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2022-02-06 06:00杨倩倩仇志强
低碳世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布点污染样品

王 琰,杨倩倩,仇志强

(山东省泰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泰安 271000)

0 引言

保证环境检测的质量是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近些年我国对于环境检测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采取了增设环境检测高等教育专业、研发环境检测设备、加大环境检测补助等措施。环境检测单位为相应国家号召、承担社会责任,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检测质量的管控,分析环境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性措施。

1 环境检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环境检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需要从环境检测人员、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布点、检测样品等环境检测各环节全面注意,尽可能避免这些不良因素污染检测对象、造成检测结果失真。本文选择对环境检测质量影响最大的6个因素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1.1 环境检测工作内在动力不足的影响

与环境检测工作首当其冲的矛盾体就是经济发展,我国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但对于部分以重工业或其他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业为经济支柱的地区,难以实现在对环境零污染的情况下提升生产力。相关部门通常会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对环境检测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相关环境检测人员对环境检测工作主动性和完成度不高,造成环境检测工作内在动力不足,直接影响环境检测质量,无法发挥环境检测工作对环境保护的管控作用[1]。

1.2 环境检测仪器的影响

环境检测仪器是环境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工作的主要手段,是环境检测工作的核心。在环境检测过程中,环境检测仪器的选择、质量、灵敏度、参数设置等因素都会对最终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例如,在进行水污染检测过程中,需要根据检测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液态传感器。由于绝大部分水污染是人为造成的,工厂产生的无机物排泄或者生活产生的有机物排泄是水污染的主要因素。针对采矿、冶金工厂生产造成的无机物污染可以选取重金属离子检测设备,重金属检测具备相当高的可选择性,利用特殊生物源分子,将大肠杆菌与镍离子的蛋白相结合,通过荧光扫描的方式进行镍离子含量检测,对水样中的Cu2+、Co2+、Fe2+和Cd2+进行区别检测,检测精度可以控制到10-8~10-2mol/L,可以为环境检测人员提供精确、快速、针对性的检测数据。若环境检测人员没有根据采矿、冶金工厂的污染特性进行环境检测仪器的选择,而是使用常规液体传感器检测仪器,会造成检测出水样的金属含量数据不精确,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受污染水源会因为重金属治理不及时形成水源扩散或生物扩散的二次污染危害[2]。

1.3 环境检测方法的影响

目前我国对于环境检测的流程和具体方法已经设置了统一的标准,为环境检测人员选择环境检测方法提供了基础。但由于我国污染类型的多样化、污染地区的污染情况不同、污染等级的区分等实际环境检测工作会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环境检测人员需要以国家统一标准为参考,结合实际情况对环境检测方法进行选择,确保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例如,在进行农药污染检测过程中,环境检测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部分地区为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大量使用农药,喷洒在农作物上的农药会顺着灌溉系统流入当地水源,农药作为强烈的化学药水,对水污染造成的损害极大并难以检测,环境检测人员需要根据当地农药的类型、水文特征对检测流程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通常会选择钴-苯二甲蓝染料和电流计检测方法[3]。

1.4 检测样品的影响

在环境检测过程中,检测样品选择的科学性和检测样品采集、运输的方法会对检测质量造成影响。首先环境检测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样品采集标准和采集手法进行样品采集工作,若环境检测人员仅依靠自身工作经验,不按照采集规范违规采集,会出现采集样品代表性不足,无法从采集样品的个体性中体现出检测区域的整体性;采集样品因采集手法不规范受污染,采集样品受到除当地污染源以外的二次污染,检测结果会出现严重偏差;采集样品区分性两极化,实际采集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将样品采集点分散开,避免所有采集样品趋同,工作人员对此规范落实的不科学会造成同一地区采集样品的采集结果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两极化发展,使检测人员难以确定检测地区的实际受污染情况。部分情况样品采集后需要经过运输到达实验室进行检测,在运输过程中对样品的保护至关重要,例如在进行特殊地区的气体污染检测时,采集的空气样品需要使用相关器皿进行储存,运输过程中避免外界因素混入,对样品造成破坏。由于空气样品的特殊性,储存时间会对样品质量造成影响,需要对运输速度进行额外要求,若在运输过程中不按照样品特性给予针对性保护,样品在检测之前就会失去代表性,导致所检测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4]。

1.5 检测布点的影响

检测布点的设置对检测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检测人员相关专业素质过硬、具有整体性思维、有丰富的环境检测经验。检测布点具有基础的布置规范,大多数情况需要检测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检测布点的布置进行均衡,减少重污染地区布置,实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若检测人员在设置检测布点过程中,没有结合检测地区的水文地势、天气情况、污染分布等关键因素,依靠检测布点规范中固定的方法进行布置,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例如,在进行多环芳香烃类物质污染检测时,由于多环芳香烃类物质具有极强的致癌性、融土性较强,在布置检测布点时需要注意降雨、风向等天气情况,避免多环芳香烃类物质受到天气影响扩散;同时需要注意土地的特征,避免检测布点有泥土混入,使检测设备对多环芳香烃类物质的检测造成干扰。

2 改进环境检测质量的措施

2.1 建设环境检测管理制度

环境检测工作不是在发现污染源后进行单次的检测工作,而是具有周期性、系统性、监测性质的长期检测工作,从而实现对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人为污染等情况的持续管控。相关部门应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号召,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重视环境检测工作的落实,为环境保护工作打好基础。首先相关部门需要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结合当地实际环境情况,形成环境检测管理制度、明确环境检测方法规范、确立环境检测人员组织架构、建立统一的奖惩制度,奖励发现并治理相关污染源的环境检测机构,惩罚产生污染源的工业工厂。完善的环境检测管理制度可以强化环境检测人员的工作职责,更好地发挥环境检测工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测、管控作用,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的建立还可以成为生产污染源企业向绿色环保企业转型发展的外在动力,贯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5]。

2.2 定期维护并更新检测设备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环境检测设备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现阶段环境检测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电子设备、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环境检测设备的有机结合,实现环境检测设备的针对性、精确性、可靠性进一步提升。例如将传感器与环境检测设备结合,当前已经投入应用的有表面声波传感器检测设备、纳米颗粒传感器检测设备、化合物传感器检测设备、生物传感器检测设备等,可以应用在室内气体污染、水源污染、化学试剂污染等多个领域,环境检测人员需要根据当地主要污染源类型,实时更新更加专业的环境检测设备,实现环境检测质量的提升。环境检测人员需要对环境检测设备进行周期性科学维护保养,需要在每次使用环境检测设备之前对设备进行参数校对、测试等工作,建立单位机器的维保工作日志,纳入检测设备的频率、测量值、使用时间、使用人员、维护时间、维护人员等关键信息,将检测设备的维保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在出现问题时进行有效的问题追溯,确保具体维保规范的有效落实,提升整体检测人员对检测设备的严谨态度,避免由于检测设备对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2.3 合理选择环境检测的方法

我国对于环境检测方法的规范分为标准检测方法、非标准检测方法、行业标准检测法和地方标准检测法4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应用情况、操作流程、优劣势有所不同,需要环境检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选择过程中注意以下3点。

(1)优先选择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作为基础,通常情况下环境检测工作比较简单,呈常规化检测工作流程,环境检测方法的选择对于最终环境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小,环境检测人员需要应用最高级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

(2)环境检测人员对于样品的采集手法不同,对于不同的采集结果最好选择抗干扰能力较强的检测方法,减少样品误差对最终检测结果的影响,提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选择最新的检测方法。在不断检测过程中,检测方法也在逐步完善,环境检测人员会根据前一次检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再次对相同样品进行检测时,可以直接采用最新的检测方法,避免问题重复出现。

2.4 规范检测样品的采集和运输

为提升检测样品的质量,实现最终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整体性,环境检测人员需要在检测过程中严格履行规范进行检测样品采样。

(1)由于部分污染地区各部分采样点的形态区分不大,样品采集人员需要判断采集的样品与规定的采集数据是否一致,避免出现采集错误的情况。

(2)样品采集人员需杜绝个人操作对样品产生污染,做好自身和采集工具的消毒工作,严格避免污染源的采样受到二次污染,造成检测结果失真。

(3)在采集样品确认受污染后,样品采集人员需重新进行随机采样。

(4)做好样品采集工作的前期准备,按照采集环节将采集容器进行收纳归类,并标注时间日期、检测环节、污染源等关键信息,避免工作交接时传递错误信息,造成检测结果的误差。

同理采集后的样品运输工作也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样品运输人员需要根据样品不同特性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在进行气体污染源样品采集时,样品运输人员需要校准储存仪器参数,保证储存仪器的气密性完好;在进行液体污染源样品采集时,需要确认储存罐的清洁程度,清空储存器的相关数据,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平稳,减少运输摇晃对样品造成影响。

2.5 采用科学的布置方式检测布点

检测布点的布置至关重要,其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对最终检测结果具有一定影响。我国目前关于检测布点的统一规范还有待完善,原因在于在实际布点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不尽相同,难以实现统一标准进行概括。针对此现象,可以通过环境检测人员对当地实际情况的了解进行区域式系统化,不同地区的环境检测人员可以将污染地区的水文地势、工厂建设、天气特征进行系统化的记录,有效利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以一个检测周期为单位,将所有影响检测布点的因素归纳成统一系统,最大限度优化检测布点,增强整个检测流程的科学性[6]。

3 结语

在我国保护环境的一系列政策下,依旧存在部分环境污染的情况,环境检测工作就是确保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的基础,只有做好环境检测工作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对污染源进行处理、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管控。在实际环境检测工作过程中,需要提升环境检测人员综合素质、优化环境检测设备、完善环境检测方法、细化检测流程、明确检测相关规章制度,做到环境检测工作开展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质量。

猜你喜欢
布点污染样品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titanium-gallium-zinc oxide transparent semiconductor thin films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优化探讨
Gallium-incorporated zinc oxide films deposit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its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浅谈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及优化
江西省绿色通道车辆货物检测点布点方案探讨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一种新型深空探测样品封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