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问题链设计策略分析

2022-02-09 05: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3期
关键词:家国原则历史

朱 鸣

(南京市齐武路初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1100)

善教者必善问,任何一个成功的学者或者科学家都是在一次次反复提问中获得新知,得出经验,总结教训,最终收获硕果。在初中历史知识学习中也是如此,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仅仅依靠教师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学生的自身角度出发,不断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够保障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够促进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必须贯彻以学为中心的思想,给学生创造提问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可以对知识产生疑问,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历史课堂问题链设计存在的问题

1.未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问题设计

以学为主的视域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问题链的设计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问题链设计内容才会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在设计初中历史问题链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甚至还会存在一些无效的提问。这不仅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较强的挫败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历史知识学习。

2.缺乏核心主线

问题链设计应该围绕着一定的核心和主题进行,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问题链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问题链中深化对内容的理解。但目前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问题链中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核心主线,问题链设计缺少核心就会使各个问题之间缺少关联性,不能起到统领主旨的作用,这也会降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无法保障教学水平。

3.历史问题创设不严谨

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链必须要保障历史问题的严谨性,但是在当前部分历史教师在给学生设计问题链中往往存在不严谨的现象,给学生抛出的历史问题缺乏科学性和思想性,而且问题链之间衔接较为薄弱,这就导致整个初中历史课堂学习氛围不活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思考。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比如,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对历史事件的脉络梳理不清楚,难以将初中历史各个教材中的内容有效地衔接起来,缺乏整体性,这也就导致问题链设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同时,教师也缺乏一定的协调统筹作用,缺少对学生的了解,也没有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所以在历史问题创设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降低了历史问题的质量[1]。

二、初中历史课堂问题链设计的原则

任何事情的开展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社会发展不遵循秩序,各个子系统就会紊乱,交通行驶不遵守规则,则整个交通系统将会瘫痪,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在提问中不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将会降低课堂提问的质量,也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发展。为此,本文从初中历史课堂的提问原则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提问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从而为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问题抛出之前加强对问题的思考,综合考虑问题的价值性,是否对学生具有教育和启发意义。因为无效问题的提出,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占用不必要的课堂时间。首先,教师要时刻保持高度的严谨性,提高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让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思考,有所收获。其次,提问语言应该简单明确。简单明确的语言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也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所以教师在给学生提问的语言上应该做到精简,避免拖沓,干扰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错误的理解。最后,教师还要保障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这也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不能让学生在问题处理上迟迟得不到解决,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也是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之一,教师坚持启发性原则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有必要遵循启发性的原则,在问题设置上控制问题难度,尽可能保障问题是学生经过思考后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避免问题设置过于简单起不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在中国,很多教育家都论证了启发的重要性,比如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3]。孔子的意思是说,学生解决问题需要经历一个反复思考的过程,要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再去开导,要到学生想要表达但是表达不出来的时候再去启发他。启发式的教育原则在我国存在了很多年,对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提问依然有较强的教育价值。启发性原则是对学生思考过程的尊重,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提问中坚持启发性原则,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这对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在认知上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内容,保障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桃子”。在问题设置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与其相对应的问题,比如,对于学习基础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升问题难度,并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对问题展开思考,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可以给其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更好地投入到初中历史学习中。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对学生地位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并且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意识到在课堂提问中遵循主体性原则的重要性,这不得不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表现,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落实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认知与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意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我国教学工作的发展。

三、以学为中心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问题链设计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来说也是如此,教师有必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促进思维的延伸和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不同的方式提出,比如,教师可以从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衔接上提出,初中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内容不同,它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历史联系十分紧密,新知识内容很有可能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立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抓住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给学生导入知识。因为历史知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对社会生活的浓缩和升华,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点,给学生呈现更多生活化的问题,这样也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强历史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常见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复习引导法。复习引导法就是教师搭建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给学生呈现熟悉的问题,学生对这些内容并不陌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建立起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欲望。二是矛盾揭示法。在哲学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揭示法是指教师利用历史教材内容中知识点之间的矛盾来冲击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让学生在解决矛盾与冲突中思考问题,形成思维观念,培养正确的思维能力。三是激励引疑法。疑问是学习的开端,只有对知识抱有疑问,才会在探索疑问的过程中解决疑问,增长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具有激励性的问题,让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善于探索和发现,在问题的引导下会积极调动思维,加强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把握时代脉搏,让学生融入历史学习

随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的设置问题,将会降低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把握时代脉搏,融入现代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历史学习中,体会历史内涵,领悟深刻道理。通过对当前教学工作的研究发现,虽然初中历史内容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学生的关注点已经开始从课本转移到其他方面,这不仅是学生受生活的年代背景所影响,同时也与社会文化发展趋势有关系。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寻求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进行问题连接,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可以学到课堂中的知识,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历史学习[5]。基于此,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密切关注社会时政新闻。社会时政新闻反映了社会生活百态,也体现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变化,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提问中融入时代信息,自身必须要了解社会发展变迁情况。为此,教师应该利用工作之余大量阅读时政新闻,发现时政新闻中与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相关联的知识,在课堂提问中给学生融入时政新闻,这样学生不会再被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所影响,对教师提问的问题也会更加感兴趣。其次,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认识到历史教材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现代生活的发展是建立在历史事件基础上,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是因,现代美好幸福生活是果,教师理清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才会在问题提问中融入现代新闻内容。最后,教师要倡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感受中国近年来在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变化,这也可以促使学生将现代生活与初中历史事件紧密联系起来,带动我国初中历史学科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可以将现代的政治、文化、制度、经济与历史教材中的社会政治、文化以及制度等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冲突,唤醒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对现代生活有所思考,对历史变迁有所启发,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3.在提问中融入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每一个初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具有良好的家国情怀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为此,教师应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中融入家国情怀,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也给学生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虽然生活在繁荣昌盛、和平的年代里,但是仍然需要具备家国情怀,心存报国之志,埋下建设祖国的种子[6]。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措施在提问中融入家国情怀。首先,教师可以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展示中国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爱国事迹,如邓世昌在战斗的最后一刻选择放弃生命,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种英雄人物身上所具有的豪迈精神和气魄是每一个学生所必须学习。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爱国事迹,并且在展示的过程中给学生设置思考性的问题,可以丰富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也可以让学生感受爱国英雄高尚的精神,将爱国精神落实在具体细节上,从爱护国旗开始,从遵守社会秩序开始。其次,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生活周边的好人好事出发,给学生呈现周边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劳动形象,并且给学生提出问题,比如“你对家国情怀有什么样的理解?”“家国情怀体现在哪些方面?”等等。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提问中必须给学生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向英雄人物致敬,缅怀历史先烈,塑造新时代学生形象。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发展,以高效提问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认识到当前问题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保障初中历史课堂问题链设计的科学性,从而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会朝着更加现代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家国原则历史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新历史
略谈“家国情怀”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养生之道应遵守九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