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yder希望理论结合情绪释放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022-01-07 12:29张文亚崔丽艳关晓灿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2期
关键词:负性偏瘫效能

张文亚,崔丽艳,关晓灿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门诊部,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脑卒中偏瘫患者常会因为肢体功能障碍而产生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降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对该类患者的护理中,心理护理至关重要。Snyder希望理论从路径、意愿信念及目标三方面干预患者,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1]。情绪释放法属于一种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经神经语言及穴位刺激的心理干预方法,可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心理健康[2]。本研究将Snyder希望理论结合情绪释放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探讨该干预方式对患者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具有偏瘫体征;②意识清楚、能够交流沟通;③处于康复期且病情稳定。排除标准:①意识模糊,存在交流障碍患者;②具有精神疾病患者;③合并器官功能障碍、脑外伤、脑血管瘤等疾病患者;④由其他疾病导致的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55~76岁,平均(61.24±4.61)岁。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56~78岁,平均(60.85±3.9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协助其进行适宜的康复训练,为患者选择适当的营养饮食支持方式,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Snyder希望理论结合情绪释放法干预: (A)Snyder希望理论:①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组成干预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Snyder希望理论知识培训。②护理人员将所学理论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耐心讲解给患者,激发患者的内在动力。③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建立近期可达到的康复目标。④根据患者的生活状况,寻求美好希望路径信念,促使患者确定自身价值,重拾生活希望。⑤通过为患者讲解康复成功案例,调动社会领域对患者的支持,建立患者康复的意愿信念。⑥从患者的兴趣、爱好着手,多与患者交流,灌输希望理念,激发患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情绪释放法:①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促使患者保持心情放松,引导患者正确评估、对待疾病。②引导患者并拢食指、中指敲击俞府、大包、承浆、人中、承泣、攒竹、瞳子髎等穴位,并轻拍百会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15分钟。③按照患者的喜好选择欢快、轻松的音乐,调整患者的情绪。④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调整患者对疾病的关注度,及时转移患者的消极情绪。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感评分。依据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10个条目,满分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好。依据Herth希望量表(HHI)[3]评估患者的希望水平,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12个条目,各项条目赋值1~4分,希望水平与分值呈正相关。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依据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4]分别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两量表均含有20个条目,各条目均按照4级评分法,标准分为1.25与各条目得分和的乘积。SDS、SAS的分界值分别为53分、50分,得分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③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依据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该量表包括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及生理领域四个领域,26个条目,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感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HI、GSES评分均提高,观察组的HHI、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感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感比较(±s,分)

组别 n HHI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1 31.65±3.93 41.13±3.72 17.86±3.29 30.11±5.12对照组 42 31.74±4.02 35.42±3.25 17.75±2.96 24.85±4.37 t值 0.103 7.452 0.160 5.038 P值 0.918 0.000 0.873 0.000 GSES评分

2.2 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1 55.84±5.16 38.73±5.11 54.17±4.82 35.87±4.63对照组 42 56.07±4.98 42.96±5.09 54.26±4.88 40.94±4.15 t值 0.207 3.778 0.085 5.256 P值 0.837 0.000 0.933 0.000 SAS评分

2.3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及生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环境领域 社会关系领域 心理领域 生理领域观察组 41 81.24±4.26 79.16±4.02 80.15±5.17 84.92±3.79对照组 42 62.87±2.63 60.85±2.71 60.22±2.81 65.73±2.51 t值 23.702 24.384 21.891 27.259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目前在脑血管疾病中,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脑卒中导致的病死率显著下降,但存活患者往往遗留一定程度的后遗症。据临床统计,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仅有10.00%可以完全康复,约25.00%的患者存在轻度残疾,50.00%的患者存在严重残疾[5]。偏瘫是最为常见的后遗症,患者常表现为患侧肌力减退、肢体痉挛、活动受限等症状。后遗症常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产生负性情绪,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影响。

Snyder希望理论通过为患者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助于患者产生正性影响,维持希望,建立康复信心,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况[6]。情绪释放法通过敲击穴位,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同时与放松心情、调整情绪、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相协调,从而改变患者的消极应对状态,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建立患者的积极信念,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感、生存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Snyder希望理论结合情绪释放法有利于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康复。

猜你喜欢
负性偏瘫效能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