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助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09 04:37曹一凡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2期
关键词:同伴交流数学

曹一凡

(苏州市吴中区华东师范大学苏州湾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000)

引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同伴互助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从学生角度来看待问题,再进行交流、探索,从而解决问题,以合作的方式,达到双方共赢的局面。该模式的实施给予我们许多启发。

一、同伴互助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定位不准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步发现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处于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状态。低年级学段,学生对于课堂和知识的把控能力不足,教师始终不能够相信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占据了整节课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在探究、交流和实践中去证实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缺乏主动探索和创新的动力和精神,缺少质疑和实践的勇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1]。

2.成员安排不妥当

在同伴互助模式实行的前期,在学生座位的分配及小组安排上往往把身高作为依据,没有切实考虑到每一位学生对学习的真实需求,因此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仅限于同桌,导致有的学习小组的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普遍较好,在课堂讨论问题及交流想法时,仅用较短时间解决问题后便开始无效交流,浪费课堂时间。但有的小组数学学习程度普遍较弱,在小组活动时没有很好的领导者与组织者,无法及时解决当前讨论的问题,交流时间不充分,思考不透彻,极不利于对新知的学习与探索。

3.内容选择不合适

教师对该模式的重视程度不高,形式主义严重,不能很好认识同伴互助学习模式。而现阶段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处于初始阶段,缺少对数学课程知识整体内容的把控能力,因此,常常会出现在内容选择上敷衍了事,不够科学找偏方向的现象,导致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出现头重脚轻、思维混乱、思维延伸方向错误等问题,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效率,得不偿失[2]。

4.评价总结不及时

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以往的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交流时间较少,教师无法得到及时反馈,也无法给出评价。因此,在该模式实施前期,教师的总结与评价不到位,学生既无法得到概括性的知识体系,也无法及时得到正确与否的判断,对于所讨论的结果就不了了之,产生无效交流。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但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思想上,从本质上去进行改革,改变教师讲授为主体的现象,促进学生互助学习,以合作,促共赢。

二、同伴互助模式实施的应用价值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内容,而且也要帮助学生提升各项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德,树立正确观念,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既能收获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又能提升品德素养。

1.提升学生能力

在课堂开始阶段,各学习小组由组长带领组员根据研学单任务进行探究。该模式下,任务变成了动力,促使学生更有兴趣地研究学习任务,拥有充分且自由的探究空间与时间。学生可以自主探索与尝试,观察与发现,猜想与推理,大大提升了探索能力。

《荀子》中曾提出:“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想要取得成就,需要敢于提问。但在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敢于提问的学生人数却在减少,学生与老师之间总会存在隔阂。因此,课堂中,同伴互助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在研学任务的探索交流中,学生可自主探讨,减少了师生间的隔阂,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做到有疑敢问,避免了部分学生因畏惧老师而不敢提问,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提问能力。问题的提出引领着课堂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开阔。

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表现,团队合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团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课堂上各个学习小组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大家互相交流,彼此分享,互相启发,使课堂教学从独角戏变成百鸟争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同伴互助模式下,组长会负责协调好每一位组员的职责分工。在交流过程中,组长要协调好组内外的关系,如组内帮扶、组外交流等。因此,这就要求组长应具备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等在不断实践中,组长的领导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2.培养学生品质

自信心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学生需要在对自己正面的评价中产生积极的体验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同伴互助学习模式下,学生通过主动质疑、总结等多种方式表达自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断相互鼓励与帮助,都在推动学生不断向前,使学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由原先的不敢发言变得敢于质疑提问,敢于发表意见,课堂也由此变得生动而高效。

不论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还是小组间总结发言,学生逐渐学会聆听,懂得尊重他人,有异议时不盲目插话,待他人发言完毕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同伴互助模式教学下,学生还学会了宽容与尊重他人,学会了信任对方,学会了欣赏对方,能够发现同伴之间的闪光点,并且在合作中不断发展自己。

3.锻炼学生精神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钻研、务求甚解的学习精神是十分非常重要的。在同伴互助学习模式下,学生以研学单为辅助,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自主思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敢于质疑,并进行自我探索和研究、刻苦钻研的精神得到淋漓尽致发挥,为后续的学习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在学习“元角分”内容时,小组通过研学单的引导和相互讨论与交流,明确学习交流任务,进行不同的分工与合作。部分学生查找人民币图片的含义;部分学生切实走进超市等需要用钱的地方,感受人民币的价值,体会父母赚钱的不易;还有部分同学积极参与义卖活动,用收获的人民币为偏远山区的学生送去温暖。在这样不同的活动下,学生分享成果,分享心得,感受人民币的社会价值,逐步养成团结同学、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

三、有效开展同伴互助模式的措施

1.转变师生观念,合理定位

在小学阶段,有效地开展同伴互助模式,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而且还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在不同阶段中的学习状态能够及时了解,通过研究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让学习真实发生,且必须时刻将学生作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更好地满足全体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需要[4]。

教师始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学习始终是学生的主阵地。教师要将课堂交还于学生,让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主动汲取知识,而不是被教师要求学习,被灌输知识。在课堂上,教师也应积极提问,将问题抛给学生,并耐心等待,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则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展开讨论,将新知学透。

2.安排互助对象,积极交流

小组成员的合理安排,以及科学分配是同伴互助模式运行的首要基础。在正式地将同伴互助模式运用到课堂前,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自身情况着手进行分配,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选择组织、统筹等各个能力相对出众的学生作为辅导者,再以他们为中心选择学习者。当然,所有的协调都是不断磨合,寻找最好搭档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感受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针对小问题,学生可与同桌进行讨论;针对大问题时,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分模块进行探索与讨论。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感受着合作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合作学习必定要通过交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时刻影响着课堂的进程。同伴互助模式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成了课堂的主要部分。学生根据研学单上各类情境和问题的引导,在组内进行积极的讨论,敢于质疑提问。在面对较难的问题时,各个组之间也会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如若无法解决,学生会与教师进行沟通,将他们的想法和难点进行汇总,教师做最好的引导与解答。这样的交流是高效的,没有师生间的隔阂,也没有课后的随意。俗话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及时调控学生的交流,追求交流的质量,因此,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需施加一定教学干预。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学生将交流的方向带偏,此时需要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去,调节和控制他们的无效交流,引导至正确的交流上去。同伴互助模式与师生互动的有机结合,既能够大幅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也便于课堂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

3.优选学习内容,明确重点

明确且清晰的学习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所以,教师优选学习内容,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极为重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结合教材及教学大纲,合理规划教学方式和内容[6]。在研学单上,预习栏目中会出现清晰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明确的方向;其次,新课的导入部分应有着相应问题的引导,部分学生由此会得以启发,更加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对于需要讨论的内容,教师需提前预设,难易适中,达到学生可以导论出结果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成就感。

在学习“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是小学阶段整数加法的一个结点,既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小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法的口算与笔算,该经验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课堂的前期讨论,适合出示已学过的加法计算,使得学生激活已有的经验。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迁移学会三位数的加法笔算,获得成功的体验感,体会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在新知的教授中,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更为直观地对比归纳出加法竖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后续多位数的加法笔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4.优化评价机制,适时总结

总结与评价既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在小组同伴互助的学习模式下,小组汇报总结是展现学生思考过程的有效途径。合理的小组学习汇报环节设定,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在合作探索完成后,学生运用数学思维与语言逻辑能力清晰地归纳总结该过程中所产生的观点。在表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知识点,还能加强对各个知识点关系的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整体知识的认知。与此同时,通过聆听并思考各个小组的发言,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也在不断提升,积极汲取和吸纳优秀的数学思想与解题思路,为后续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中,有效评价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鼓励学生学习和改良教学的重要手段[7]。

现阶段,部分学校已经创办智慧校园评价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不同维度即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可以鼓励并表扬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得到的成就,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当前面临的学习障碍。这也为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提供了典型案例与经验,为后续的课堂同伴互助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8]。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小学数学发展趋势以及新课标教学要求,教师应重视同伴互助模式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改变,找准定位。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同伴互助下学习,在团队协作中前进。同时,教师需要合理地安排合作成员,促进有效交流,选择难易适中的交流内容,及时总结进行评价反馈。学生在该模式下得以继续提高自身数学学习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合作意识,建立团队责任感,为其未来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同伴交流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寻找失散的同伴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