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实施党史教育的历史演进及经验启示

2022-02-05 16:38杨彬刘小龙
探求 2022年1期
关键词:革命史中共党史四史

□杨彬 刘小龙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全面展现出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展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蕴含着党在百年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丰厚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力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融入《决议》内容,既是拓展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百年来在高校思政课实施党史教育的逻辑必然。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党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回望与考察百年来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发展历程,对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思想认识和系统把握、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政课中党史教育的历史演进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初步探索和奠定基础

民主革命时期,党在自己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干部训练班中,把中国革命的实践和历史作为政治理论课的重点内容,提高党内干部的理论素养。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在长沙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以“研究马列主义,注重社会实践”为办学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从事社会改造的事业。[1]大革命时期,在瞿秋白主持下,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开设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私有财产及国家起源、通俗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2]1927年后,党在革命根据地创立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中,均开设了以中国革命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课。例如,作为中共中央党校前身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主要学习课程有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军事斗争理论与经验、工人运动、中共党史、西方革命史等10多门课程。毛泽东讲授苏维埃运动史,邓颖超讲授中共党史,陈云、刘少奇讲工人运动史等。[3]延安时期,当时抗日军政大学的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中国革命史、中国问题、时事政策等。陕北公学高级班设有中国革命运动史、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政治理论课。鲁迅艺术学院开设有社会主义辩证法、中国问题等课程。[4](P34—35)总之,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始终将党史教育放在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位置,经过初步探索,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的传统,为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不断拓展和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各界掀起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政策和历史的热潮。1949年10月,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印发《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列为文、法、教育(或师范)学院的公共必修课。[5](P6)作为核心课程的“新民主主义论”重点内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主要经验等,在教学上与“中国革命史”内容十分接近。[5](P13)1952年10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对全国各类高校的开课安排作出明确规定,其中,“新民主主义论”是唯一一门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开设的课程。1953年6月高等教育部印发通知,将“新民主主义论”改为“中国革命史”,明确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五四以来的基本史实……系统地讲授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认识中国政治的发展规律,了解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从而提高思想与政治水平,树立和巩固革命的人生观”。[5](P16—17)较之“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史”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

1956年9月,高等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程的规定(试行方案)》规定了“马列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门课程开设的顺序、课时和考试。[5](P27—30)至此形成比较成熟的课程方案,“中国革命史”作为党史教育的主要课程确定下来。但1957年12月,受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和“反右扩大化”的影响,党史教育一度中断。1959年正常教学秩序逐步恢复,教育部在北京举办马克思列宁主义课程教程学习会,提出高校公共必修的马列主义课程定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共党史”四门课程。[6](P244)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中共党史”第一次正式出现在高校思政课体系之中。1961年7月,教育部重申要按照《改进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见》安排思想政治课程,明确要求文理工农医各专业和艺术、体育院校都要开设“中共党史课程”。[5](P41—42)1964年10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宣部、高教部党组、教育部临时党组《关于改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范高校思政课为“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和“形势与任务”。[5](P50—53)

(三)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以前:恢复调整和全面推进

改革开放后,党完成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高校思政课相应进行了恢复和调整。1978年4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要求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程一般开设“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并强调开设“中国共产党党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学习党的传统,提高对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在思政课中恢复了“中共党史”课程。[5](P70)1978年6月,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工作会议召开,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四门课程的教学大纲。1980年,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全国高校“根据实践经验和现有条件”,开设“中共党史、政治学、哲学。文科专业可加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5](P87)全国高校逐步恢复开设“中共党史”课程。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高校思政课进入了快速调整和改革时期,先后完成了“85版”“98版”和“05版”三个课程改革方案,党史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经历了“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名称更替。每次课程方案改革都有其时代必然性,“中共党史”与“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门课程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重合。例如在“05方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社会现实和中国历史这三个方面结合为一体”的教育理念,新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党史教育由侧重于史实转向理论体系,与高校思政课融合更加深入。但不可否认的是,现行课程方案出现了党史教育的内容分散、整体性不强,教师对政治性与学术性把控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弱化了党史教育。[7]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创新局和全面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史教育,同时以党史为核心,融入社会主义500多年、新中国70多年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把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开创了党史教育的新格局。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强调: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8](P14)他明确提出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是“必修课”。此后,在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改革开放史”,如2019年10月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又如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指出,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提出,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9]至此,党史教育构成了以党史为核心的“四史”学习内容体系,开创“大党史”学习教育的新格局,在党史教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此背景之下,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逐渐成为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问题。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把加强“四史”教育作为强化政治引领的具体措施,提出“将四史教育更加全面、具体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各类学校的党史学习教育得以加强,把“四史”进思政教材,纳入“开学第一课”“思政第一课”等教育活动。2020年10月教育部正式启动“四史”大学生读本编写工作。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作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决定,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和概括了学习“四史”:“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的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10]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要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持续深化所有思政课必修课中‘四史’学习相关内容的有机融入,讲清讲透各门必修课中蕴含的‘四史’道理学理哲理”,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势必占有越来越重的地位。

二、高校思政课中实施党史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考察高校思政课实施党史教育的百年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党史学习教育强化了高校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塑造了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回应和强化了高校思政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二者的互融互通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不断深化,共同达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坚持以党史学习教育强化高校思政课的政治引领

高校思政课在于立德树人,党史学习教育更是强调政治导向和价值的引领,教学目标在于结合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动中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旨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曾总结道:“多年来我们讲授苏共党史、中共党史的经验证明,结合革命斗争历史学习马列主义的方法不是抽象静止地而是生动活泼地学习马列主义的良好办法。”[11]1981年3月,邓小平在《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中指出,“要抓教育,搞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12](P379—382)著名党史学家胡华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强调“政治理论课,党史、革命史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上,有所启发,有所促进。就是相信什么‘主义’,走什么道路。”[13](P602)当时的学者也认为“中共党史课是一门政治思想性很强的历史科学。讲好党史的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深刻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14]用党的历史教育广大青年,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代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政治方向问题是高校思政课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新时代高校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必须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正确处理好教学与教材的关系,不断更新手段和方法,强化高校思政课程的政治方向指引和价值遵循,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意识形态阵地、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的根本任务,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二)坚持以党史学习教育构建高校思政课的核心内容

从党史教育和思政课的历史演进上来看,党史教育始终是高校思政课的核心构成。尽管高校课程体系一再调整,课程名称经历了“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各种调整和变化,但党史教育课程始终占有重要位置,是贯穿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线。“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是直接以党史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长期以来作为独立课程纳入高校思政课。1953年6月高等教育部明确“中国革命史”教学目的“在于通过五四以来的基本史实……系统地讲授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认识中国政治的发展规律,了解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5](P16—17)。1961年开设的“中共党史”课程则以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作为教学提纲。即使是以政治理论教学为主的“新民主主义论”课程,其重点内容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主要经验等,在教学上与“中国革命史”内容十分接近。如1950年何干之主持拟定的新民主主义论讲授提纲第二讲就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15](P10)

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是蕴藏红色基因的宝库。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百年党史的重要作用,用好丰富、鲜活且生动的红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持续深化所有思政课必修课中“四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的有机融入,建设科学、特色兼具的“四史”课程体系。首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整体设计思政课的教学,各门必修课要各有侧重,重点要讲清本课程蕴含在“四史”中的学理和哲理。其次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开设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思政类或人文素质类选修课,推动思政课程的专业性和补充性协调发展,以解决当前高校思政课中党史教育相关课程课时偏少、整体性不足等问题。再次要用好各类红色文化阵地和“思政大课堂”,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做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和自觉践行者,擦亮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完成党赋予思政课的历史使命。

(三)坚持以党史学习教育引领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推动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本质上是强化史论结合实现以史育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因此,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历史演进,实质是以党史教育为桥梁引领高校思政课不断改革创新。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大多不了解中国近代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革命史的情况,1951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办法的通知》,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群众性的党史教育活动,将党史学习拓展到高校课堂,推动了高校政治课将偏重理论阐释“新主主义论”改为强化历史内容的讲授“中国革命史”,促进了青年学生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16](P170)改革开放初期,在迫切要求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与党史教育紧密结合显得尤为重要,1980年教育部要求所有专业必须开设“中国共产党党史”等三门课程,同年5月教育部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上编发行。[17]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深远的历史视野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并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创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新格局、新境界,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向一个高峰。

三、结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要顺应百年来高校思政课实施党史教育的历史发展趋势,用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这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以党史教育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用《决议》统一思想认识,引领青年学生深刻认识我们党的历史进程和重大成就,丰富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内容。

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引领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历史渊源、理论依据和时代需要,不断增强“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结合各门课程具体内容,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角度,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理论飞跃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加大对学生认识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根据不同授课对象和具体问题采用案例式、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互联网+学生需求”方式实现立体化的传播效果,通过“红色之旅”等实践教学,实现政治性、学术性、生动性的统一,把鲜活的道理讲鲜活。

猜你喜欢
革命史中共党史四史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召开换届大会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二○一二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
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