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技术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18 03:29龙婷李芳苗存龙
科学咨询 2022年1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教练党员

龙婷,李芳,苗存龙

(1.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一定的困难与挑战,因此,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聚焦如组织生活目标不清、学生党员主体意识不足、党员骨干示范作用不强等问题[1],通过运用教练技术,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觉醒、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改善学习和生活的行为模式,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水平。

一、教练技术的内涵

“教练技术”最初源于体育界,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著名网球教练高维成功地使一个几乎没有网球基础的受训者在20分钟内轻松自如地打球,以不断激发受训者的打球激情和动能培养能力而达到训练目标的方法受到人们广泛关注[2]。随着教练技术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到生活的诸多领域,旨在帮助人们改善工作、促进学习乃至解决实际问题。教练技术在今天看起来是一门新兴学科,但事实上它建立在其他很多学科理论和研究基础上,比如心理学、管理学、哲学[3]。因此,教练技术是一门多学科、多理论的综合学科,并集中应用在行为改变上。

教练技术的内涵是教练与被教练者通过发人深省和富有想象力(创造性) 的对话,洞察对方的心智模式,充分挖掘被教练者潜能的一种技术手段。它以目标为导向,实现目标愿景和价值理念相互交融、协同互动,进而通过一系列具有策略性和方向性的行动,选择更有利于目标的心态,突破思维定式和固化习惯,以不间断的流程为媒介,厘清资源、清晰目标,明确行动路径并逐步实施。

二、教练技术的特征

(一)通过正向激励改善个体心智

教练与被教练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助、平等和合作,反对一味地遵从权威,这是教练技术的核心理念。教练可以帮助被教练者了解自己的现实状况,找寻出内在的需求,以提供积极正面的可能性逐步解构消极负面的因素,最后学会用自己的资源和方式解决问题。被教练者也愿意将现实问题聚焦在自我觉察上,主动去树立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心态,并推动实际行动,使行动与最终目标同向而行。这样正向的激励,能很好地起到改善心态的作用,坚信任何困难和问题都是短暂的,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解决的,自己就是解决问题的主人。

(二)通过聚焦问题挖掘内生资源

教练通过不断地与被教练者谈话中寻找焦点,提出一个个强有力的发问,有力发问是教练技术的重要工具,它可以让被教练者从另外的视角去梳理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去发掘实际拥有却从未觉察的潜力。对被教练者内在潜力的信任和认可,使其更加自信坚毅,充满挑战突破的勇气,深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三)通过清晰目标助推行动落地

事实上很多人是容易受到外部世界对内心情绪或观念干扰,从而忽视内心深处真正的诉求,甚至错误地将表面化、虚化的东西当作自身目标[4]。而教练技术的初期目标就是要帮助被教练者寻求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人生目标,以确定下一步规划路径。同样,教练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长期目标来细化制定短期目标或者通过短期目标来搭建长期目标,每一次目标的清晰确认,既是行动的指南,更是行动的动力。

三、教练技术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为党员教育管理提供新视角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生党建工作中“重发展,轻教育”的问题偶有存在,一些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培养不够重视,流于表面工作,致使少数党员对应知应会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不熟悉,难以将理论知识入脑入心,长此以往,容易出现忘却入党初心、忽视党员身份等现象。通过教练技术的引入,一是可以结合对党员提出的期望与要求,将原因分析视角转变为目标确立、路径探索视角,完成“为什么不能做好”到“如何做好、怎么做好”的转向,更好地帮助党员关注未来的无限可能,理性地重建目标,弄清楚目标实现后所带来的正向积极的变化。党员们通过理论学习、组织生活、社会实践等环节会逐步聚焦在“提升了什么样的素质,对自身未来发展作用如何,是否是其真正想要的”这些问题。二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个性特征,将教育对象视角定位从“群体引导”转变为“单体引导”,促进了“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向。随着社会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育引导模式有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党员的需求,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够,他们个性张扬,强烈渴望被关注,极力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要想准确掌握学生党员成长的内在规律和真实需求,真正提升党员教育质量,就必须以学生党员的发展为基础,以个体自我探索为抓手。教练技术注重的正是被教练者的体验式学习,可以将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从整体党性素养广泛提升上升到个体党性素养深入习得的层次,这样,在党员教育活动中指导其个体进行自我探索,进而将理论观点内化,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践行,使他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也能掌握一定的探索方法。

(二)有助于为党员作用发挥激发新动力

教练技术强调每个人都拥有使自己发生改变的能力和资源,需要通过一定方式激发、发掘出来。可以根据学生党员的成长背景、爱好兴趣和行为动机等,挖掘其行为内在潜能,提高目标达成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练技术通过关注人的信念和心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既关注其作为党员的基本素养,又关注学习、就业、心理等成长发展,对学生党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更能激发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对党的组织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三)有助于为党组织凝心聚力增强新效能

开展党组织教育活动时,利用好教练技术的体验式团队辅导,在充满关爱和支持的人际互动氛围中,激发学生党员的参与热情,让每名党员能够有意识地关注到自己和他人的潜在思维模式,以彼此喜欢和认可的方式与对方交往互动,可以共同围绕组织目标互相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彼此间深度融合,形成共识,从而建立密切可信的关系,那么组织凝聚力就会显著提升,组织建设目标就会越发稳固。使用教练技术中用来贯彻行动和回顾学习的“责任感”技术,还可以培养个体的责任感,从而增强个体对于组织的承诺意识,推动完成“目标—心态—行动”全过程。

四、教练技术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建立良好“可教练”关系

教练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练技术执行的效果,因此,在教练过程中首要环节就是教练与被教练者之间要建立良好信任的关系。首先,当告知学生党员通过教练技术来提升党性修养和服务能力时,要清楚说明方式、时间频率以及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等要求,同时进一步阐释提升的目标,具体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是否愿意相信改变的可能性。这一步非常重要,前期语言对话的铺陈,能激发学生对自我提升的需求意识和主动接受教练的心态,他们更愿意尝试与接纳新思想,突破原有心态,也更愿意积极地参与到教练活动中,配合完成相关工作。其次,在建立关系中,学生党员彼此之间通过“共情技术”“换框技术”等教练工具,用眼神互相交流、用耳朵互相倾听、用身体语言互相理解,促进彼此得到支持、信任和激励,将成为教练技术下自我提升特定的沟通渠道。

(二)确立明确“可量化”目标

目标是激发自我管理的源泉,目标实现后产生的正向积极变化更是推动行动落地的动力,因此,目标的设定需要符合积极向上、适度自控和生态平衡三项原则。在帮助学生党员明确目标过程中,可以通过“逻辑层次”教练工具,帮助他身心一致地做事情,全力以赴地处理问题,既满足内心,又卓有成效。也可以通“平衡轮”教练工具认清当下情景,明确目前状态,找到自己与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这样目标也会具象并且清晰地被呈现。还可以通过“闪光时刻”“快乐三问”等多种教练工具促进学生党员对自身发展成长目标指向明确。

(三)挖掘有效“可利用”资源

提取资源的过程是更深层次自我摸索,它通过不断积累快乐自信的体验,改变自我的信念和心态,从而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教练绝对不是为了让对方“知道”一些事情,而是为了让被指导对象真正会做一些事情,并且深刻理解背后的原因,具备分析、调整和处理的能力,从而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灵活运用[5]。当学生党员逐渐认清“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教练式提问可以帮助其更加客观、冷静地面对差距,引导其走出固有思维盲区,建立起一种有效思维路径。“聚焦技术”就是聚焦关键问题,从细微入手,运用换角度提示、引领联想、举例引导、转移、分拆等积极追问工具,达到自主寻找有效资源、自我寻找解决方案的目的,能将学生的思维宽度与深度最大化,引导其积极自信去改变。“换框技术”则是改变个别学生党员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容易产生自我评价过低的情况,从积极的一面看待问题而改变个人的思考,激发潜能和动机,通过这种心态的变化,从而正向引导行为方式改变。

(四)开展积极“可实施”行动

计划只是目标实现的前提,而行动才是真谛。在推动学生党员落实行动过程中,要在理清思路、选择路径,制定可实施行动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有目的地开展能力训练。先要通过“值链技术”等工具确定目标实现的关键行为路径,从而制定一套集聚科学化、系统化、可操作化的教练计划。再利用好GROW模型下的多种教练工具,按照教练计划组织好教练行动,并在及时跟进行动中给到足够的陪伴与鼓励,让学生党员在行动中学习,在实战中收获,充分激发其内在潜能,改变从前的不良习惯、错误认知和刻板印象,更好地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五)制定持续“可跟踪”反馈

后期的反馈是行动计划落实和预期目标达成的重要“助推器”,因此,要定期对能力训练的成果通过具体的指标数据来评估与考核,结合所得数据进行现状分析,掌握目标实现进度,而后修正方向,改进下一阶段的教练方案,以达到固化效果与持续提升的作用,使学生党员不断向最终的教育目标靠近。反馈过程中,可以利用“成功五问”教练工具,围绕“我要什么”“怎样得到”“现在所做的是否有利于得到想要的”“我愿意为之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如何持之以恒”五个问题进一步规划行动并作出承诺。

总之,抓住教练技术的特点,发挥其优势,将其运用到学生党建工作中,有助于为党员教育管理提供新视角,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同时也需要高校党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党员教育过程中建立关系——确立目标——挖掘资源——开展行动——持续反馈。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教练党员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我是党员向我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加油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