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礼仪之邦精髓 构建现代礼仪体系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启示

2022-02-18 03:29杨秀琴
科学咨询 2022年13期
关键词:礼仪规范传统

杨秀琴

(铜仁学院教育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必须立足于建立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教育问题。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顺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基础教育的现实需求,通过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改变基础教育现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教育质量的高低,归结为人才的培养

既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要在智商和情商方面协调发展,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未来适应不同社会岗位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所说:“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1]学校教育质量体现在既要有学生的基本学业成绩,又要体现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方面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入新时代以来,基础教育发展逐步进入“后减负时代”[2],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深化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更是需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压人群”,在学习就业方面都处于高压状态,而大多数学校不得不忙于选拔学生、提高入学率,而忽视了学校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导致学生发展不平衡,出现了教育质量整体下降现象。入学考试,唯分数论,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教育定位存在着很大偏差,几乎让学生形成只需要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就行的思想,此种思想导致了教育源头上的变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3]。因此,要在基于学生发展的需求上进行学校特色建设,让学生在自身成长中有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机会,努力使学生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

面对可塑性极强的学生,关键在于教育者怎么发现并根据各自禀赋、特长,为他们的发展构建平台,正确引导。《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1981至2021年发布及新修订以来,集中体现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5]礼仪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礼节、仪式的统称,是在人际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方式表现得敬人律己的规则,具有规范性、限定性、可操作性、传承性、变动性等特征,涵盖礼制、仪式等方面,体现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理想追求等,其价值在于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机整合到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实现社会和谐发展[6]。社会文明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良好礼仪文化的维系和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7]强调“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7]这些重要论述为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弘扬礼仪文化指明了着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悠久深厚的礼仪文化精髓进行提炼、传承,大力构建现代礼仪体系,建设知礼、识礼、懂礼、行礼的社会主义礼仪文化强国。

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国是世界礼仪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古人就对礼仪的教化作用有了深刻认识,认为礼仪是秩序之彰、和谐之始,从而孕育出了“以礼立身、以礼待人”的朴素礼仪文化思想,讲究以礼仪规范塑造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法律手段维护礼仪的绝对权威,形成了以“周礼”为核心高度发达的礼仪文化。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中国礼制、礼俗发端于夏商周时期,兴于唐宋时期,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涵盖吉嘉军宾凶等门类、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完善礼仪文化体系。按古代礼制,不同的场合都有特定的礼仪规范相对应,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等仪式只能用于国家重大事件、重要场合,衣食住行礼仪、婚丧嫁娶等仪式则渗透于社会日常生活中,通行于各阶层各场合,让人们在仪式中体会崇高、庄重、肃穆等情感,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合乎礼仪,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孕育出璀璨的礼仪文明,对提高民族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维系社会长治久安、提升民众文明素养、塑造民族形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视为人生之本、立业之基、国兴之要,对后世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入近现代,随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式微,传统礼仪文化逐渐被遗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大力倡导礼仪文明,传统礼仪文化迎来了复兴大好时机,但还存在明显欠缺。虽然我国礼仪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人民的认可,但还缺乏成体系的现代礼仪规范,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我国礼仪文化存在欠缺,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原因。在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发展中,传统礼仪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渗溶并存,对传统礼仪文化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在近现代全盘西化思潮的冲击下,我们逐渐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礼仪文明走过一段流失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不仅带来了物质繁荣,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等腐朽落后思想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模糊了人们对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认识。特别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社会处于历史上最为广泛深刻的变革中,各种思想观点交锋交融,利益关系交织缠绕,形形色色的腐朽落后思想占据了一定市场,一些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礼仪规范被逐渐遗弃,出现了部分是非、荣辱、美丑不分的现象[8]。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需要更加迫切,对提高礼仪素养更加渴望,社会呼唤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回归。同时,当今时代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思想、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这也将会越来越多地在文化领域展开。随着“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战略的推进,跨国家、跨民族、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亟需礼仪文化发挥“润滑剂”的作用,增进国际交往中的共识与认同。因此,加快构建适应时代特征、彰显时代特色、回应时代要求的现代礼仪体系刻不容缓。

2.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传统礼仪文化中充满封建色彩和腐朽落后的内容、繁文缛节的表现形式与现代社会文明格格不入,应加以剔除。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趋势、利用信息时代技术手段创新的基础上,对适应时代发展、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精髓部分加以传承,进行创造性转化,构建社会主义价值取向鲜明、规范守则合乎时代潮流、礼仪文化教育有序衔接、社会氛围浓厚的现代礼仪体系,实现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精髓创新性发展。

3.形成鲜明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8]价值取向是文化核心和品质的重要体现。现代礼仪体系的构建,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内核和基础,对传统礼仪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内容和元素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围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追求进行提炼,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现代公民价值观念结合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价值取向成为现代礼仪价值取向共识,在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现代礼仪体系的价值取向,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从而更好地融入国家意志、社会规范和个人生活。

4.建立完善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

根据现代礼仪体系的价值取向,把握全社会各行业和不同群体的特征,完善国家礼仪典章制度,制定礼仪规范、社会公约守则,明确礼仪范围[9]。当前,要加快制定完善城市礼节仪式、乡村礼仪公约、家庭礼仪规范和公共场合礼仪规范,形成一整套体现现代文明精神和要求的礼仪规范仪式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时代风采[10]。

5.形成衔接有序的礼仪文化教育体系

弘扬现代礼仪文化,教育是有效载体。应加强礼仪文化教育且纳入社会教育体系中。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从娃娃抓起,养成良好的礼仪规则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使礼仪成为自觉习惯[11]。加强社会礼仪教育,提高商务礼仪、职业礼仪水平,遵守社会礼仪规则,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抓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形成礼仪文化教育闭环,使公民个人和全社会提高礼仪规范水平。

6.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8]。现代礼仪文化体系归根到底是要回归融入公民个人和家庭日常生活。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礼仪文化制度建设,弘扬优秀礼仪文化,抵制、打击不良礼仪文化思想侵蚀。应坚持律己与律他相结合,推动人们自觉遵守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按礼节仪式做人做事。围绕培育和弘扬现代礼仪文化,广泛开展礼仪大赛、知书识礼家庭等群众性宣传活动,推动礼仪文化进家庭、进社区,唱响礼仪文化主旋律,推动律己敬人蔚然成风,使全社会都知礼、懂礼、守礼、行礼。

礼仪文化教育关乎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下,加强礼仪文化教育不仅要关注中学生理论领域的教育,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中学生确立符合礼仪文化规范的生活行为方式,将礼仪文化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国度,我们有着制礼作乐的悠久传统。丰厚的礼仪文化理论积累与历代传承的礼仪实践,构成了礼仪之邦的文化表征,通过融合与转化,礼仪也构成了今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文化是自古及今中国社会整合与文明进步的文化要素。当今我们面临着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优秀礼仪文化具有夯实中国文明与温润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文化基础。

猜你喜欢
礼仪规范传统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来稿规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