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模式分析

2022-01-01 13:45扬州大学钱云
区域治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

扬州大学 钱云

一、社区养老研究背景

(一)社会养老现状

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9年我国65岁以及上人口比重达12.6%。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达14%以上,中国将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

受传统思想“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影响,家庭养老是老年人的首要选择。但随着社会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化,家庭成员很难同时兼顾工作、老人和子女之间的照料平衡。当家庭中出现半失能、失能老人时,家庭养老难以提供专业细致的照顾,入住养老机构成为家庭成员和老人的首要选择。2014年有意愿选择养老机构的老人达到3.73%,越来越多的老人出于自愿或非自愿选择机构养老的方式。

机构养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养老压力,但我国机构养老的市场规范处于未完善状态,对于老人的需求满足难以回应,社会舆论对机构养老存在误导性。社区养老概念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人对于机构养老的排斥,将老人安置在熟悉的环境中有利于老人情绪稳定,社区养老的专业化进程减轻了家庭养老的压力。

(二)社区养老现状

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分析,社区是居住于某一地理区域,具有共同关系、社会互动及服务体系的一个群体,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组织机构来实现经济、社会化、社会参与、社会控制及互助的功能。

社区养老模式作为家庭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的折中趋势出现,以传统家庭照顾为基础,社区为平台,享受政府或社会组织的支持服务。一般包括社会化活动、日间照料、家政服务、护理服务、心理抚慰以及紧急援助等。

目前社区养老主要集中在城镇,相较于乡村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市场化经济改变了传统劳动力结构,男性女性均进入劳动力市场,家庭经济模式发生改变,同样也使得传统的家庭照顾模式发生转变。

社区养老以老人的适应性为原则,一方面满足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的思想观念,减轻年轻一代的压力,另一方面体现国家政策的关怀。但由于我国社区养老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服务并不完善,社区中供老人活动及享受服务的软件硬件设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可行路径

(一)政策支持

2008年,我国开始提出社区居家养老概念;2016年,在国家中央财政支持下开始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试点,并且在各个省份设立一批居家养老试点单位,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壮大。

201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指出,未来养老方向由家庭养老向社区机构养老进行主体性转变,并且对社区机构养老提供的服务进行规范,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接受新型养老模式。

2019年,民政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确定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的通知》。

2020年民政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格局;探索建立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增加一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的完美收官的情况下,“十四五”规划需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作出更多制度安排。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的专业优势

1.社会工作价值观伦理优势

社会工作是人们遭遇困难或处于困境状态时,遵循专业价值观念,利用所掌握的专业技巧帮助弱势群体的专业。

社会工作者在参与社区养老实务时,积极践行专业价值理念,履行专业服务职责。在对待老年服务对象时能做到关爱、同理心和非批判,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原则,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案主自决原则,老年人对于自身情况有自我判断以及知情权,社会工作者应避免家长主义代替老人做决定,无论是积极的自决还是消极的自决,都需要尊重其决定并引导积极自决。

(2)案主利益至上原则,当老年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在保障案主利益合理正当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老年人的合法权利。

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与伦理强调服务活动的利他性和人文性。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区别于普通社区工作者,注重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价值伦理优势。

2.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优势

社区养老作为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的折中趋势,不仅集合了非正式支持网络,并且联合了政府及社会组织机构的正式支持网络,帮助有需求的老人在家或者社区中类似的家庭环境中得到协助、支援和照顾。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是一种“嵌入”模式,无论是外派入驻还是内生转化,都是一种互嵌互融、相互支持的共生关系。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规范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老人应对不同的服务流程,能够更加专业地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个案工作方法是指导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个服务业对象开展专业服务的理论依据,社会工作者为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对象提供个别化服务,将更多的资源集中给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一方面减轻了老年人自身家庭的压力,另一方面让老年人体会到了政府切实的福利政策。小组工作方法是指在社会工作中使用小组的概念,在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拥有共同话题的需求或者相似的社会问题的成员组合在一起而开展的互动性活动的团体。运用到社区养老模式中,老年人可以组成成长小组,依据相同的兴趣爱好组建小组,在小组中增加对生命的热情以及个体认同感,从而缓解老年人自我价值认同度低、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等。社区工作方法是将整个社区作为服务对象,通过组织社区成员参与集体活动发现社区需求,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帮助老年人不仅是为了帮助老人自助,同时也需要帮助老人的照顾者们,积极动员社区内部力量,引入社区外部资源,实现老人在社区内积极养老的目标。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可以有效地运用在社区养老模式中,在个案工作方法中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个别化服务;在小组工作方法中构建成长小组、支持小组和社交小组等等,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在社区工作方法中通过开展社区活动,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养老的活动中,促进老人再社会化。

三、社区养老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乏

受传统思维对服务行业的偏见、经济市场的低迷和社会工作政策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社会对于老年市场经济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各高校相关专业就读的毕业选择专业对口工作的人数比例较少,导致整个养老行业缺少专业人才。我国目前主要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多由非专业人员组成,在社区养老模式方面挖掘服务对象的需求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如何留住专业人才,培养非专业人才使之专业化是增强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力、促进社区养老发展的关键。

(二)社区服务形式单一

社区养老的服务项目种类繁多,例如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向社区老年人提供的日托、全托等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嵌入式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带护理型床位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机构提供的照护服务;精准化专业化生活照料、助餐助行、助浴助洁、助医、紧急救援、精神慰籍等照护服务;社区邻里互助、助老食堂以及提供的社区养老照护服务等等。但实际上社区养老模式所能提供的服务形式和内容有限。很多社区的硬件服务在政府的帮助下得到了保障,但社会组织机构的软件服务无法实时跟进,在娱乐方面为老人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歌舞棋牌竞技等活动,嵌入式医疗保健服务主要提供测量血压、血糖等无法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在生活照料方面缺少中央厨房,部分社区无法提供餐饮服务等等,很多社区的硬件在面向老人的开放时都是有条件的,后续的设施管理存在问题。社区养老需要多方位支持,目前来看,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形式单一,存在实物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老人在社区养老所需要的多元化服务需求难以切实满足。

(三)资源获取途径有限

社区养老服务的正常运行需要长期投入大量资源予以保证,社区内硬件设施的完善、服务项目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化以及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等软件设施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社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指挥下服务人民,社区的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发放,加上占比较少的社会组织项目投资。政府对社区的拨款发放多为一次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向社区老年人提供的日托、全托、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服务设施的建设离不开后续维护,一次性拨款不利于项目持续性发展,以及社区养老服务长期健康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软件的运行依靠政府对养老项目的购买,使得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难以高效运行,资金充足时发展势头良好,资金不足时则发展停滞,这样的情况不利于社区养老行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四、结语

目前我国“以家庭照顾为基础、社区为平台、机构组织为补充”来打造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以构建“积极老龄化”“成功老龄化”的社会为目标,实现老龄化社会向老龄社会的转变。既要肯定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正确性,同时也要注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站在社会工作专业视角上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留住人才,拓宽社会资源渠道,采取多元服务方式以促进社区养老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