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1-09 04:59王诗梅
医药前沿 2021年34期
关键词:经颅帕金森病意义

王诗梅

(徐州仁慈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徐州 221001)

帕金森病是较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临床研究报道显示:我国60 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约为1.7%,与其他国家的统计数据接近[2]。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运动迟缓、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异常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药物疗效不佳。本文在临床中应用经颅磁刺激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接受度较高,临床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5 月—2021 年4 月帕金森病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因药品不良反应、不耐受经颅磁刺激治疗、不能坚持全程治疗、不配合随访、后期联系不上等原因,观察组退出3例,对照组退出2例。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57~71 岁,平均年龄(64.33±7.34)岁,病程0.5~7 年,平均(5.15±1.91)年;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56~70 岁,平均年龄(63.17±7.56)岁,病程0.5~7 年,平均(5.31±1.7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诊断标准:依照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 版)[4]拟定:(1)必备运动迟缓,至少存在肌强直或静止性震颤2 个症状之一,症状须是显而易见,且与其他因素无关;(2)不存在绝对排除指征;(3)至少符合2 条支持指征;(4)不存在任何警示征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能按计划坚持全程治疗并配合随访者;③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存在明确的小脑性共济失调者;③发病3 年后仍局限于下肢的帕金森样症状者;④有严重原发疾病或精神病者;⑤突触前多巴胺系统功能正常者;⑥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或者耗竭剂诱导的帕金森病;⑦依从性较差,不能坚持全程治疗、不接受随访、失联者。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实施(伦理审批号:2019-伦理-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予以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药物及服用方法:多巴丝肼片(0.25 g×40 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198),1 片/次,3 次/d;盐酸金刚烷胺片(0.1 g×100 s,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575),1 片/ 次,2 次/d;盐酸普拉克索片(0.25 mg×30 片,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40917),1 片/次,3 次/d。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经颅磁刺激仪器(型号CCY-Ⅱ,双线圈B9076,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刺激点选择在患侧运动皮层M1 区,设置强度为10 Hz 低频脉冲,治疗20 min/次,2 次/d,连续治疗5 d/周,休息2 d。药物服用8 周及经颅磁刺激治疗8 周后,进行相关指标评定。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不使用经颅磁刺激治疗。药物的种类、使用方法、剂量、疗程等,同观察组保持一致。

1.3 观察指标

运动功能评分[5-6]:使用帕金森病运动功能评分量表(MDRSPD),对治疗前和治疗8 周后的运动功能等内容进行评定打分。包括语言、走路、写字动手能力等项目,总计13 各项目,4 级评分法,每项0~4 分,最高52 分,分数越高代表运动功能越差。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7-8]减分率进行评定:无效:减分率<5%;有效:减分率5%~29%;显效:减分率≥30%。总有效率=(有效例+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言语语调语速、坐起、走路姿势、写字、动手能力等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言语语调语速、坐起、走路姿势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写字及动手能力方面,两组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分)

注:t1、P1 为治疗后组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中1例接受经颅磁刺激后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1例服药1 周后出现胃痛等不适,停止治疗和停药后症状缓解;对照组中2例服药过程中出现胃痛、便秘等不适,停药后症状逐渐好转。

3.讨论

现代医学尚未阐明帕金森病的病因,临床治疗多采用综合方法,能部分延缓病程进展,但无法彻底治愈,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9]。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提升,重复经颅磁刺激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刺激部位和刺激频率的选择不尽相同,因此,进一步研究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10]: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运动皮层M1 区,可调节被刺激部位的功能,也可使神经递质兴奋性下降,进而调整大脑皮层功能,长期重复良性经颅磁刺激,可改善内源性调节功能,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另有科学研究表明,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的降解,并可诱发多巴胺释放,达到改善运动功能的目的。

本文结果显示:(1)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观察例数少有关。(2)治疗8 周后,两组言语语调及语速、坐起及走路姿势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此两方面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能改善言语语调及语速、坐起及走路姿势,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3)治疗8 周后,写字及动手能力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对写字及动手能力方面的改善不明显,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综上所述,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言语语调语速、坐起走路姿势,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也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经颅帕金森病意义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帕金森病的治疗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