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2-02-19 01:10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美术图像艺术

周 念

一、对视觉识读能力的认识

所谓视觉识读能力,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学习者对图像的解读能力,二是学习者对图像的审美能力,三是学习者对图像的运用能力。训练图像视觉识读能力需要很长时间,前提是学习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视觉感受力,在观察一个图像时,对图像中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对图像的基本构成、画面的内涵有基本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学习者需要把作品内容和当时的绘画情境、社会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相联系,进一步判断图像背后的含义,探究图像的深刻内涵,了解图像背后的故事。在观看艺术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蕴含的情感,并让他们把自己在图像中感受到的情感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交流,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1]。此外,教师可以向学生分享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更深的思考,发掘作品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作品传达的思想。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使学生形成清晰明确的创作思路,提高学生对色彩的理解程度,进而使学生自主完成美术作品。该方法能逐步深入地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视觉识读能力是基于社会学、历史学、美学、心理学等的更高层次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视觉识读能力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虽然培养学生视觉识读能力与教学生识字具有一定相似性,但视觉识读能力是一种识图能力,培养学生视觉识读能力需要以培养视觉认知能力为基础,使学生感知到视觉对象所有的视觉语言元素和意义。在视觉识读过程中,学生要具有从各种现象中辨别真假善恶的能力,对视觉对象的审美价值与内在意义进行评判,形成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正确审美观。在培养学生视觉识读能力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克服世俗狭隘的美学意识,树立具有高度开放性与包容性的审美心态,深入了解视觉对象背后的文化底蕴。

视觉识读能力的表现是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视觉对象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能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视觉对象的内涵和意义。在视觉文化语境中训练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绘画语言表现手法,通过绘画表现日常生活和自己的情感。这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抒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必要性

(一)视觉文化的普遍性对美术教学的要求

视觉文化是指个体通过特定的视觉文本去观照世界外物的生活方式。如今,视觉文化快速发展,社会进入读图时代,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受到社会关注,社会对美术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视觉文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变得非常重要。在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艺术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训练学习者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其能正确地对自身所处环境进行重新审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视觉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视觉文化的普及,教师在中学美术教学中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美术教学,不但要传授基础的美术知识,还应传授美术设计方面的知识,可以将学生喜欢的动漫渗透到教学中。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图像认知与建构能力的培养,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结合自身经验进行美术创作。随着人类视觉文化的不断发展,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结构、内容和方式等都有所改变,但对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依然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思维,让学生通过视觉识读,判断和挖掘图像的含义与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品位。

(二)视觉文化的复杂性要求学生具备视觉识读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在《形而上学》中谈道:“无论我们将有所作为,或竟是无所作为,较之其他感觉,我们都特爱观看。理由是:能使我们识知事物,并显明事物之间的许多差别,此于五官之中,以得于视觉者为多。”视觉文化是以图像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包括绘画、标志等静止的视觉图像,还包括动画、视频等动态的视觉艺术,以及多维融合的新视觉艺术。目前,视觉艺术以巨大的视觉信息容量促进了世界上视觉信息的传输,提高了人类获取信息的速度。此外,视觉信息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促进了消费。在视觉文化时代,面对日常生活中海量的、繁杂的视觉信息,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视觉识读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识别、筛选,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使学生在复杂的视觉文化环境中,对视觉信息进行更准确的识别[2]。

(三)多元文化背景要求学生具备视觉识读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视觉信息传播渠道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除传统的报纸、期刊、电视等传播媒介以外,还出现了一大批新媒体平台。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媒体平台能够促进各种信息相互交流。在新媒体时代,视觉文化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视觉文化日益丰富,人们可以通过软件使各种图像发生各种视觉变化,如变换色彩、产生动态光效等。

如今的初中生身处互联网广泛普及的时代,面对多种多样的视觉信息,需要掌握一定的图像视觉识读能力,捕捉、辨别各类视觉艺术信息,剖析视觉图像的成因和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在复杂的视觉文化环境中对视觉信息进行准确的识别。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正确“三观”非常关键的时期。对于学生而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唯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识读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策略

(一)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开展美术教学

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中小学生处于爱玩的年龄,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充满了浓厚的探索兴趣,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开展美术教学,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在观察认识周围事物时形成并运用视觉识读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注意周围的自然现象、生命现象等,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透过事物表象发现事物本质,经过不断的观察积累,使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提升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3]。

(二)结合视觉经验开展教学, 强化学生视觉理解力

视觉经验是人类的一种视觉心理图式,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图式虽然最初源自先天遗传,但是一经和外界接触,与外界条件碰撞,图式就会发生变化,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人们的视觉经历在不断丰富,从呱呱坠地开始,所有的视觉信号、视觉图形都已在人们脑海中累积沉淀下来,在头脑里进行加工,成为一种思维图式。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应尽量从学生的实际经历入手开展教学,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让学生“有话可说”,强化他们的视觉理解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呈现视觉材料,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开展美术教学,使美术鉴赏课程不再是以往的语言类课程,增添美术教学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增强学生视觉信息加工的能力,使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对学生进行艺术认知训练

学者艾斯纳在《论以修养为基础的要素教育》一文中说:“从认识上来说,艺术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复杂的。它要求对人的想象力、感觉力进行培养和训练,要求对象具有关注细微差别的能力,具有在某个课程或主题的创作过程中利用偶然现象的能力,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知道何时改变目标的能力。”视觉艺术欣赏者需要具有一定的视觉识读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需要对色彩、结构、绘图、设计等具有较强的感受力,能够从图画中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观点、思想。要想做到这些,需要进行艺术认知训练,了解艺术语言方面的知识。艺术语言是指艺术作品的语言表现方式,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媒介,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法,是作品外在的形式和结构。艺术语言包括肌理、色彩、线条、材料等,而一切艺术创作,都是画家运用艺术语言刻画艺术形象、营造意境的过程。具备良好的视觉识读能力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感知与识读视觉艺术,开展艺术认知训练,使学生通过艺术认知训练掌握艺术语言,辨别出艺术作品类型、风格,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

(四)结合前沿技术, 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代,将美术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美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拓宽了传统美术的边界,丰富了美术的表现形态,促成了美术创作、传播与消费的一体化,培育出数字美术馆、云展览等文化新业态,还促进了设计领域的升级。例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将美术知识以视频、音乐以及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现,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艺术作品,还能使课堂变得更具有趣味性,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在美术课堂中,视觉识读训练的目标是使学生积累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视觉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视觉信息的感受与处理能力[4]。

综上所述,视觉识读能力是基于社会学、历史学、美学、心理学等的更高层次的鉴赏能力,既包括对图像的解读能力,还包括对图像的审美能力和对图像的运用能力。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美术教学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是中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长远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此外,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是视觉文化的普遍性、复杂性对美术教学的要求,多元文化背景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视觉识读能力。如今是读图时代,中学生每天面对着繁杂多样的视觉资讯,需要具有视觉识读能力才能正确处理这些视觉信息,对视觉信息进行有效判断、筛选。因此,教师应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视觉经验开展美术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视觉理解力,对学生进行艺术认知训练,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审美品位,培养出具有高素养、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

猜你喜欢
美术图像艺术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