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声乐人才培养的三要素

2022-02-14 08:50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母音歌唱者唱法

李 月

(沈阳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高校是国家培养声乐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的声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资源[1],如何培养高级声乐人才成为高校的重要培养目标。声乐人才的培养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培养好的素质+勤奋+科学的教学方法=天才。三个方面构成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这是因为每个人对“三个要素”所具备的条件及掌握运用程度不同。声乐从业者只有很好地具备这三个要素,才能获得成功。下边谈谈如何理解与解决声乐人才培养的三要素,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提高声乐人才的全面素质

从发展观点讲,素质分“先天”的和“后天”的两个方面。不可否认,从生理学上讲,人的素质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歌唱者聪明伶俐和有天赋的好嗓子,这是属于先天的,但这只是歌唱的基础。还要有后天的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素质也需要培育与锻炼。在艺术的熏陶与培育下,形成良好的音乐感,“有了音乐细胞”,并对声乐艺术产生热爱。我国颇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很多民歌手,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观察和深入了解社会生活也是声乐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歌唱艺术是接地气的艺术形式,是不能脱离人类生活而束之高阁的。作为歌唱者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内心感情、语言风格和审美观念,这对歌曲的二度创作的艺术呈现是大有帮助的。声乐从业者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还要提高文学修养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积累。如阅读小说、朗诵诗歌、学习戏曲表演和欣赏美术作品等。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有共通性。从各方面丰富和提高文艺修养和艺术素质,歌唱时才能塑造出深刻的艺术形象,展现出动人心弦的歌声[3]。特别要广泛地学习并熟悉民歌、戏曲、曲艺的演唱方法,来提高歌唱素质。

二、培养勤奋的学习精神

勤奋精神来自对声乐事业的坚强意志和远大理想。叔本华说:“勤奋是成功之母。”歌唱是技术性很强、方法非常复杂的一种艺术形式,虽然说每个人都有嗓子,会说话的人都会唱歌,但“会唱容易唱好难”。想要训练出美妙动人的歌喉,有良好的素质和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还不够,还必须经过长期的苦练基本功和艰苦的不屈不挠的艺术实践,才能锻炼出优秀的歌唱家。戏曲界有句行话:“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勤奋依靠毅力、有了毅力就能坚持不懈。世界上没有笔直的道路,在声乐实践中有成功的经验,也会有失败的教训。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前行。

声乐者还要善于发现与学习别人的经验,要“学为我用”。有人说:“美声唱法唱声,民族唱法唱字,通俗唱法唱情。”从三种唱法的艺术体来讲,这种说法对三种唱法的估价是不全面的,但也说明了三种唱法在形成的过程中有各自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三种唱法不要相轻,甚至互相贬低,而要相亲,相互学习长处。“满招损,谦受益”,这样才能学到别人的长处,提高自己,不断前进,这才是最聪明的歌唱者。艺术上无论是继承民族的优秀遗产或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别人的优点,这些只是手段,目的是要树立自己的艺术风格,要有独创性。歌唱者只有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能使歌唱艺术达到高水平。既然“艺无止境”,就要“学无止境”。

三、科学的训练方法

歌唱是一门艺术,又具有极严格的科学性。正确的歌唱方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在于发现其特有规律。声乐艺术的训练和实践的发展与提高,最根本的是方法问题。歌唱者要想训练出美妙的歌喉,成为出色的歌唱家,没有科学方法是绝对达不到目地的。可以说科学方法是培养声乐人才三要素中关键的一个要素。

歌唱方法大体分为五个方面:气、声、字、情、表(演)。五个方面互相融合构成歌唱艺术的整体,达到统一,才能训练出完美的歌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意境深邃”“形象鲜明”是衡量歌唱艺术的最高准则。

训练科学的歌唱方法,首先要明确一个指导原则,就是声音训练和歌唱实践,要先掌握好发声器官的机能活动状态。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巴拉认为: “学习的头两年应当完全放在调整歌唱乐器上,然后是研究歌唱技巧、各种控制声音的形成,最后是风格。”所以说,歌唱发声时准确地把握发声器官机能活动状态非常重要。

1.善于运用“三点成一线”的发声方法

古今中外的声乐艺术实践表明,“三点成一线”的发声器官机能活动状态合乎生理规律和声学原理,是科学的,是正确发声法的核心,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高、深、开、通,即高位置,深呼吸,喉咙打开,气声垂直贯通线。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歌唱发声时同时进行,并要相互配合与协调。初学者首先要很好地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原理,然后再慢慢地学习发声与演唱,以免走弯路。要知道,歌唱发声一旦形成错误方法,矫正起来要比直接训练正确方法困难得多。

如果歌唱时违反“三点成一线”的原理,无论哪一方面运用不好,不但发不出优美的歌声,还会产生噪音毛病。例如:低位置,即声高气低,唱高音是“喊叫”,唱低音是“喉音”;单纯用“胸式呼吸法”,气息浅,缺乏横膈膜支持点,歌唱时费劲;喉咙逼紧,气声流不贯通,发出的声音挤、卡;气声流不垂直、不集中,声波上下运行不流畅、不圆润,音质不纯,音色不美。

2.善于运用“下挡、上提、后拉、前推”的发音法

歌唱时咽、喉、口腔的机能活动正确与否,对发声、共鸣、咬字吐词的好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咽腔是重要的共鸣腔体,由于它靠近喉器,对音质、音色的变化起着重大作用,因此说“咽部是歌唱者真正的嘴”,而咬字吐词全靠口形的灵活变化传送歌声。

“下挡”是发音时喉结稳定(不是固定),喉头向下挡气,使声带闭合的好,便于气息均衡地振动声带,发音结实、清脆、明亮,并有利于取得胸腔共鸣;“上提”是唱上行音阶时上颚逐渐向上抬起,便于运用集中垂直的声波运行,找到头腔共鸣以及高位置的咬字吐词;“后拉”是歌唱时咽、喉部肌肉后拉,使喉咙打开、放松,气息上下贯通,声音结实、流畅、浑厚,这样就体现了“发声在后(喉)”的原理;“前推”是咽、喉腔发出声音,同时用气息向前推,好像贴在前胸上下运行,有利于唱字(这和所谓“向前唱法”和“面罩唱法”有本质不同),体现了“吐字在前(嘴)”的原理。

歌唱时咽、喉、口腔的机能活动的“下挡、上提、后拉、前推”,是根据不同母音做形与音高同时进行、相互配合协调的,如果运用得正确自如,可以发出明亮、流畅、均匀、圆润的歌声,并赋予语言与感情以表现力。

3.“字正腔圆”与“声情并茂”的表现方法

“字正腔圆”是歌唱时“字”与“声”融合得好,达到完美统一。“字正”首先要掌握“五音”与“四呼”的关系。发音时“五音”(喉、舌、齿、牙、唇)的着力点要准;“四呼”(齐、开、撮、合)的口形要正。还有就是掌握声与韵的关系。《乐府传声》中所讲的“一字出三腔”,此谓一字交待清楚。

“腔圆”。即声腔圆润。字、声、情融为一体为声腔。歌唱与说话不同,说话把字音交待清楚就可以了,而歌唱要求声乐化与母音化。声乐化是歌唱艺术要求气息深、音域宽、音量大、共鸣响、音质纯、音色美,所以需要训练与声音表达,这样歌唱时才能“字正”。母音是歌声的中心,是传送歌声的二算大部,从声学上讲,正确的唱法要求宽母音窄唱,窄母音宽唱。这就是既要声音集中(字正),同时又要共鸣声响(腔圆),这样才能达到歌声圆润、优美,语言清晰、准确。如果宽母音宽唱,有了共鸣声响,而缺乏声音集中;窄母音窄唱,声音是集中了,又缺乏共鸣声响。

“声情并茂”是“声”与“情”处理的和谐统一,达到完美的程度。歌唱艺术要求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做到“声情并茂”[1]。民族唱法讲求以“甜、脆、圆、润、水(清彻如水)”的声音,唱出“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

声乐人才深入生活时要“身临其境”,而歌唱时要“意临其境”。《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必唱者先设身处地,摹仿其人之性情气象,宛若其人自述其语,然后其形容逼真,使听者心会神怡,若亲对其人,而忘其为度曲矣。”戏曲唱法特别注意感情的表达和性格的刻画以及形象的塑造。演唱时“未曾唱曲先有情”,情动于衷而形于外。歌声要以声美情深而动人心弦,这是各种唱法和一切歌唱者在二度创作中所要追求的奋斗目标。

总之,要培养优秀的声乐人才,必须用劳动与智慧去创造。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还有很多困难,我们要迎难而上。最后用马克思的名言作为结束语。“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猜你喜欢
母音歌唱者唱法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歌唱的基本素养
浅谈“o”母音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
声乐演唱高音机能变形的必要性
唱法、口法、声口与“叶堂唱口”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初探歌唱者演唱中的技术转换
正确演唱意大利歌曲五个母音的重要性与具体练习方法
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的克服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