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药物治疗管理模式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应用与评价*

2022-01-19 06:17朱冬梅顾海娟徐艳艳倪美鑫
交通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癌痛阿片类药师

朱冬梅,顾海娟,卫 榕,徐艳艳,倪美鑫

(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通市肿瘤医院药剂科,江苏 226361)

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组建多学科疼痛管理团队已成为广泛共识[1],药学部门在癌痛治疗药物规范使用与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ollaborative drug therapy management,CDTM)指的是患者自愿参与并知情同意,临床药师和医生签订协议,临床药师参与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处方制定以及选择、启动、监测和调整用药方案[2]。本次调查通过CDTM平台进行,旨在为患者提供癌痛用药方面的医药学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2020年诊断为癌痛的出院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根据是否在基础治疗上联合临床药师CDTM模式干预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30例。非干预组中女性14例,男性16例,平均年龄56.2±5.1岁,其中肺癌16例,乳腺癌5例,食管癌3例,胃癌2例,其他4例;干预组中女性13例,男性17例,平均年龄56.7±6.6岁,其中肺癌11例,肠癌5例,胃癌3例,乳腺癌3例,其他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药物合理选择:(1)首选口服药物,不能耐受、不能吞咽或口服吸收障碍者可采用透皮贴剂、栓剂纳肛或静脉、皮下给药。(2)轻度疼痛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中度疼痛选择弱阿片类如曲马多、可待因;重度疼痛选择吗啡或羟考酮等。按照NCCN成人癌痛指南,推荐中度疼痛时可弱化二阶梯,即可以使用强阿片类药物。首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进行剂量滴定。(3)选择镇痛时间长的控缓释制剂,提高患者依从性,按时给药而非按需给药。(4)关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或肝肾功能减退患者,以避免不良反应加重。

1.2.2 防治药物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阿片类药物常见便秘、恶心、呕吐等,便秘为长期副作用,需要给予药物预防便秘;恶心、呕吐为短期副作用,可给予5-羟色胺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或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2)呼吸抑制:某些患者在使用吗啡时嗜睡,需严格鉴别是疼痛缓解后状态还是药物中毒现象。疼痛是呼吸抑制的天然拮抗剂,可给予简单的疼痛刺激,纳洛酮为特效的拮抗药物。(3)非阿片类药物可能存在肝肾毒性,如对乙酰氨基酚有肝毒性,应限量使用。

1.3 观察指标(1)疼痛缓解率:根据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3],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分标准评估疼痛程度,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完全缓解:痛感消失,NRS评分为0分;部分缓解:痛感显著减轻,未影响睡眠,NRS评分减分率≥50%;轻度缓解:痛感有所减轻,NRS评分减分率<50%;未缓解: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4-5]。(2)患者生活质量: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包括一般状态、饮食、睡眠、疲乏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总分6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比较 干预组癌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非干预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例(%)

2.2 QOL评分比较 给药前QOL评分干预组为35.28±4.15分,非干预组为30.51±3.8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干预组QOL评分为41.11±4.76分,显著高于非干预组的36.26±4.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用药合理率比较 干预组药物合理选择25例(83.3%),阿片类药物滴定16例(53.3%),分别高于非干预组的13例(43.3%)和7例(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剂量调整干预组11例(36.7%),非干预组9例(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比较 干预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10.0%)、便秘3例(10.0%)、头晕1例(3.3%)、无嗜睡,分别低于非干预组的10例(33.3%)、13例(43.3%)、5例(16.7%)、1例(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CDTM概念正式的提出源自1997年美国临床药师协会(ACCP),其目的是鼓励有资质的临床药师积极参与CDTM[5-7]。CDTM流程包括:(1)药学诊断:临床医生对患者诊断后,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治疗,发挥药学专业所长,根据患者情况与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处方用药。(2)判断性服务:是临床药师在CDTM模式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处方制定后临床药师执行判断性服务,包括处方审查,过程介入并解决药物治疗问题,对药物进行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监测,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5-6]。

我院自成立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以来,为了更好地为癌痛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构建了CDTM工作模式:(1)成立多学科合作干预组,由医、护、药人员组成,对癌痛用药进行全面管理。临床医师为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起主导作用。临床药师与医师建立治疗协议,参与止痛药品的全程管理。(2)全面评估癌痛患者:包括诊断、疼痛性质、疼痛程度、合并症、基础疾病、禁忌证等评估。(3)监护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如恶心、呕吐、便秘及呼吸抑制、嗜睡、谵妄、认知障碍等。(4)用药教育: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用药教育,以浅显语言和文字使患者了解使用阿片类等药物的注意事项,消除恐惧心理,提高用药安全。

本文结果显示,约药后,干预组癌痛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患者QOL评分高于非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药物合理选择和阿片类药物滴定的使用优于非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非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临床药师通过CDTM模式参与癌痛规范化治疗显著有效。临床药师通过CDTM模式参与癌痛规范化治疗,与医生、护士组成医疗团队,制定癌痛治疗方案[8],在团队中进行实时药学监护,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还可以根据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评价治疗效果,避免和及时处理不良反应。药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临床提供药学支持,促进止痛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癌痛阿片类药师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阿片类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当前的关注和争议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