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技术专业“鉴教融合、校所共培”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2022-01-20 08:16宋祥和丁劲峰丁凤云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司法鉴定助理融合

宋祥和,丁劲峰,丁凤云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随着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司法鉴定机构已成为承担司法鉴定工作的主体,需要大量司法鉴定人员,即参与司法鉴定业务活动的司法鉴定人和技术员(助理)。业已公认,在鉴定实践中,鉴定人与鉴定人助理互相协作的工作模式,无疑会大大提高司法鉴定工作效率。然而,鉴定助理人员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直接影响日常司法鉴定业务[1]。鉴于此,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于2010年借助学校医药教育大平台开设司法鉴定技术专业,着力培养专职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助理人才。围绕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医教融合、一体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参考和借鉴国内产教融合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形成了“鉴教融合、校所共培”司法鉴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司法鉴定助理人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鉴教融合、校所共培”司法鉴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1.1 司法鉴定助理人才来源现状

目前,司法鉴定助理人才来源广泛,专业结构呈现多样化,包括法医学本科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其他各类专业毕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如医学检验技术、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法医学本科毕业生在任职鉴定助理期限内,由于诸多因素(如公务员招聘、工资待遇等)流失性大,且其从事鉴定助理工作5年后经考核合格并符合司法鉴定人登记条件即可申请司法鉴定人执业证,这类人员就更不可能长期稳定在司法鉴定人助理队伍中,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日常司法鉴定一线工作。同时,其他各类专业毕业的学生经过短期行业培训后上岗从事司法鉴定助理工作,这类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在鉴定实践中难免会影响工作效率。

1.2 司法鉴定助理人才的作用与地位

司法鉴定涉及范围广,以法医类司法鉴定最为常见(占80%左右)[2],且鉴定案件量逐年递增,这需要大量司法鉴定人员为案件鉴定做保障。在鉴定实践中,很多工作需要鉴定人助理协助完成,如鉴定技术辅助、业务咨询、信息沟通、协助检查记录、草拟鉴定文书、文书制作、档案管理、质量控制与保障的实施等,与鉴定人协作可大大提升司法鉴定工作效率。在司法鉴定实践中,每3~4名鉴定人配1名专业的鉴定人助理,辅助鉴定人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可见,行业需要专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司法鉴定助理人才。

1.3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求[3],2017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确立了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4-5],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新时期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6]。这些文件的发布顺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积极联动政、行、校、企纵深合作办学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下[7],借鉴学习国内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经验[8-9],学校依托司法鉴定技术专业申请设立司法鉴定所,在服务教学的同时对外开展司法鉴定服务,加强与司法鉴定行业组织、机构的联系,建立“鉴教融合、校所共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司法鉴定助理人才。

2 “鉴教融合、校所共培”司法鉴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2.1 “鉴教融合、校所共培”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司法鉴定技术专业实践性强,行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校成立司法鉴定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政、校、行、企四方成员组成,负责指导司法鉴定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坚持以政府统筹引领为先导,以行业组织指导为保障,以学校与司法鉴定所联动合作、鉴教融合为基础,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主题,设计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两类平台,实施五方面融合,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见图1)。

图1 司法鉴定技术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2.2 “鉴教融合、校所共培”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2.2.1 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校所合作,定期开展专业调研,召开司法鉴定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讨会,实时掌握社会对司法鉴定助理人才的需求及规格。通过走访司法鉴定机构、回访毕业生等多种形式跟踪司法鉴定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提炼归纳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在综合分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人才规格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司法鉴定技术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司法鉴定基础知识(如法律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司法鉴定实务等)和司法鉴定岗位技能(如法医检验、文书制作、档案管理等),主要面向司法鉴定机构,能够从事司法鉴定助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2.2 两类平台搭建及运行机制 搭建线上和线下两类平台,并探索其运行机制(见图2)。一是线上平台。司法鉴定是为诉讼服务的,鉴定质量高低、案件鉴定采信率等与司法鉴定人员业务水平密切相关。司法鉴定技术与时俱进,司法鉴定人员需要终身学习。学校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搭建司法鉴定助理人才网络学习平台,包括专业核心课程智慧职教云平台、司法裁判文书大数据库(中国裁判文书网)、司法鉴定案件大数据库(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司法鉴定业务管理平台等,以此来学习、查阅、分析与应用。二是线下平台。依托学校医药教育大平台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夯实基础;顺应司法鉴定助理人才岗位实践能力要求,学校成立司法鉴定所,同时与省级、国家级司法鉴定所(如南京医科大学司法鉴定所、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徐州医科大学司法鉴定所、常州德安医院司法鉴定所等)建立校所合作关系,为学生校内学习实践以及校外顶岗实习搭建了良好的、融校所文化为一体的平台,以营造开放性、共享性、职场化、一体化司法鉴定学习氛围。

图2 司法鉴定技术专业线上和线下学习平台

2.2.3 五方面融合及实施机制(见图3)一是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融合。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与司法鉴定行业特色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10]。根据司法鉴定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司法鉴定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紧扣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司法鉴定助理工作岗位任务,提炼司法鉴定助理人才必备的素质要求点、理论知识点及实践技能点,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设置了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综合素质选修课程模块、司法鉴定综合实践模块,力求课程教学内容紧扣司法鉴定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此外,开展了“主管部门专家讲座”“行业专家讲座”“优秀校友大讲堂”等专题报告活动,让司法鉴定助理人才熟悉司法鉴定发展前沿、司法鉴定管理理念、司法鉴定助理岗位任务等。

图3 司法鉴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五方面融合

二是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融合。通过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双向交流合作、互聘共育,教师到行业实践和行业专家到学校兼职任教常态化机制,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策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如分批次选派骨干教师到校外司法鉴定所进行专业实践,包括考察观摩、业务培训、跟岗实习、顶岗实践、科研合作等,大大提升了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培训、科研、管理水平。与公、检、法、司等行业组织加强业务联系,从中聘请知名专家、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司法鉴定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专业顶岗实习带教等任务,同时对接行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司法鉴定兼职教师资源库。通过师资深度融合,最终建成了专业带头人和行业带头人“双带头人”领衔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敢于创新、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三是教学过程与鉴定过程融合。司法鉴定助理人才对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较高,学校依托专业成立司法鉴定所,同时与行业有影响力的司法鉴定所建立校所合作关系,为学生校内学习实践以及校外顶岗实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便于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第一学年,利用学校医药教育大平台,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第二学年,利用学校司法鉴定所,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在给学生传授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岗位技能,将课堂转移到司法鉴定所,形成“边鉴—边学—边教”的“鉴教融合”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将鉴定案例资料(如文本资料、影像资料等)进一步加工梳理形成有利于教学的典型案例,构建司法鉴定技术专业信息化学习资源库。此外,在实习前3个月分层次、分批邀请行业专家指导开展一对一模拟司法鉴定业务岗位实践培训活动,让学生尽快、尽早融入司法鉴定业务活动中。第三学年,学生在校外司法鉴定所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实施一对一带教顶岗实习模式,让每位学生都有专业的鉴定人员(行业导师、校友导师)带教。

四是学校评价与行业评价融合。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全社会、全员关注的重点。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大力推行学校—行业—社会多元主体评价体系,同时将司法鉴定行业规范要求、司法鉴定质量管理体系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矫正,不断提高学习的时效性。

五是职业教育与社会服务融合。学校依托司法鉴定技术专业成立面向社会独立开展司法鉴定服务的第三方鉴定机构,这既为学生校内学习搭建了实践平台,也为教师的专业实践提供了平台。近5年来,司法鉴定所高质量完成鉴定案件数千件,收集教学典型案例资料数千份,这既服务了社会,又服务了教学,且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鉴教融合、校所共培”司法鉴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3.1 学生岗位实践技能显著提升

学生岗位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就业质量。坚持“教、学、练、战一体化”,坚持校内外实践教学融合,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让学生尽早融入职场接触案件鉴定工作,尽可能参与更多案件鉴定,做到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紧密关联,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几年来学校为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的、满足行业需求的司法鉴定助理人才,得到了司法鉴定机构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认可,切实起到了辅助鉴定人工作、提高鉴定工作效率的作用。

3.2 师资团队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优秀的师资团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培育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学历层次合理、业务能力较强、专兼结合的创新型司法鉴定技术专业教师队伍。行业带头人入选省级司法鉴定协会副会长,校内专业带头人入选市级司法鉴定协会副会长,教研室主任被遴选为校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多名教师成长为专业骨干教师,多次在省级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微课比赛、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专业教师全部拥有国家司法鉴定人执业证,部分专业教师取得行业中级以上职称,多名青年司法鉴定人参加省级司法鉴定人模拟法庭质证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专业教师连续5年以最好成绩(满意)通过司法部组织的司法鉴定案件能力验证。

3.3 社会鉴定服务质量日益提升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四大功能之一。基于校所平台融合、团队融合、技术融合的新路径,司法鉴定所在服务教学的同时还服务社会,以科学、客观、公正、准确为鉴定目标,高质量完成各类司法鉴定案件数千件,案件采信率高,有效投诉为零,社会评价度高,形成了良好的鉴定口碑,为盐城及周边地区的司法鉴定案件诉讼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扩大了学校司法鉴定技术专业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司法鉴定助理融合
生活小助理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自在如风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助理
《融合》
医疗纠纷中的司法鉴定问题研究
《黑龙江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是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际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