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活动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2022-01-07 12:29张娟娟李雪飞陈颜嫣张保安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2期
关键词:屈曲活动度置换术

张娟娟,李雪飞,陈颜嫣,张保安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6)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不理想,为提高预后效果,需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1]。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方案,与常规康复方案相比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更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活动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10例膝关节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65.68±2.63)岁;其中左侧手术者25例,右侧手术者30例。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5.73±2.51)岁;其中左侧手术者28例,右侧手术者2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首次接受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治疗;②意识清晰,无沟通障碍;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身体基础疾病者;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免疫系统异常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伴有严重感染者;⑥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制定呼吸、步行、肌肉等训练方案,60 min/次,1次/d。观察组行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评定。在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前,主治医师、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联合查房,对患者进行病情评测。②康复宣教和训练指导。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手术与术后并发症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建立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术前运动训练指导,包括对臀肌、肱四头肌等相关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体位转移和直腿抬高、心肺功能锻炼,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等。③术后康复训练。术后待患者返回病房后指导其进行踝泵运动,100次/min,应用向心性手法对患者进行按摩,10 min/次,1次/h。术后1 d继续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并进行按摩,在此基础上进行冷敷,20 min/次,3次/d;指导患者进行等长肌肉训练,10组/次,2次/d;指导患者进行被动伸膝训练,10 min/次,2次/d;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10组/次,3次/d;指导患者进行被动屈膝训练,5 min/次,2次/d;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与步行训练,2次/d。术后2 d在上述训练基础上进行屈膝训练,5 min/次,2次/d。术后3 d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与步行距离,并进行抗阻训练,10个/次,3次/d,直至患者出院。④出院指导。建议患者合理饮食,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短时间内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的关节活动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使用关节肌肉功能评定量角器对两组的膝关节最大被动屈曲度、最大主动屈曲度进行测定。②比较两组的步行能力。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从步频、步长、步速3个方面对两组的步行能力进行测定,根据患者1 min平地行走次数与速度对两组的步频、步速进行计算,以10步距离计算步长。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n(%)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关节活动度术前,两组的膝关节最大被动屈曲度、最大主动屈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膝关节最大被动屈曲度、最大主动屈曲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膝关节最大被动屈曲度、最大主动屈曲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1 两组的关节活动度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 P<0.05。

组别 n 最大被动屈曲度(°)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观察组 55 98.47±11.03 118.28±13.54a 73.53±7.62 99.08±9.01a对照组 55 98.31±11.12 106.31±10.21a 74.26±7.55 84.62±8.36a t 0.076 5.235 0.505 8.725最大主动屈曲度(°)P 0.940 0.000 0.615 0.000

2.2 步行能力术前,两组的步频、步长、步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步频、步长、步速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步频、步长、步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步行能力比较(±s)

表2 两组的步行能力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 P<0.05。

时间 组别 n 步长(cm/步)步速(m/min)步频(次/min)术前 观察组 55 32.57±1.85 30.11±1.68 8.41±2.04对照组 55 32.55±1.87 30.15±1.65 8.35±2.06 t 0.056 0.126 0.153 P 0.955 0.900 0.878术后3个月 观察组 55 47.52±2.31a 45.38±4.26a 15.13±4.21a对照组 55 40.26±2.84a 38.84±3.86a 10.23±3.15a t 14.707 8.437 6.911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膝关节疾病以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通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情况[3-4]。研究[5-7]表明,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由多学科康复与快速康复理念发展而来,对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影响[8]。本研究中,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行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膝关节最大被动屈曲度、最大主动屈曲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步频、步长、步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系统化康复训练在改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活动度和步行能力方面较常规康复训练效果更好。分析原因在于: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将患者康复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术前评定、术前宣教及训练指导,为术后系统康复训练的实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第二阶段术后恢复期一系列康复训练,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膝关节关节活动度,改善了患者的肢体功能;第三阶段患者出院后的指导是前两阶段训练的延续,可有效巩固康复训练成果。

综上所述,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屈曲活动度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