙头的新型产业[5]。按照“保护自然、服务人民、永续发展”这三项目标进行,就会发现处于非城镇密集区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公园更需要高效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实际对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布局期间,需要着重开展与之相关的摸底评估工作,比如,对整体区域内部实际存在的自然资源分布、使用状况等进行评估,一旦发现较高价值的研究区域,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并将其列入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中。因此,要积极构建具有网络状特征的保护体系,同时也要将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对现代化社会全体人民的宏观需求进行分析,制定具有科学合理性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布局方案,甚至也要对不同区域实际采用的分类布局方式进行研究,制定差异化的生态保护方案。

(三)创新整合优化技术,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

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这项工作对专业性要求较高,为了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要对整合优化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如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不断完善自然地保护机制,有效整合和管控交叉重叠的生态区域,有效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等。此外,勘界立标和管理机构整合工作也要保证顺利开展,在结合具体任务现状做好跟踪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原住民、矿区、水电开发、工业建设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分类处置方案,为提升保护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在对自然保护地范围进行合理调整期间,需要将资源价值的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原则。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都属于地域空间综合体的范畴,要对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也要对非要素进行管理[6]。比如,在此期间不能将与自然保护存在冲突的乡村、道路等全部都调出自然保护范围,而是要保证自然保护地的范围边界具有显著的法定性和权威性,防止自然保护地边界大变动等问题。

四、结束语

人类能否健康生活,与能否高效落实自然保护和生态环保这项工作具有紧密关联。开展经济建设期间,也要在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这项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非常关键,在全面掌握自然保护地建设的生态功能、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基础上,有效地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作列入生态工程建设和规划工作中,在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同时,为后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效率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保护地体系生态
潍坊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及整合优化对策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
“生态养生”娱晚年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