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战略下甘肃省绿色交通发展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2-02-06 06:00李绪茂
低碳世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省域货运甘肃省

陈 瑾,李绪茂,刘 佳,郭 卓

(1.甘肃省公路网规划办公室,甘肃 兰州 730030;2.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 100028;3.综合交通规划数字化实验室,北京 100028;4.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0 引言

绿色交通是交通运输行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绿色交通发展对于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具有引领示范作用。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将“绿色”作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五大核心之一。在发展目标中,“绿色”作为提高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成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充分体现了“绿色”在交通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生态环境敏感性、脆弱性、不稳定性以及摆动性等问题突出的地区,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承载大规模交通建设的能力较弱[1]。因此,以“绿色”为核心的交通格局与发展路径是西部地区助力交通强国建设的关键抓手和必要选择。

甘肃省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和黄金路段,在西部地区交通格局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甘肃省特殊的地理区位形成了东部地区进入新疆、青海的关键廊道以及新亚欧大陆桥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国际大通道。甘肃省的交通发展不仅对省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以及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本构建了省会枢纽节点、重要城市间交通廊道,以及城市群和都市圈区域交通网络,形成了由点到线及面的“网带式”空间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在省域范围内,构成了多样化的客货运输组织结构。但由于甘肃省境内生态脆弱性明显[2],省域交通的发展更需要聚焦“绿色化”,走绿色交通发展路径。基于此,本文重点梳理了当前阶段甘肃省交通发展状况,重点总结了交通在绿色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交通强国建设,提出了甘肃省绿色交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甘肃省实现交通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路网结构与运输组织特征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甘肃省的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建立起陆、空、水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和多样化的客货运输组织体系,形成了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1 “一网一带”综合式立体交通网络格局

甘肃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多种交通方式连通省内外的陇东南交通运输网络,以及由兰州西向延伸至敦煌的陇西北交通带。从运输方式来看,甘肃省的交通网带格局主要以公路和铁路为骨架。其中,2020年甘肃省的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5.6万km,路网密度达到34.3 km/百km2;高速及一级公路达到6000 km,县级高速覆盖率达78%。2020年的铁路营业里程为5467 km,路网密度为128.4 km/万km2。除此之外,民用运输机场有9个,覆盖全省64.3%的地市州,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910.7 km。从单个地市州来看,地铁与城际铁路相继开通,如兰州市已建成地铁总长25.9 km,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长度63 km。

1.2 多样化客货运输组织结构

依靠公路、铁路、航空、内河等多种运输方式,甘肃省已形成多样化的客货运输组织结构。总体来看,2020年甘肃全社会的客运量为2.7亿人次,货运量为6.7亿t。甘肃省的客运服务主要由公路提供,公路客运量为22 478.5万人次,占全省客运量的80.22%;其次是铁路,铁路客运量为4153.3万人次,占比14.84%。除此之外,民航承担了4.77%的客运量,而水路仅分担了不足1%的客运量,可见公路在甘肃省域客运服务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与此同时,甘肃省的货运服务也主要由公路提供,其次是铁路,这两种运输方式承担的货运总量分别为61 272万t和5966.1万t,占比为91.12%和8.87%;民航货运量仅有7.5万t,占比0.01%。由此可见,甘肃省的主要运输服务由公路承担,公路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铁路,民航、水运等其他方式占比明显偏低。另外,从物流方式来看,2020年甘肃省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47.1亿元,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8亿件,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2 绿色交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甘肃省交通运输取得了巨大成就,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路网系统,在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与交通强国的建设要求相比,省域交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运输服务中非绿色化层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2.1 城市绿色交通方面

城市绿色交通是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快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的建设,全面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对于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兰州市申报获批第一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经过示范期的建设,2020年,省域新增及更新新能源公交车400辆,公交、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比例显著提升。2021年8月,兰州市通过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三部门的联合考察,成为首批16座“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之一。但总体来看,省会城市、各地市州的绿色化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实际拥有量还较低。且城市间绿色货运发展的非均衡性特征显著,一般地市州与省会城市之间的绿色交通发展速度和水平等差距较为明显。

2.2 联程运输换乘方面

联程运输是提高客运服务效率和旅客满意度的重要环节,是多方式交通协同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交通运输组织的绿色高效发展[3]。甘肃省通过提升道路客运联网售票应用能力,实现联网售票网络全省覆盖,通过推行道路客运电子客票和非现金支付方式,逐步与铁路、民航等售票系统对接,同时试点开展联程联运和一票制服务,提升省域联程运输发展水平。除此之外,甘肃省城际、城乡联程运输范围逐渐扩大,城市交通一卡通建设已实现部分地市州之间的交通互联互通。在客运重要节点建设方面,兰州中川、张掖西站等综合客运枢纽初步建成。但综合来看,省域范围内各方式衔接换乘时间相对东部省份仍较长,联程运输发展水平普遍不高,综合性的客运枢纽数量和建设整体滞后,区域城际间快速客运体系尚未形成。

2.3 多式联运运输方面

多式联运是跨区域、跨城市开展规模化运输,提高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实现货物运输绿色化发展的重要途径[4]。甘肃省通过推进场站、码头设施建设以及多式联运企业培育,推进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和多式联运发展取得显著效果。2017年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等17个部门印发了《甘肃省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实施方案》(甘交运〔2017〕71号)。目前,省域已建成兰州货运西站综合货运枢纽,兰州南亚国际班列公铁联运示范工程与甘肃省兰州新区空铁海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分别获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兰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但总体来看,省域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仍然不高。除省会城市外,其他市州申报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数量还较少。从联运方式来看,目前省域范围的多式联运主要是公铁联运,除此之外,空铁联运、铁水联运等联运模式发展不足。

2.4 流域保护与运输方面

流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资源禀赋[5]。甘肃省位于黄河、长江上游,是国家至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甘肃省境内目前通航航道主要集中在黄河、洮河和长江等河流的部分河段,通航里程达911 km,其中,黄河航道达505 km,长江水系航道187 km。内河港口主要布局在兰州、白银、临夏、陇南,共有157座码头。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甘肃省水路运输以季节性短途旅游运输为主,兼有沿河渡运。不仅如此,黄河上游通航条件较差,水运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突出,航道建设养护资金缺口大,交通运输支撑流域绿色生态保护和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薄弱。

2.5 绿色信息化建设方面

信息化是甘肃省绿色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甘肃省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系统、信用交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交换共享与开放应用平台、“互联网+道路”养护平台、农村公路信息管理平台等相继建成,“5G+智慧公路”加快推进,组建成立了甘肃公交科技创新中心和甘肃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与此同时,西部首家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落地甘肃省金昌市。尽管甘肃省域交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道路客运、货运等传统业态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转型升级比较缓慢,借助绿色信息化交通服务平台,开展定制化、个性化、多样化运输服务产品供给能力有待提升,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3 绿色交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综合考虑当前阶段甘肃省的交通发展格局、运输组织特征,尤其是在绿色交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结合交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战略要义,提出了甘肃省绿色交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绿色交通设施建设。在现有公路网络的基础上,以省域特殊类型地区划分为参考,开展特殊类型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考虑甘肃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等自然本底,以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开展公路基础设施的改扩建,推进绿色公路建设,包括绿色生态环保的设计、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生态环保工程的验收等内容。

(2)城市绿色交通建设。以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为依托,加快城市、城乡范围内绿色物流系统的建设,逐渐提高在城市、城乡客货运输中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的投入运营比例,逐步减少和退出传统燃油车辆。另外,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的应用范围,包括机场车站、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加快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的绿色化改造。

(3)多式联运组织建设。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为依托,推广高效的多式联运组织方式,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积极培育多式联运企业,鼓励不同企业之间联合开展多式联运运输,加快多式联运规模化发展;积极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和网络货运+多式联运等模式,提升运输组织效率。

(4)流域绿色水运建设。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主要依据,充分考虑流域生态保护价值和意义,强化流域航道绿色开发和枢纽建设,推进内河码头的自动化和智慧化升级,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运输船舶,保持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交通开发建设的平衡。

(5)交通信息化建设。提升省域交通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全面整合省内省外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方式运输的信息资源,构建省域交通大数据平台,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借助信息化平台,一方面能提升省域多方式联程运输发展水平、不同方式旅客换乘效率;另一方面可优化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提高货物多式联运效率,尤其是提升大宗物资的多式联运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省域货运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江西省初步建成教育省域网骨干网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货运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