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背景下构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2022-01-20 08:16张志军高继霞徐笑辉刘晓静杨丽娜王彦云刘海柏李陈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全科专业课程医学

张志军,高继霞,徐笑辉,沈 鹤,刘晓静,杨丽娜,王彦云,刘海柏,李陈莉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599)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高职医学院校纷纷根据校情在人才培养、课程诊改、“双师”队伍建设、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虽然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专业课程体系仍未摆脱学科体系的影响,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与行业标准、全科医生岗位任务间仍缺乏有效对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不匹配,毕业生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本研究介绍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的改革和探索,为进一步提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新思路。

1 构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教协同课程体系的意义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高职医学院校与医院协同合作,建立学校、医院双主体育人机制,构建医教协同、课岗结合满足全科医生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将基础与临床、疾病与系统、案例与病历整合,使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有效对接,突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家相关文件、期刊论文、著作等文献资料的研究,了解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本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为研究的开展和完成奠定基础。

2.2 调查研究法

设计全科医生工作日志,根据工作日志内容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相关医院的60名全科医生进行连续30天的问卷调查,了解全科医生一个月以来的工作内容、接诊疾病和治疗情况,全面掌握基层全科医生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

2.3 访谈研究法

针对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与专业带头人、医院科主任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医教协同、课岗结合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4 分析研究法

运用OBE反向设计理念对全科医生岗位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将全科医生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再根据医教协同、课岗结合的要求,按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见习、实习5部分构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3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分析讨论,发现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

3.1 学科意味浓,不能满足全科医生岗位任务需求

目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仍然按三段式来设置课程体系,带有明显的学科倾向,没有真正围绕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全科医生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来构建,导致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不能满足基层卫生服务需要。结果就是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缺口很大,而学校培养的助理全科医生却无法胜任临床工作。

3.2 医教协同不紧密,教学供给侧与需求侧矛盾突出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因此,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应当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和学生自身需求来决定。而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仍处于“教什么、怎么教”阶段,由学校和教师来决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随意性较大[2],“学什么与教什么,怎么学与怎么教”之间矛盾突出。

3.3 考核内容偏重识记,课程评价手段单一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评价倾向于考查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考核内容偏向教材,注重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大部分课程仍然采用试卷考试的方式,评价形式单一,学生学后易忘,达不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4 构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教学实验的基础上,遵循建构主义理论,搭建基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课程框架,运用OBE反向设计理念重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标准,依全科医生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方法,依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优化课程评价方法。

4.1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框架

根据教育部职成司下发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标准(2019版)》要求,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要为基层培养具有3类医学知识、5种诊疗技能、6种职业能力、两种素质的助理全科医生,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3类医学知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与心电图、B超、X线检查5种诊疗技能,诊疗、预防、康复、保健、健康宣教、计划生育6种职业能力,信念坚定、待患如亲人两种职业素养。问卷调查显示,诊疗工作占全科医生日常工作内容的55.4%,预防、康复、保健、健康宣教、计划生育工作占日常工作的44.6%。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全科医生岗位任务的权重,构建了医教协同、知识、能力、素质一体的“9461”课程体系,即9门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4个课程模块(公共人文课程模块、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医学专业课程模块、临床实践课程模块),6个教学维度(教学内容覆盖诊疗、预防、康复、保健、健康宣教、计划生育),一个目标(课程体系满足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按“3+1+2”模式分段组织实施,第1~3学期在学校完成公共人文课程、医学基础课程、部分医学专业课程学习,第4学期临床见习,第5、6学期临岗实习并在医院完成临床专业课程、临床训练课程学习。采用情景设计、床边教学等手段,使人文素养培养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教学内容与全科医生岗位任务有效对接,达到学校—医院双主体育人的目的(见图1)。

图1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1)公共人文课程模块注重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基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标准(2019版)》,开设“两课”、英语、计算机、卫生法规、人际沟通、医学伦理等公共人文课程,注重逻辑思辨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提升医德修养。

(2)医学基础课程模块注重学科整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根据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后续专业课需要,打破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的学科界限,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加强医学基础课程间的整合和医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3]。删除陈旧的内容,增加学科前沿知识,形成基于基础与临床整合的医学基础课程模块,使医学基础课程为专业课服务,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医学专业课程模块满足助理全科医生岗位任务需求。针对全科医生诊疗、预防、康复、保健、健康宣教、计划生育的岗位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置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全科医学概论、急救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课程,使专业课程满足助理全科医生岗位任务需求,学以致用。

(4)临床实践课程模块契合助理全科医生实际工作。以培养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为主线,建立“技能实训—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层层递进的临床实践课程模块。诊断学、外科学总论技能实训要坚持“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练合一,通过操作示教、单项训练、多站式模拟、临床综合技能实训、多站式考核,让学生技能水平达到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核标准。第4学期临床见习,利用床边教学、案例教学、病例讨论,实现疾病与系统有效整合,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第5、6学期临床实习,采用6个月进行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轮岗实习,2个月定岗实习,1个月顶岗实习,1个月社区实习的“6211”模式,实现案例与病历有机融合,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2 运用OBE反向设计理念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与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全科医生岗位任务相结合。以基层岗位任务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基础,贯彻公共人文课程为职业素养服务、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专业课程为岗位任务服务、前期课程为后续课程服务[4]的OBE反向设计理念,围绕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5要素[5],制定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标准,把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贯穿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做到课岗结合、课证融通。

4.3 依据教学场景进行教学方法更新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任胜力为本位”教学理念,按“3+1+2”模式分段教学,前3学期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通过讨论、情景模拟、讲练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教学奠定基础;后3学期在教学医院进行专业课程讲授和临床实习,通过床边教学、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

4.4 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优化课程评价方法

课程评价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度量尺。对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相关标准,根据课程性质采取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临床技能考核、病例分析、病历书写等方式进行评价。公共人文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占30%,终结性评价占70%,重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医学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采取理论考试(占60%)+操作考核(占40%)的形式,通过课程考核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熟练技能的目的。临床实践课程考核内容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技能考试接轨,按照技能考试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分析全科医生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构建课岗结合、“3+1+2”分段、医教协同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按照OBE反向设计理念制定课程标准,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课程评价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求融合,推进“学校—医院”双主体协同育人,不断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满足基层全科医生培养需求。

猜你喜欢
全科专业课程医学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投稿信息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好机制留住全科型乡村教师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