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古诗教学策略探析

2022-02-18 19:56林璐璐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低段古诗文古诗

林璐璐

一、小学语文低段古诗儿童化教学理论建构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将认知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感知运动阶段(0—2 岁),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二是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能够运用表象、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自己经历过的事物;三是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产生逻辑思维;四是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儿童的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考[1]。

对于处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正从以具体形象(表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而古诗重凝练、用字精确的特点,对低段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低段的古诗教学目标流于机械背诵,将古诗教学与字词翻译画上等号,会使小学生对古诗丧失兴趣,因此要注重运用儿童化的古诗教学策略。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低段教科书古诗的编排特点

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的特点之一是对中华古典文化的重视,古诗文篇目增加是其表现之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低段教科书一共编选18 首古诗,而统编版在低段编选了27 首古诗,数量上大大增加。

除了数量增多,统编版低段教科书在编选诗歌时还有范围扩大的特点。相较于人教版,统编版的低段教科书选文体裁更加丰富。

统编版小学语文低段教科书在数量、内容上强调了古代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奠定良好的中华古典文化基础,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上好古诗教学课迫在眉睫。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 对低段古诗教学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2]4古代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离不开古代诗词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提出低段阅读与鉴赏中积累语言的目标,即“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统编版教科书大量增加中华古典文化的背景下,低段古诗教学更应该以适合儿童的方法实施教学。

二、小学语文低段古诗教学的目标

低段古诗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增加了古典诗词的篇目,扩大了古典诗词篇目的选材范围,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重大意义,这是小学低段古诗教学重要性的体现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低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学习内容包括“诵读、记录课内外学到的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2]20,这是小学低段古诗教学重要性的体现之二。

然而还要看到的是,低段学生刚刚进入义务教育阶段,认知发展从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低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语文学习能力较弱,对古代文化的积累不足,语文素养较低,因此,对古诗也很难产生较大的兴趣和热爱,这是低段古诗教学成为难点的原因。

结合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和统编版教科书编排特点,可以将低段古诗教学的目标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记忆层面:认识古诗文本中的生字、词语,读准字词的读音;学习古诗文本中的部分修辞和语法知识;用朗读的方式阅读并理解古诗文本,读出节奏并背诵古诗文本。二是理解层面:想象古诗呈现的画面,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初步理解古诗文本中诗人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结合已有经验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和思考。三是体会层面:感受古诗文本语言、节奏的优美,获得审美体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增强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文化自信。

三、小学语文低段古诗儿童化教学策略

低段小学生生活、学习经验均不足,理解能力较弱,程式化的教学会使学生学习古诗时流于机械背诵,而且会使古诗失去其本身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情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功用。因此,低段古诗课堂的教学策略应能体现古诗的特点,适应低段学生的特点,采用儿童化的教学策略,让低段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韵味和美感,进而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重视朗读,以读悟诗

由于低段学生的学习经验、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对古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不能很好地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强求学生一定要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应该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歌,做到熟读成诵,让学生在不断诵读古诗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及兴趣。

朗读是古诗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在节奏中感受古诗的独特韵味,也才有可能感悟出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低段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尝试采用不同方式指导学生有效地朗读古诗,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古诗中的意象,进入古诗情境,领会古诗情感。

具体教学中,朗读一首诗歌,先要文从字顺,然后才关注其节奏、停顿、轻重、语气、语调等,这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首先,文从字顺,是朗读好一首古诗的基础,教师在学生初读前可以进行范读,让学生将不会的字词多读几遍,并根据课文注音将诗歌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流利,这也是在实现低段识字、写字的目标。其次,要让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朱光潜在《诗论》中写道:“诗是有音律的纯文学。”学生年龄越小,其对有韵律的诗歌越感兴趣,此时,应标注古诗节奏,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节奏停顿,读出古诗的音律与节奏美,引起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古诗的兴趣。最后,教学过程中,应不厌其烦,多次、多种方式诵读古诗,可以齐读,也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还可以配乐朗读,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诗境,以及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让低段学生去“意会”“多读几遍”,是古诗教学的正确策略之一。

(二)创设情境,想象画面

因为古诗中描绘的画面、情境大多与现实生活差距较大,低段学生又处于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所以,教师教古诗时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借助教科书系统、多媒体资源等直观形象地创设情境,来达到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的效果。例如,在教《村居》《绝句·迟日江山丽》这类描写大自然春天大好景色风光的诗歌时,就可以播放有关春天的儿歌,让学生在歌声中受到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想象诗歌画面,以此训练学生的具象思维,体会诗歌轻快、活泼而又充满生机的基调。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梳理古诗脉络,理解古诗大体意思。例如,著名教师霍懋征在教《望庐山瀑布》一诗时,用语言引导学生自己领悟诗歌大意:先解题意,弄清“望”“瀑布”的意思,并讲解庐山的地理特点,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将瀑布与高山挂钩,再利用插图让学生想象这“瀑布”的恢宏气势,使得诗中“瀑布”如在眼前,让学生脑海中出现一幅“庐山瀑布图”。这样符合低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做好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创设情境进行古诗教学,有助于低段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了解古诗,领悟古诗中的意境与情感。

(三)“以诗解诗”,丰富积累

所谓“以诗解诗”,就是要抓住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意”的共性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悟、诵”等环节,深刻感受诗的意境、语言和情感,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以诗解诗”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调动低段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积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诗解诗”,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诗的独特之处,比如景色的独特之处,诗人的独特情感等。例如,教《春晓》时,可以引入杜甫的《春夜喜雨》,分析两位作者对“春雨”的不同态度。《春晓》表现了诗人对春雨将春光带走的些许遗憾与哀怨之情;杜甫则在《春夜喜雨》中表达了对春雨的渴盼,以及春雨滋润万物的喜悦之情。不同的诗歌所蕴含的感情不同,通过“以诗解诗”,在对比中可以让学生理解作者的独特情感。

因为低段学生缺乏语文积累,语文素养较低,“以诗解诗”又需要学生丰富自身的积累,所以教师讲完一首古诗之后,可以这首古诗的内容、情感为主题,整合多种古今相似的古诗资源,让学生进行主动积累。针对让学生积累的附加的作品,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提示,不要求学生学精学透。例如,在教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梅花》时,导入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会背哪些和“花”有关的诗,可以联系一年级下册已经学过的描写夏日美景的《小池》,回忆荷花在夏天开放,再提问学生,什么花会在冬天开放?接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百花都会在冬天凋谢,但有一种花,不怕寒冷,在冬天傲然盛开,它就是——梅花。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让学生知道《梅花》是一首赞美冬天凌寒开放的梅花的诗歌,又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梅花》的兴趣。教学的最后再补充一些和“花”有关的古诗,结束全课,既丰富学生积累,又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四)展示交流,创新评价

低段学生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教师可以在课外举办一些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朗读能力、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及语文学习能力。

第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处于低段的学生具象思维发展较好,想象力丰富。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古诗时让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体会语言的优美,想象古诗画面。学生学习古诗的评价形式可以不拘泥于在课堂上的朗读、课后检查背诵,也可以创新作业和评价形式。如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改编、创造,引导学生给古诗配画,诗画相通。通过“作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思考古诗的画面和情境,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3]。例如,在教一年级下册的《小池》时,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想象古诗画面、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借鉴课文精美的插图进行作画。画完后给画作题上古诗《小池》,使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恰如古人所云:“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二者相互契合又相互补充,既相互映衬又相互成全[4]。

第二,举办古诗朗诵会。朗诵会可以是主题式古诗朗诵会,也可以是非主题式朗诵会,可以借用有声软件举办线上朗诵会,也可以是线下交流。例如教完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关于春天的古诗朗诵会,让学生进行课内课外的比较朗读,加深对课内文章的理解,丰富对课外文章的涉猎。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低段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古诗教学的目标是:教师灵活运用多种儿童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感受优美的语言,获得个性的情感体验,并能够背诵足够多的古诗。古诗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现代汉语的背景下,在真正的语文课堂中,通过儿童化的古诗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帮助学生领略古诗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低段古诗文古诗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优化策略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巧用绘本——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新路径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