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对五轮学说的贡献*

2022-02-15 17:38张惠晶徐江雁
中医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风轮学说五脏

张惠晶,徐江雁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五轮学说是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依据脏象理论将眼部划分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五个部位,五轮以五脏为根源,反映五脏的外部征候,这种眼与脏腑相应的标本学说阐释了眼与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联系,历代眼科医家都将其作为辨证论治的重要理论基础,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眼科的临床实践。五轮学说起源于《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气血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五轮之名首见于晚唐时期的《刘皓眼论准的歌》,然其轮脏配属尚不完善,失之笼统和粗略;一般认为南宋杨士灜《仁斋直指方》论定五轮配属并沿用至今;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使五轮理论逐步与临床结合[1]。明清医家则不断将其补充、丰富和完善。然据笔者考证,早在《太平圣惠方》中五轮学说已初成体系。《太平圣惠方》[2]是宋代王怀隐等人花费 12年时间汇编而成的大型方书,系统总结了宋代以前的医学成就,该书眼科两卷中总结了宋代以前的眼科成就,医学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纲目清晰,在理论和治疗方法及方剂方面又有一定程度上发展,尤其对五轮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成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该书对五轮学说的贡献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初步形成轮-脏-部位的配属

《太平圣惠方》上承《刘皓眼论准的歌》之说,《刘皓眼论准的歌》之书名最早见于南宋初叶郑樵所编的《通志》,据陈明举考证,其成书年代约在晚唐,该书首次记载了五轮之名[3]。五轮歌构架了五轮学说的理论雏形,但与后世沿用者不同。它把眼划分为五个部分,歌词云:“眼中赤翳血轮心,黑睛属肾水轮深,白睛属肺气轮应,肝应风轮位亦沉,总管肉轮脾脏应,两睑脾应病亦浸。”其轮脏对应关系分别为:血轮属心,应于眼中赤翳;水轮属肾,应于黑睛;气轮属肺,应于白睛;风轮属肝,部位不详;肉轮属脾,应于两睑。该书的问世奠定了中医眼科72证学说,促进中医眼科真正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其首先提出的五轮理论对后代医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太平圣惠方》将瞳仁归为肾脏水轮,其改进为世所公认,对于该书论定其他四轮的配属贡献却存在争议,考察原文可知,编著者对五轮的定位认识清晰,分属明确。其中《眼论》篇对眼病的总体认识精当而丰富,集中阐述了五脏之气与五轮之关系,虽未直接说明五轮各自部位,但对五轮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描述。人之眼目是五脏精气共同灌注的整体,五轮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密不可分。文中以独特的思维方式记录相邻两轮的结构关系,如风轮则“与水轮相辅”,血轮则“与肉轮相连”,肉轮则“在诸轮之外”,气轮则“在肉轮之下”。书中收录各种眼病的证治中,眼睑、睑内、眼睑皮肉上下、眼眦睑、两角、目眦、白睛、乌珠、黑睛、 瞳人、瞳子等解剖部位也均已出现,书中曰“血轮病即飞花竞起……两眦泪淹赤烂,此是心脏之疾”“肉轮病即睑内肿疼”“肺色白主于气轮,应于白睛”“肾生水,眼有水轮也,今俗呼瞳人是也。”可见,书中描述的五轮定位已与后世沿用至今的定位基本一致。即胞睑为肉轮属脾,内外两眦为血轮属心,白睛为气轮属肺,黑睛为风轮属肝,瞳神为水轮属肾[4]。

现代有学者在肯定其将水轮定于瞳仁的进步之外,对其他轮脏的配属提出质疑,认为其描述混而不清,甚至把原本对的改错了[1]。特别指出将肉轮定位为白睛的错误,其疑点在于《眼论》描述肉轮“郁郁黄白色”,之后曰“今俗为白睛也。”考察全文可知,王怀隐定气轮于白睛的论断是明确的,卷33的《眼内障论》云:“故眼通五脏,气贯五轮,肺管白睛,白应庚辛之位。”且在《治眼白睛肿胀诸方》论述配位关系时称:“肺色白主于气轮,应于白睛。”其中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也佐证了该理论:“若肺气壅滞,肝膈不利,为邪热所乘,不得宣泄。则毒气上攻于目。故令白睛肿胀,或疼痛也。”《太平圣惠方》的编纂者们通过内府提供秘方、征集民间医书医方、医家贡献医方三种途径,最大限度网罗了天下所有的药方,通过筛选,编纂了这部方论兼备的医学著作[5]。一方面,因于该书搜集隐微,无所不包的特点,记录民间或有俗称肉轮为白睛者,与主流认识不同也不足为奇。另一方面,书中未有其他证据支持该观点,此句是否应跟在肺脏气轮之后,行文刊刻顺序上是否出现讹误,也难以完全排除。实际的医理论述中,编著者未采用以白睛为肉轮的观点,故不可因言害义,否定其学术价值。

2 补充五轮的生理病理特点

心主血脉,心火旺盛,热壅血滞,脉络不通,则表现出眦角红赤、疼痛,或成疮、成漏,或眦部之白睛赤脉丛生,或长胬肉。该轮病变时,两眦及周围皮肤的颜色往往首先改变,《眼论》曰“血轮赤黑色”,在描述其常色同时,提示临证应重视两眦颜色的改变。血轮分属的内外眦血管丰富,治疗时应谨慎使用针刺手段,防止出血造成的损伤,故曰“此轮忌针”,提出了血轮的治疗禁忌。

瞳仁属水轮,内应于肾,瞳仁发越神光,具有明视万物的作用,其位居于“四轮之内”,地位尤重,眼论称其“为四轮之母”。这与现代研究认为瞳仁及目珠内的各组织是调节光线、产生视觉的重要组织结构的认识相符。且该轮病变往往病程较长,若未及时治疗,多预后不良,强调该轮的重要性对于预防眼病有积极意义。

《太平圣惠方》在论及五轮之病状时,结合了病人视觉改变和所属解剖部位的变化,如“肉轮病即睑内肿疼,眦头涩痛,眼见飞丝缭乱,又如毛发纵横,夜半甚于黄昏,日没增于早起,此是脾脏之疾。”为医者司外揣内,诊视外五轮证候,探知内在脏腑病变提供理论依据。

3 以五行观念丰富五轮学说内涵

在天人相应思想的指导下,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的特性为依据,纳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在一起,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素问·五脏生成》云:“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外在的“音”“色”体现了脏腑的功能活动,作为五脏的“象”,可以被目察意识,以探索内脏脏腑的奥秘。五脏各有所主,与天地之气相应,《太平圣惠方》将五脏与五轮的标本关系比喻作根枝与花叶,云:“脏气若乱,目患即生。诸脏既安,何辙有损,是以花衰枝病,根朽叶凋。”强调五脏功能失调与目疾的相互关系,曰:“ 外昧则内视不明。眼为五脏之候。”“明孔遍通五脏,脏气若乱,目患即生。” 并应用五行观念,借助于五气、五脏、五色、五味、五方、五季、十干等来说明五轮与机体内在生理病理关系,丰富了五轮的基本理论内涵。如《眼论》云:“五轮应于五脏,随气之主也。肝者在脏为肝,其色青,其味酸,属东方甲乙木也,王于春。”

4 以五轮学说指导辨证和遣方用药

五轮学说结合了《黄帝内经》的理论,在眼科临床实践中产生、发展和完整化,历代眼科著述中不乏应用五轮学说指导临证的实例。元代《世医得效方》《银海精微》,明代《普济方》《医学入门》《审视瑶函》《证治准绳》,清代《张氏医通》《银海指南》《东医宝鉴》及《异授眼科》等,都以五轮八廓学说或单以五轮学说作为辨证施治的基本理论[6]。成书于南宋后期的《仁斋直指方》是一涉及中医各科临证的著名医书,书中关于眼科的相关论述对眼科学术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其《眼目简论》将五轮分属五脏之外,提出五脏各有证应,以五轮的症状辨识五脏的寒热虚实。以“乌轮赤晕、刺痛浮浆”为肝热,“胆生清泪,枯黄绕睛”为肝虚,“瞳人焦小,或带微黄”为肾热,“瞳人开大,淡白褊斜”为肾虚,白睛带赤或红筋为热在肺,上胞、下胞或目唇间如疥点者为脾热[7]。文中论述被后世不少眼科医书全面引用,成为后世眼科辨证之标准。

早在《太平圣惠方》中已有五轮学说指导辨证之端倪。《太平圣惠方》运用五轮学说阐发眼病病机并依此确立治疗大法。书中对“白睛肿胀”和“蟹目”的论治中结合五轮概念,指出病之标应在五轮,而其本在脏,当各治其脏。肺主风轮白睛,肺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又为娇脏。白睛暴露于外,易受外邪侵袭或肺热亢盛而引起疾患,肺气闭郁,气血瘀滞可形成结节隆起。《治眼白睛肿胀诸方》论述曰:“夫眼白睛中胀起,覆盖瞳人者,此因肺脏有暴风客热故也。肺色白主于气轮,应于白睛,若肺气壅滞,肝膈不利,为邪热所乘,不得宣泄,则毒气上攻于目,故令白睛肿胀。”气轮白睛的突起病证起于肺气壅滞,以五轮学说指导辨证,则治法以通其脏腑为要,所录方剂为桑根白皮散(桑根白皮、木通、犀角屑、黄芩、旋覆花、茯神、玄参、川大黄、甘菊花、甘草)正体现泻肺为要的治则。桑白皮性味甘寒,归肺经,擅长治疗肺经热盛所致的白睛疾病;黄芩性味苦寒,归心、肺、胆、大肠经,能泻上焦肺火,除中焦肠胃湿热,与桑白皮同用,共奏泻肺清热之功。

肝主风轮黑睛,开窍于目,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正常情况下,肝气和顺,肝阴充足,则黑睛色清而有光泽。若黑睛疾病治疗不当,障翳扩大或向纵深发展,可引起黑睛溃烂,甚至黄液上冲;或黑睛溃破,黄仁绽出,变生蟹睛。《治蟹目诸方》云:“夫蟹目者,由脏腑壅滞,肝有积热,上冲于目,令目痛甚,当黑睛上生黑珠子。”所录方剂为泻肝补胆防风散(防风、远志、人参、桔梗、细辛、赤芍药、羚羊角屑、甘草),体现了宣泄肝之热毒,治疗风轮实热病证的宗旨。羚羊角性味咸寒,归肝、心经,为治肝病之要药,朱丹溪云:“羚羊力能舒筋,入厥阴经甚捷,惟翳在风轮者用之为宜,若不在风轮,漫投宁不引邪入犯耶。”《银海精微》曰:“入肝经,清肺肝火,清心明目。肝虚不用。”可见风轮之蟹目病以泻肝之实邪为正治之法。

5 小结

综上所述,《太平圣惠方》系统地介绍了五轮学说。不仅改进前人理论,初步形成轮-脏-部位的配属,明确五轮的定位。同时补充阐发了五轮的生理病理特点,以五行观念丰富五轮学说内涵,为五轮学说结合临床辨证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记述了五轮学说在某些眼病辨证治疗中的实际应用,开启五轮辨证的先河。客观上促进了轮脏标本观念的传播,对后世众多医家应用该学说有重要启发,从而对五轮学说的发展成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五轮学说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风轮学说五脏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失眠与五脏
叶片数目对风轮位移和应力的影响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不同串列布置间距下2 MW风力机尾流的研究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不同风轮直径的1.5兆瓦机组市场概况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