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以积极心理学打破大学生“内卷化”魔咒

2022-02-12 01:30仇晓灿
山西青年 2022年24期
关键词:绩点内卷化效能

仇晓灿

陕西理工大学,陕西 汉中 723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家使用网络的频率越来越高,在互联网中网友们集思广益,每年都会产生很多十分贴合生活现状的网络流行用语。例如2020年的“十大网络流行用语”中就出现了“内卷化”一词。“内卷化”在职场中的“打工人”口中出现频率最高,大家经常抱怨在公司里“被内卷”导致不得不加班,不得不完成超出自己任务范围的超额工作。但在最近几年,“内卷化”也逐渐出现在了大学生群体中,不少大学生被“内卷”裹挟着前进,有人抱怨“内卷”让自己精疲力尽,也有人赞赏“内卷”让自己改掉了拖延症的毛病。那么,“内卷化”背后到底隐藏着人们怎样的心理机制,我们又该如何破解“内卷化”的巨大危害?

一、大学生“内卷化”现象及其心理机制

(一)什么是“内卷化”

将“内卷化”一词首次纳入学术术语的是美国学者戈登威泽,他认为“内卷化”代表的是一种状态,在这个状态中社会和文化无法继续发展到更高层次的阶段,从而只能向内部横向的复杂化变化。[1]后来“内卷化”一词被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 格尔茨引用,用来描述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农业生产状况[2],由此“内卷”几乎变成了农业经济领域的专有名词。1986年,我国学者黄宗智首次将“内卷化”翻译入国内,并且指出当时中国农村也存在着农业内卷化。[3]直到今天,“内卷化”演变成形容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据2021年8月25日百度数据分析平台显示,“内卷”的整体日均搜索指数值为16999、移动日均搜索指数值为14886、最高峰值为88726。[4]这说明我们应该开始重视“内卷化”为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二)大学生“内卷化”现象

“内卷化”初次在大学生间流传是因为几张来自网络的图片。有一张图片是一群清华的大学生在夜晚骑着自行车准备返回宿舍,其中有一名男生将笔记本电脑架在了自行车车把上,边骑车边利用这短暂时间来学习和做作业。这张图片在网上发布之后,广大网友纷纷留言“卷不活了”,大学生“内卷化”现象由此拉开序幕。除此之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内卷化”现象还有许多。例如,某个课程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PPT作业,但有的同学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不止做了老师要求的PPT,还根据PPT做了一份手写报告。这是要求之外的作业,但这将老师此次作业的标准提高了,如果你只交一份PPT无疑是无法得到好成绩的,所以你只能也做了一份手写报告和PPT一起交上去。这样人人都交了一份PPT和一份报告,在老师眼里作业的标准又变得一致了,但是所有同学所做的作业量却翻倍了。这个例子中就体现了大部分大学生所面临的“内卷化”现象。并且,一些大学生日常的口头禅“今天你内卷了吗”“悄悄学习卷死全宿舍”“初听内卷不知意,再听已是卷中人”等,都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已深受“内卷化”的危害。

(三)大学生“内卷化”的心理机制

在我国汉语词典中,“机制”一词解释为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是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而在心理学领域中,心理机制是指导致心理结果发生特定变化的过程或事件。[5]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每天需要面对的是学分绩点、奖学金和保研名额等一系列与学习有关,与学业挂钩的硬性指标。这些指标设定的初衷本来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在学业上努力、在生活中积极向上的品质,同时也是为了让大学生之间有竞争意识,从而在校期间相互激励,以产生更多的高水平人才进入社会。“内卷化”现象的出现,使原本学校期望的良性竞争变成恶性竞争,大学生们重视绩点和奖学金的程度高于对课程和知识的学习,甚至因为参加班级活动或担任班级干部没有学分绩点而不愿参与,而更愿意参加一些可以增加评奖学金机会的,可以增加学分绩点的活动。

“内卷化”将学习变得更趋功利性,被裹挟着进入“内卷化”的大学生也因此变得抑郁和焦虑,从而被迫越卷越深,导致了精神内耗,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与戈登威泽所定义的“内卷化”是相同的,处于“内卷化”中心的大学生们正站在不能改变现状,突破到下一阶段,而又无法退出安心“躺平”的漩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大学生“内卷化”现象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使大学生心理结果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为了有限资源的恶性竞争。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内卷化”的原因

(一)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内卷化”的导火索

积极心理学中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可以预测自己能成功做某事的信念与判断。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选择任务时会更倾向于高于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并且有把握将较难的任务完成;而自我效能感低的群体面对较难任务时会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去选择低于自身水平的,比较简单并且容易完成的任务。在大学生“内卷化”现象中,自我效能感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与掌控力上。高自我效能感的群体学习动机更强烈,对自己的能力有更准确的自我评价与掌握,在面对学习任务或挑战时可以通过自我能力评估来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目标;低自我效能感或不能客观地对自己能力有准确评估的大学生在遇到较难学习任务时更容易从简单的方面入手,例如无法保证较好质量的课程作业却想要得到高分数时选择通过以字数取胜的方法,让老师看起来自己很努力很用功,但其实只是复制粘贴增加字数,并没有付出更多的思考,却因此引发同学焦虑,纷纷模仿增加字数,诱发了付出无数努力的“内卷”。有学者研究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清醒认知,并且在面对失败时将错误归因为“内卷化”对他们造成的影响,而并非自己的能力问题。[6]

(二)自我接纳是大学生“内卷化”的武器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在情感和态度上对实际自我的接纳,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我评价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自我态度,是自尊心理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7]自尊水平高的个体是平静且不张扬的,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且善于内省,可以在独处时与自己对话来观察自己,并且高自尊常常伴随着无条件的自我接纳,这使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变得更强,幸福感更高。与之相反,具有防御性自尊的个体,他们的自尊水平不稳定,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忽高忽低,并且表现出强烈的求成心和好胜心,但在遭到他人的批评或任务失败时会表现出自卑的状态。在大学生“内卷化”现象中,被防御性自尊支配的个体,更倾向于追求成功,为了预防失败在学习任务上盲目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维护自己的自尊,即使这些投入可能到最后并不能带来更好的评价。

(三)自我价值是大学生“内卷化”的盾牌

我国学者刘翔平说过“我出色,并不是因为我把事情做好了,或者表现出色,也不是因为某些人欣赏我,而是因为我活着,因为我存在着”[8]。这句话的观点认为我们对自我价值的标准应该是无条件的,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应该采取积极的心理策略,不会因为事情结果的好坏影响我们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但在大学生“内卷化”现象中,被卷入的往往是有着将自尊建立在学业上的有条件的自我价值的个体,他们因为过度重视学业成绩、学分绩点等指标而产生焦虑与担心,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既浪费了时间,又内耗了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口号下隐藏的或许是他们在“内卷化”现象下的焦虑与不安,是为了取得好成绩的努力与挣扎,是对他们自我价值的条件性认同,是保护自尊的被迫选择。

拥有了“武器”和“盾牌”的大学生们,在“导火索”的点燃中,被推上“内卷化”的战场,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就算没做好准备也勇敢地出发。有些人为了自己的荣誉而战,有些人为了获得胜利而战,也有些人只是为了不落后他人而战。在这场“内卷”的洪流中你追我赶,谁都不愿做队伍的尾巴,却永远有人成为尾巴,被“内卷”挟裹着随波逐流。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内卷化”的疏导策略

“内卷化”对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加剧,这是对社会形态及文化的考验。要改变大学生“内卷化”的心态,建立积极的竞争氛围,必须利用积极心理学的手段,从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过程入手[7],逐步打破“内卷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认知上树立积极自我

认知是指个体对于某个事件的看法与观点,包含了个体对事物的感觉以及体验。认知指导着个体的行为行动,所以改变消极认知,增加积极认知是打破“内卷化”心态的必要手段。在面对“内卷化”时,认可别人的努力,积极看待竞争的性质,不盲目跟风;在学习上制定合理的目标,提高自我效能感,高质量完成任务而并非关注任务的花边;建立无条件的自我价值观念,而不因为失败降低对自己的客观评价,悦纳自己的不足,客观看待事物的积极面与消极面,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二)情感上培养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最常见的表现包括喜悦、逗趣、宁静、振奋、敬佩、兴趣、自豪、感恩、希望和爱意等十种。[9]陷入“内卷化”的大学生因为学业上的不顺心会产生很多的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等。长期陷入这样的消极情绪之中,不仅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严重时还会威胁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培养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将这些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情绪,可运用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设计的“积极干预”策略。如每晚睡前总结三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每周一次记录生活中遇见的幸运、向他人表达感恩[10]等来主动制造积极情绪。与此同时,每天定时练习冥想,有助于维持自己的情绪平静;利用性格优势寻找自己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这些优势,有助于增强个体积极体验,提高主观幸福感。

(三)意志上形成积极特质

个体的意志对战胜“内卷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遇到了暂时难以战胜的挑战,意志力的重要性便浮出水面。为培养意志力,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增强意志活动,如在学习疲劳时放下手中的任务,走出封闭空间,通过运动的方式转移注意力;坚持每天做某一件事情不中途放弃;坚持写日记打卡生活中的不起眼却让人感到幸福的小事等。培养意志力重要的不是每天完成任务的多少,而是是否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意志活动进行实践,强化积极特质,养成乐观心态,建立积极的乐观归因,是跳出“内卷化”漩涡的坚固踏板。

(四)行为上建立积极关系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乃至伴随一生的重要课题,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是“内卷化”最后的挑战。出现人际关系危机的大学生,在受到人际关系困扰的同时也伴随着消极情绪,所以从行为角度应鼓励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将恶性竞争变成一起进步,将无效努力变成有效学习,尝试与他人建立正常而健康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不以增加学分绩点为学业主要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多样的兴趣爱好,充实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走出“内卷化”影响,不“躺平”不“内卷”,只为成为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绩点内卷化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大学生成绩绩点影响因素分析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独立院校的平均绩点计算方法
中国当代乡村伦理的“内卷化”图景
何以“内卷化”:我国警察权控制格局的审视
资本下乡真的能促进“三农”发展吗?
社会服务内卷化及其发生逻辑:一项经验研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