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探析

2022-02-09 05:00彭新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3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解决问题数学知识

彭新英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中心小学 广西南宁 530614)

一直以来,数学都是一门非常关键的学科,即便是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环境中,数学学科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小觑的。不过,在以往的数学课程中,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以自己为中心进行设计,导致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到阻碍,缺乏正确引导,而且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也比较片面,侧重于增加数量,忽视了对学生技巧性的提升,以至于学生在练习完之后得到的提升非常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在现代化的数学课程中,教师需要转变已有的思维,在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改善,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课程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问题情境。此外,还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逐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成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可以产生更全面的认知,切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1]。

一、小学数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经验和分析能力方面都存在不足,而在学习中是一个由感性逐渐向理性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之前的数学活动中,由于教师采用的方法缺乏合理性,导致学生在课程中进行探究时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在现代化的课程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则能够大大改变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文字表达或者是图形变化等多种形式呈现知识,使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获取到知识,还能够让学生看到分析数学知识的全过程,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学生在数学课程中能够接触到的知识也更加广泛,可以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数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作用,也更能够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由于接触学习的时间不长,小学生在探究问题方面缺乏经验,不能够将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缺乏问题发掘能力。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顺利,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往往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途中运用知识,以此升华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学科素养。不过,在新时期的环境下,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为了使数学教学更加高效,教师在课程中引入了信息技术,利用其先进的优势构建问题情境,可以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知识时更加容易。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并将其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中,使数学评价体系更加成熟,可以让学生在经过评价之后明白自己存在的不足,这样能够为学生的日后学习和发展指明方向,更有利于弥补学生的短板,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困境

1.学生存在畏惧心理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数学基础,但是在以往的数学课程中,教师采用的方法缺乏合理性,只是一味灌输教材中的知识,让学生反复进行习题练习,致使学生逐渐产生了对数学课程的畏惧心理,让学生从主观上就对学习数学十分抗拒,这就使得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即便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化了知识形式,也有部分学生对数学教学表现出了恐惧的行为。因此,在日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消除和转化学生的畏惧心理,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数学课程。

2.注重教学忽视思维

以教师为中心是以往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之前的数学课程中也同样如此。大部分数学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设计教学进程,在课程中按照已有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师看来,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甚少考虑,这就出现了注重教学而忽视学生思维发展情况的现象。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只能被动跟随教师的脚步获取知识,他们对数学知识缺乏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教师观念较为保守

经过不断实践和研究,我国的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素质教育。但是这些变化大多体现在形式上,很多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以往的认知中,特别是在数学课程中,有一些数学教师的观念较为保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还是以讲授式为主,通过不断口述让学生掌握知识,缺乏对学生的引导,而且也没有给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的时间,使学生的能力迟迟得不到发展。

4.数学问题缺乏启发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课程中之后,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加直观,也更加生动。但从本质上来讲,新的数学问题形式也是原有数学知识的一种延伸,其目的也是服务于数学教学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决能力。不过,在实际的应用中,一些数学教师过分强调突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而在设计问题时还是换汤不换药,内容与以往数学课程中的问题相差无几,使数学问题缺乏启发性,不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3]。

5.问题设计较为片面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跨度较长,而且涉及的内容较多,在很多学生看来,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是比较分散的。其实这些知识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之一。教师如果可以利用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问题,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顺利完成迁移,帮助学生将所有的数学知识衔接起来。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后,一些数学教师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数学问题的内容,以至于问题比较片面,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这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小学数学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1.构建多元问题情境

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习惯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理解,这种习惯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得到的收获都是比较片面的,而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是单一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现代化的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多元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审题,从中提炼出不同的信息,进而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有较为全面的理解,而且能促使使学生逐渐形成较为全面的数学思维,进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分析问题时更加全面。

以《负数》为例,教师要构建多元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较为全面的认知。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从现实的角度和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此让学生对“负数”这一概念有较为准确的认知,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可以带给学生熟悉的感觉,让他们在探求知识时更加轻松,有利于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设计问题顺序

相对于较为简单的数学知识,在遇到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只是依靠单一的问题是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一系列的问题依次引导才能够让学生逐步深入掌握数学知识。在之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会顾及问题的顺序设置,以至于出现了学生被难度较高的问题拦住去路的情形。鉴于此,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划分知识框架,合理设计问题顺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精心编排,依次呈现给学生,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够避免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难度较高的问题,逐步转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态度,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变得更加主动[4]。

以《圆柱与圆锥》为例,教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合理设计问题顺序,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呈现,改变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在数学课程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进行安排,先给学生呈现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图形和圆形的联系。随后再利用信息技术将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呈现出来,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探究。按照特定的顺序呈现出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获取数学知识,学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时也可以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3.教师给予学生引导

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变了数学课程的现状,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学生理解知识更加容易。但是有一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信息技术,以至于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了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数学教师应当清楚地认知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在数学课程中主要还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而教师则对学生有指导作用,也是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的关键人物。因此,在数学课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合理借助信息技术分析教材中的内容,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将精力放在获取知识上,还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往后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顺畅。

例如,以《分数除法》为例,教师要给予学生合理引导,促使学生可以正确分析知识。在数学课程中,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给学生呈现出分数和除法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回忆起旧的知识,促使学生新旧结合进行分析,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后续的探究中变得更加轻松。

4.突出学生中心地位

长久以来,在数学课程中,都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问题,就连问题的解答方法也是教师直接要告知学生的。而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下,以往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学现状,为了能够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程中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围绕学生设计问题,才能够让学生在课程中占据较大的比重,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程的中心。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学生获取知识的形式逐渐转变,由被动获取转为主动探究,有利于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以《图形的运动(三)》为例,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围绕学生设计问题。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要调查学生的喜好,以学生喜欢的图形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能够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也能让学生在课程中全神贯注,增强教学效果。

5.制定导向性的任务

虽然说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但是在数学课程中,教师还是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探究空间,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受到了以往课程的影响,他们不具备独立探究的能力,常常会出现找不到学习方向的情况。对此,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定具有导向性的任务,引导学生在课程中积极进行探索,以此在不影响学生思维的前提下,保证学生可以沿着正确的轨迹进行探究,避免学生浪费时间。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教师要制定导向性的任务,在不干预学生思维的前提下确保他们正确探究知识。

6.丰富教学评价内容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包括教学评价。教师在数学课程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结合之后,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学生档案,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表现一一记录下来,形成科学的表格和统计图,使其直观化呈现出来。一方面能够使教学评价变得更加有趣味,有利于降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畏惧心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学评价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对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参考价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观察自己在以往课程中的表现,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出思维误区,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折线统计图》为例,教师要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中,让学生对自身产生全面的认知[5]。

结语

总之,在现代化的数学课程中,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为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除了要转变观念之外,还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最为适合的教育,以此切实提升他们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解决问题数学知识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解决问题的设计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