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2-02-09 05:00云大清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3期
关键词:理论课立德专业课程

云大清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安徽合肥 230012)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在课程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的教育理念,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最基础手段。[1]它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产物,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提炼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构成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专业课程中的延伸和补充,是实现“全员教育”的主渠道。[2]课程思政的实施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并不属于同一类别。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抽象的教学观。而思政课程是指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尽管二者概念不同,但都是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即都有相同的育人目标。这二者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思政课程侧重的是一种显性且直接的教育表达方式,而课程思政侧重的是一种隐形间接的教育表达方式。课程思政是对专业课程教学的完善与补充。它是在专业课程中,引人于大道,启人于大智,让专业课程变得更有温度与智慧。[3]课程思政将课程教学的具体价值和教育的普遍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程思政中,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被动关系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一环,课程思政的主动方应该是专业课程,而不是被动地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课程思政在字面上是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叠加,但是叠加后的效果远远超出了专业课程教育自身的价值,弥补了原先专业课程教育缺失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缺陷。

二、课程思政的原因分析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的其他各类课程,同样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地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施。课程教学中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就是课程思政的体现,在课程思政尚未完全普及之前,课程思政或多或少也有所实施。课程思政的实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正确主流意识形态引导认同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新时代,各种信息通过互联网能够迅速地传播给大学生,大学生虽然能够迅速接受新知识,但甄别能力弱,容易受到错误意识形态的误导。在互联网的传播过程中,也有一些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信息,甚至还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这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不利于正确意识形态教育的引导。

长期以来,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而并没有发挥其他各门课程教学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教育资源。目前,高校大学生不乏存在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重视的不良现象,甚至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大学生所学的各类课程中,专业课程所占的比重最大,而专业课程中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教育资源。如何科学、有效地挖掘其中的隐形意识形态教育资源,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认同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

2.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立德树人是职责使命。如何落实好这一使命是今后开展工作的着力点。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渠道,效果并不明显,而之前其他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围绕着课程知识展开,对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所忽略。课程思政将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完善了高校的课程体系。立德树人也并非只是口号的提出,而要将立德树人落实、落细、落小。课程思政将立德树人更加具体化,课程教学这一环节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立德树人要求既要在价值引领中传授知识,又要在知识传授中彰显思想引领。对高校大学生来说,立德和树人二者缺一不可,立德是从大学生的道德品行方面下功夫,树人是从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大学只有真正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耦合,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5]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正是国家教育和发展规律与目的相统一的时代命题。[6]专业课程教学通过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大学生。因此,专业课程教学不能仅以传授专业知识为唯一目标,还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3.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课程思政是在遵循了高校教书育人的规律基础上,在高校的其他体系中贯穿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仅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的主渠道已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需变为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模式,从而满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需要更新换代,教育并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重视国情、校情、生情,尤其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特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大学生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采纳。课程思政正是按照这一要求对教学理念进行转变,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三、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方向,是高校今后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高校思政教育理念转型的必要选择。课程思政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考虑实施的效果,着重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首先,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次,要努力提升课程思政队伍的质量,再次,要正确处理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关系,最后,要合理优化课程思政的教材内容。

1.根本原则: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课程思政建设发展的理论根基和根本价值取向。课程思政的提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和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说,这一学说与课程思政的目标方向一致。课程思政的实施推动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知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探索,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贯穿其中。大学生通过在课堂的学习中自觉地感知到所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本身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方面,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将其他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在一起,二者的联系有其联系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整体的观点,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部分的结合,构成了一个整体的育人体系。二者的结合是以二者的共同目标为纽带,并不是简单地相加法,而是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内生动力:努力提升课程思政队伍的质量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7]师资队伍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实施质量。高校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课程思政队伍的质量,以确保课程思政正常开展。将是否体现育人目标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杠杆,激励教师围绕“立德树人”开展教学。组织高校教师培训学习,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练就思想政治教育本领。尤其要注重教师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好的师德师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具有说服力。强化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意识和能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推进。

其他课程的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之间要有所交流,在日常教学中,要发挥各自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优势。思政课老师的优势是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丰富,要积极地向其他课程老师传授如何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课程老师要发挥自身专业知识丰富的优势,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课程老师应做到主动适应理念转变,打破课程的专业限制,探索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的价值融入课程知识传授中。

3.协同合力:正确处理好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思政课程的地位并不是因为课程思政的提出而降低,二者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形成协同合力。每门课程都有它自身的育人作用,古今中外都有学者提出道德与知识的关系。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蕴含量有所不同,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显然要多于自然科学类课程。[8]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要根据课程属性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最大化。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深刻地阐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作用,系统地指出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要求、重要基础及路径方法,确立了新时代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科学方法论与改革创新的行动方略。[9]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因课程思政的提出,淡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要不断加强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对话交流,让二者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课程建设层面,课程思政需要突破课程之间的界限,要达到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互融的目的。

4.重要抓手:合理优化和整合教材资源

教材是大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工具,教材的内容需要不断优化完善,课程思政的理念要贯穿在教材的编写中。教材质量能够推动课程质量的提升以及课程的内涵建设,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教材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家要紧紧围绕课程思政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对于教材的编写来说,应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结合课程特色,立足教育逻辑结构,围绕教育理念和载体两方面,注重大学生的价值回归和人格塑造。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载体,教师依靠教材的理论来源进行相应授课,学生依托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教材的编写直接关乎着教学的质量,要根据时代要求和教学目标进行教材的编写。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课程思政教材的重要切入点,从切入点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渗透在编写的内容中,既要将专业知识按照逻辑条理地表述出来,又要将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隐形地表达出来。

结语

课程要注重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二者的结合不是生硬地结合,更不能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专业课程教育。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通过加法将二者加起来,课程思政的初衷是为了充分地利用专业教育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思政的开展过程中,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反思,形成科学、合理、可供借鉴的课程思政模式。课程思政的评价不能仅仅从课堂教学效果来检验,还需要从学生今后的思想品行方面来检验。课程思政的考核方式是学生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提升相结合。

猜你喜欢
理论课立德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