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院校教师口语课程的建设路径

2022-02-19 05:25关晓菲陈志刚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训练模式

关晓菲 陈志刚

内容摘要:教师口语课程是当前师范类院校的一门教师教育类必修课,该课程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标准的普通话与他人进行口语交际,运用教师口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全民语言素质的提升。师范类院校必须要格外重视该门课程的建设,遵从一定的原则,并且能够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师范类院校 教师口语课程 训练模式

教师被称为“舌根”职业,对于教师这一行业来说,口语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在该课程日常教学中保证实用性、全员参与性、训练交融性、活动趣味性,构建系统完善的训练模式,根据教材内容、教育教学形式、学生学情等内容,灵活融合并开创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打造出一个更加符合学生实情、“变被动要我学改为主动的我要学”、提高师范生运用教师口语能力的高效课堂。

一.教师口语课程训练模式的建设原则

第一,操作具有实用性。在教师口语课程中拥有非常多不同类型的训练方法,这些方法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优势和价值。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无法灵活运用这些训练方法,主要是因为这些训练方法不具备较强的实用性,操作起来相对较为复杂。如,针对教学口语内容、教师教育口语等方面,部分教师认为可以采用教育实习的方式进行训练,但无法在这一训练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价,无法选出合适的人员进行统一指导,且无法实施有效的跟踪。因此,在建设符合有效针对学生实践课程的训练模式时,必须要格外重视学生的自我训练,逐步提高口语教学实用性。

第二,保证全员参与性。师范类院校普遍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数量较多,但口语课程的课时较少,无法保证所有师范生都能拥有充足的机会进行训练。此时就需要高校教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入手,既要利用常规的教学方式,还要运用现代化的线上教学和其他信息技术,多维度多角度为每一个学生都能提供更多实践、训练和学习的机会。

第三,确保训练过程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进行长期的坚持和训练。因此,教师需要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训练内容,在训练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步步提升。

第四,确保训练交融性。教师口语课程的训练涉及多项内容,其中较为重要的主要有口语表达基础技能、科学发声技能、朗读和朗诵、口语表达基本形式、教学口语、演讲、教师教育口语、交际口语等[1]。以上这些训练内容无法在课堂中全面呈现出来,因而需要教师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适当增加训练的密度。如,教师可在训练过程中加入“评委与嘉宾模式”合作模式,给予每一个学生参与训练的机会和平台,一名学生可在组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余的学生作为评委需一边聆听,一边从表达技巧和内容角度总结出其每一位训练嘉宾在教育语言运用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想法。

第五,提高活动趣味性。教师需要利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利用手机拍摄视频的方式,教师检验学生的训练成果,并将这一成果记录到学生的总体成绩中。将期末成绩转变为过程性评价,还可鼓励学生参与到各式各样的课外训练活动中,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师范类院校教师口语课程的建设路径

(一)构建系统完善的训练使用模式

针对教师口语课程,教师需要保证各个教学模块的合理安排,具体包括朗读和朗诵训练、论辩训练、科学发声训练、教师教学口语训练、演讲训练、教师教育口语训练等,并按照由易到难的训练原则,从主副2条线上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主线就是要教师将重点放在学生说读能力的提高上,副线则是在集体训练和小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体态语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掌握更多的姿态与技能[2]。

第一,讲述。在开展训练前,教师为学生讲述这些训练的要领、注意事项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理论的角度上了解此次训练的技巧,使其尝试在训练中运用所学技巧和知识;第二,示范。教师需要围绕着此次训练展开示范,也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音频等材料,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正确的模仿范本;第三,小组训练。重视各小组的合理划分和任务驱动,每位学生需要在2到3分钟之内完成训练。在组内成员进行训练时,其余成员应当在聆听的同时,记录下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做出更加全面、细致的评价。在所有学生完成训练和评价后,小组长需要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并上交给教师。教师需要围绕着倾听能力、训练态度、评价能力等方面进行进一步评价,并将评价与分数记录到学生的总分数中;第四,全班展示。教师可采用随机抽签、小组推荐、自愿上台等方式开展训练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完成小组训练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客观、明确的评价,并集中讲解共性问题,开展针对辅导。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而无法保证在每一项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上台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训练模块的数量,确定学生上台展示的次数;第五,课外训练。在教师口语课程中课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也会在这些训练活动中得到极大提升[3]。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外开展讲故事、演讲、模拟上课、节目主持比赛等多种类型的课外训练活动,并要求学生利用摄像机、手机等拍摄训练过程,便将训练的作品提交给教师,由教师判断和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达到课内开花课外香的效果。

(二)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能够选择系统教学内容,并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势、社会形势和学生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面对当前的信息时代,教师可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顺利预习,在课堂中更加顺利地理解教学内容,在课后能够及时进行训练和复习[4]。因此,高校教师需调整常规教学模式,融合线下教学与线上学习,打造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建设高效的SPC和在线开放课程。第一,线上学习模式。教师可围绕着近期的教学内容,提供与之相关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更加顺利的進行预习,同时还要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开展线上交流活动,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借助演讲、朗诵、话题讨论等音频形式充分呈现出来。学生完成音频的上传后,教师需要进行深入点评,学生之间能够展开相互评价与交流;第二,线下学习模式。师范类院校的学生通常具有较为广泛的来源,也有部分学生课下始终利用方言与他人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应深入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语言特点,同时还需准确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与言语谈吐,利用课下时间针对长时间运用方言进行交流的学生进行交流并提出恰当建议,使其能正视自己的问题,树立规范的语言表达意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及时纠正,形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学生口语表达的可持续发展。

在课下教学模式中,也拥有非常多值得教师深入分析和研究的教学手段。第一,运用分层教学模式。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语言、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口语能力也因此具有差异性。在进行教师口语教学时,需要教师能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并根据学生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具有较好语言面貌,发音较为标准,交谈较为流畅的学生来说,教师无需刻意进行普通话的语音训练和教学,而是应当格外重视教师口语教学,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变得更加科学、规范和标准。针对层次稍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指导。针对普通话较为标准,但是较为内向,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格外重视思维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构建交流平台,逐渐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和表达的状态,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表达技巧。针对不具备较高普通话水平,交际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可格外重视发音训练和普通话训练,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一定发展和成长;第二,利用角色扮演活动。在教师口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在不同的情景中,学生需要认真分析不同角色的态度、情感和行为,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口语练习,最终实现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根据近期的教学内容,营造出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如,针对近期教学的内容,教师和学生就可互换角色,学生需要走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教师则需要坐在天下充当“学生”的角色,角色互换开展相应的口语演练活动。利用这样的方式,可大大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实现其口语能力的有效提高;第三,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则需要发挥学生的这一能力,给予学生适当引导,围绕着教学内容设计自主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不在局限于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思维,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而教师只需在恰当的时机给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学习计划,合理控制学习进度,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任务自选材料。在教师口语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根据近期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训练任务,提供多样化的训练内容,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开展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自主学习活动,保证学生能独立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教师还需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在完成教学活动后,教师还可开展反思总结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和自我纠正,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发音和口语方面的问题,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同步提高。

(三)研发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

为了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保证学生都能顺利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就需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师口语教学课程的理念;从教师岗位入手,坚持采用以测促训的方式,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口语表达训练;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校本课程,确定该课程的总体目标,即练好话、发好音、育好人。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材内容去编写合理的校本课程,如《教师口语案例指导》《普通话水平测试和训练》等,将该课程的内容分为三个不同的模块,再从这三个模块入手氛围多个不同的小项目,如音变训练、命题说话训练、声韵调训练、声音的修炼、音变训练、教学口语训练、讲故事训练、教育口语训练、演讲训练、教师口语训练等。这些都与普通话水平训练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其中讲故事、声音修炼、教育口语、教师口语等都属于一些提高型的训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遵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开展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训练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四)完善课程评价方式

首先,在教师口语课程的日常评价中,需要教师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5]。笔试考查的是学生的教师职业口语技能与一般性口语理论知识,考试则包括普通话部分、职业口语技能部分、一般口语技能部分;其次,课程评价需要采用人测和机测结合的模式,普通话可以采用机测的方式,这不仅可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自身当前的口语情况、口语水平以及各类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还能大大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使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学生、分析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是所有的测试都可运用机测的方式,诸如教学口语、一般性口语和特色口语的内容,就需要教师能运用人测的方式;最后,融合与调整评价体系,教师既要从自身的角度做出客观、系统的评价,还要开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组内成员的相互评价,这样才能保证评价内容更加完善和全面,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除了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外,教师还应当制定阶段化、常态化、系统化的评价体系,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分项目、分阶段的评价,将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检测成绩融合起来,实现全方位的详细测评。在课前的十分钟时间内,教师可开展日常检测活动。在第一个学期,教师可主要考察学生朗读作品的能力,在第二个学期课重点考察诗歌朗读。在完成一个项目的训练后,就可在用期末考核的方式,在第一个学期可主要采用命题说话的方式,在第二个学期可将重点放在演讲、讲故事、片段教学等方面。同时,教师还应当经常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内外的各种语言类比赛中,使其能接受和了解来自更多不同主体的评价,了解自己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在实践中更快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总而言之,师范类院校必须认识到教师口语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口语运用能力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全面分析和了解当前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情况,遵从活动趣味性、训练交融性、训练过程性、全员参与性、操作实用性等原则,构建更加系统和完善的训练模式,巧妙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杰.师范院校教师口语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00(002):140-142.

[2]谭忠良.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電子版),2019,000(011):199.

[3]叶静.提升教师口语课教学质量的最佳路径研究[J].教育观察(上旬),2019,008(008):13.

[4]李秀红.基于教师资格国考的高校"教师口语"课程改革策略[J].青年时代,2019,000(007):165-166.

[5]王薪惠.教师口语课中的理论教学研究[J].新丝路:上旬,2019,000(006):P.1-1.

基金信息:本论文是2018-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教师口语课程建设实践研究》(2018GJJG552)成果。

(作者单位:张家口学院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训练模式
多媒体技术在军事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中长跑的训练模式及方法
篮球运动中体能训练研究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模式分析
高校篮球队短期训练方法探讨
高中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微格教学训练模式研究
不同训练模式对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