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医张氏内科肝硬化治验探讨*

2022-02-09 13:20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陈昶洲商斌仪
中医文献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张氏腹水黄疸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 张 雯 李 丹 陈昶洲 商斌仪

肝硬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炎症及纤维化肝病,在致病因子的反复或持续作用下,肝细胞呈弥漫性变性、坏死、凋亡,残存肝细胞再生,形成再生结节,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形成纤维隔,最终分割及破坏正常肝小叶结构,代之以硬化性结节及假小叶为特征的病理性改变[1]。中医既往对于肝硬化并无专用病名,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入“虚劳”“胁痛”“黄疸”“臌胀”“积聚”等病范畴。

海派中医张氏内科是上海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中医流派之一,流传至今已近400年,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张氏内科流派起源于明代龙华望族张氏家族,由龙华张氏第27代子孙张元鼎(1609—1692年)创立,秉承“家族传承,子承父业”的传统,以医德高尚、医术高明闻名于沪上及江南。张氏家族历代人才辈出,有7代11人被载入《上海县志》,其中张玉书、张骧云等均是清代上海名医,近现代又涌现出如“国医大师”张镜人、张伯讷、张存钧等知名中医家。张氏内科在中医内科各系统疾病中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独到的诊疗特色。本文拟对张氏内科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诊治特色

1.病因病机

中医学对肝硬化的病因病机有多种认识,一般认为当与“湿热”“痰瘀”“毒邪”等多种致病因素有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溽暑湿热相搏,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胕肿。”《诸病源候论》提到:“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猝然发黄……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常欲饮水,皮肤粗黑,如似肿状,名水蛊也。”《温疫论》载:“疫邪传里,遗热下焦,小便不利,邪无输泄,经气郁滞,其传为疸。”指出黄疸的发生与外感湿热疫毒病邪密切相关。

张氏内科流派整理历代传人对肝硬化的临床证治经验并归纳总结,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内科“风、痨、臌、膈”四大难治痼疾之一。其发病当为慢性肝病迁延不愈所致。素体不足,外感湿热,脾失健运,湿热不化,蕴结脾胃,熏蒸肝胆,肝失调畅,胆失疏泄。肝胆湿热为患,日久损及肝阴。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精血不化,肝肾亏虚。“肝主藏血,脾主统血”,肝血不足,瘀阻络脉,以致气、血、痰、湿等互结于胁下,最终形成癥积、臌胀病症。此病患者肝、脾、肾诸脏俱损,且有“湿”“热”“痰”“毒”“瘀”等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病情复杂多变,不一而同。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张氏内科流派综合患者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诊断、体质差异,辨证分型论治。

2.分型论治

肝硬化属于中医内科学“虚劳”“胁痛”“黄疸”“臌胀”“积聚”等病范畴。历代医家对其辨证分型有不同见解。张氏内科根据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将肝硬化的证治分为以下5型。

肝郁脾虚证 症见胁肋胀满、疼痛,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肢倦困怠,舌淡红,苔薄,脉弦。治拟疏肝理气、健脾化湿。选方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加减。常用柴胡、枳壳、八月札、陈皮等疏肝理气,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当归养血活血,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炒谷芽顾护胃气。腹胀甚者,酌加厚朴、青皮、炒莱菔子等;胁痛明显加延胡索、川楝子、郁金;胃脘不适、反酸者,酌加乌贼骨、浙贝母;体虚乏力甚者,酌加太子参、黄芪;食滞纳差者,酌加焦三仙;恶心反胃者,酌加半夏、竹茹;舌苔厚腻者,去党参等,加苍术、泽泻。

湿热内蕴证 症见胁肋疼痛,脘腹胀满,且随情志变化而增减,烦热失眠,口苦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拟清热利湿、柔肝解郁。选方丹栀逍遥散和茵陈五苓散加减。常用茵陈、丹皮、山栀清火泄热,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调营,苍白术、猪苓、茯苓、炙甘草健脾和中化湿。脘腹胀满者,可加青陈皮;胁痛甚者,可加延胡索、川楝子;腹水、臌胀者,重用玉米须、车前草、泽泻利湿;身目俱黄者,重用茵陈,可加金钱草、虎杖、黄柏等;心烦失眠者,可加远志、酸枣仁等;大便干结者,可加大黄泻热通便。

气滞血瘀证 症见面色黧黑,脘腹胀满,胁下刺痛,腹部可扪及块物,青筋显露,舌暗苔薄,有瘀斑,脉弦涩。治拟行气活血、化瘀软坚。选方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桃仁、当归、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八月札、牡蛎、鳖甲、石见穿等软坚消积,丹皮、赤芍、生地活血凉血,大腹皮、香附、陈葫芦理气行水。血瘀明显者,可用郁金、丹参;胁痛明显者,加用延胡索、川楝子等;腹胀甚者,加用大腹皮、青陈皮、厚朴等;见有皮下瘀斑瘀点者,可加白及、仙鹤草、藕节炭等;病久体虚乏力者,可加人参、黄芪等。

脾肾阳虚证 症见腹大胀满,腰膝软弱,形寒肢冷,下肢水肿,纳呆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治拟温补脾肾、行气利水。方用二仙汤加减。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等温补肾阳,当归温润养血。肢肿者,加茯苓、猪苓、玉米须、泽泻、车前草等;形寒甚者,加桂枝;腰膝酸软者,加杜仲、女贞子、旱莲草等;便溏者,加山药、神曲等。

肝肾亏虚证 症见腹大胀满,胁下癥积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腹部青筋显露,腰酸腿软,胸脘痞闷,形体消瘦,口干咽燥,神疲乏力,烦热盗汗,夜寐不安,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色暗红,苔少,脉细。治拟滋补肝肾、养阴利水。方用一贯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山茱萸、枸杞滋补肝肾,麦冬、沙参养阴清热生津,五味子、芍药酸甘敛阴,茯苓、白术、山药益气健脾,当归、丹皮养血活血,泽泻利湿泻浊。有虚热、烘热盗汗者,加白薇、地骨皮、穞豆衣等;烦热而渴、口干咽燥、小便短赤者,加知母、黄柏、黄连;夜寐不安者,加合欢皮、夜交藤、龙骨、牡蛎等。

3.证治心得

顾护脾胃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仓廪之官,营养四旁,五味出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饮食不节,劳逸失调,脾胃亏虚则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濡养四旁,以致机体卫外无力。六淫、疫毒之邪侵袭人体脏腑,伏于体内,久而成积。湿邪亦是肝硬化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脾主运化,脾虚则湿浊不化,久则化热成瘀而致病。《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有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而治疗此病时应注意时时顾护脾胃之气,以健脾扶正为先,脾气健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水湿得以运化,无以成积[2]。

攻补兼施 对于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虽然病症复杂,仍应辨清虚实情况。可从患者的精神状态、腹部体征、舌苔脉象等方面加以辨别区分。如腹部膨隆、皮肤紧绷,精神尚振,伸舌有力,舌质不绛,舌面有苔,多属实证,可先予攻邪逐水,再予扶正补虚。如虽有腹水,但腹部皮肤松弛,神疲乏力,精神萎软,伸舌无力或舌体颤动,舌绛无苔者,多属虚证,则应先培补正气,再酌加逐水攻邪药物[3]。

用药轻灵 张氏内科治疗处方一贯讲究用药简单轻灵。早期张氏以治疗温病擅长,以“表”“透”为主要治疗方法,达到祛邪外出的治疗效果。在肝硬化的治疗中,张氏提倡用药轻灵,透邪为主,避免峻补滋腻之品,以免碍邪外达。常用白芍、枸杞、女贞子、旱莲草等养阴柔肝;沙参、麦冬、白茅根等养阴清热;陈葫芦、车前子、泽泻等利水化湿,滋补肝阴却不至于助阴生湿。

病案举隅

薛某,男,24岁。初诊日期:1981年2月9日。主诉:脘腹胀满伴黄疸进行性加深半月余。病史: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年,近半月来出现腹水,黄疸呈进行性加深,腹部胀满,甚至出现肝昏迷而入院,经抢救后,神志转清,面目身黄,脘腹胀满疼痛,腹部膨隆,小溲欠利,形体消瘦,口唇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检查:巩膜肌肤黄染,腹部膨满,有移动性浊音。辨证:肝经湿热壅阻、气机失调、疏泄失司。西医诊断:肝硬化腹水、黄疸、脾亢。中医诊断:臌胀、黄疸。治法:清肝泄热、理气行水。方药:茵陈15 g,金钱草30 g,鸡骨草30 g,炒丹皮9 g,炒赤芍15 g,炒枳壳9 g,大腹皮9 g,赤猪苓各9 g,广郁金9 g,炙远志5 g,八月札15 g,腹水草15 g。10剂。另陈葫芦30 g、陈麦柴30 g、冬瓜皮15 g三味煎汤代水以煎药。

二诊:1981年2月19日。黄疸未见加深,左胁疼痛,面色晦暗,腹胀尿少,大便稀溏,苔薄黄腻,脉细滑数。证属肝肾阴虚,三焦气化失调,仍拟消泄调肝而化水湿。方药:茵除30 g,金钱草30 g,海金沙30 g,生牡蛎30 g(先煎),八月札15 g,郁金9 g,平地木15 g,大腹皮9 g,广木香9 g,生白术9 g,赤猪苓各9 g,泽泻15 g,焦楂曲各9 g,香谷芽12 g。20剂。另陈葫芦30 g、陈麦柴30 g、萱草根30 g三味煎汤代水以煎药。

三诊:1981年3月12日。神志尚清,鼻衄较少,但黄疸未见减退,萎靡无力,上肢震颤,腹胀膨满,两胁隐痛,溲便均少,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湿热熏蒸,肝胆络脉瘀滞,三焦气化不利,正虚邪实,再拟清泄湿热、利水退黄,仍防昏迷之变。方药:茵陈30 g,金钱草30 g,八月札15 g,炒赤芍15 g,炒丹皮9 g,赤猪苓各9 g,葶苈子9 g,大腹皮、子各9 g,广木香9 g,广郁金9 g,炒黄芩9 g,水炙远志3 g,泽泻15 g,干荷叶9 g,生蒲黄9 g(包),绛矾丸9 g(包),牛黄清心丸1粒(吞)。7剂。另陈葫芦30 g、陈麦柴30 g、半枝莲15 g三味煎汤代水以煎药。

随访:住院治疗1个月余,病情有所改善,神志清晰,黄疸、腹水有所改善,但尚未稳定,3月下旬自动出院。

按:臌胀属中医内科“风、痨、臌、膈”四大难治痼疾之一。《医门法律》载:“凡有癥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瓮,是名单腹胀。” 张氏内科认为,肝硬化的病因病机即为脾虚肝郁,湿热互结,正气亏虚,邪气内侵,瘀阻成积,三焦决渎失司,则渐成臌胀。此时湿、热、痰、瘀、毒、血交阻,肝、脾、肾诸脏俱损。证属本虚标实,症情错杂。治疗时宜参照病因,结合症情、病程以及体质之迥异,同时宜把握病机精髓,分清主次,灵活化裁。在用药方面,张氏喜用萱草退黄。萱草,性凉味甘,清热凉血,利湿而不伤正。《日华子本草》载:“萱草花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研究发现,萱草有保护肝损伤、改善肝脏炎症的作用[4- 5]。对于肝硬化胁痛癥积之症,张氏认为,切忌攻逐峻剂,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消积, 常用生牡蛎、八月札、郁金等治疗。其中牡蛎是肝病治疗中的常用药之一,其味咸、涩,性凉,归肝、肾、脾经,除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功效之外[6],还有明显的保肝降酶、抗癌作用[7]。对于肝硬化腹水,张氏常加川椒目、陈葫芦、陈麦柴等,嘱患者煎汤代水以煎药,以利水消臌。本案患者已是肝脏损害之晚期,张氏从理气行水、化瘀解毒着手,使病情暂时获得缓解。患者亦当注意起居调摄,修身养性,方可带病延年。

猜你喜欢
张氏腹水黄疸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泽芪汤联合腹水超滤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