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理论下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

2022-02-19 03:20李颖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实验中学310015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课程

李颖(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实验中学 310015)

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言:素质教育提出了二十余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总体而言,各地区的成效还不平衡。自“双减”政策提出以来,浙江省落到实处,“让教育回归学校、让学生回归校园”的目标基本实现。省里对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因此更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并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必修课程,其涉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多项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真正参与的基础上,具有更强的综合能力。基于课程特点、教学目的与学生发展需求,探索以行知理论为支持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式与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

在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到较多的文化课程,与该类型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素养的科目,其以提升学生实践技能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具体来说,该课程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综合性

从课程教学目标来看,其不单一是某方面内容的培训与教学,而是将多种学科内容整合到了一起,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单会培养学生的意识、精神,更会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该课程具有综合性特点。

2.实践性

与其他科目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是一门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科目,因此其会通过让学生体验,实现从理性认知向感性认知的转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会涉及劳动、科学实验、技术等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也会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情况。

3.开放性

该特点是相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内容而言的,课程以打破统一、传统和固定为整体教学理念,通过设定开放性主题、选择开放的活动场地等形式,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突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视野受阻这一教学困境。在提高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地灵活程度的同时,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让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想象力、应用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

二、陶行知理论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策略

1.营造生活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营造生活氛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同时也可以创设出轻松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探究积极性。在陶行知理论下,为了使课程教学效果更理想,教师就要充分挖掘生活氛围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并找寻营造生活氛围应采取的操作。

例如,初中教师在开展《生活与环境的关系》课程内容教学前,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教师应制订出明确的教学计划,并以学生当前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为参考,利用好生活物品,为学生创设出生活情境,营造出生活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中有熟悉感,更愿意参与实践活动探究和交流,从而找出环境对于我们当前生活和日后生活会产生的影响,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后,能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工厂排放污水的视频、行人随处乱扔垃圾的图片,并告诉学生未处理的污水对植物、河流产生的影响等。也可以为学生在班级中创设街道情境,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现随处乱丢垃圾的行为。通过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日常中能够见到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生活经历以及所见所闻,进而使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影响着环境安全,要想解决环境问题,每一个人都要做出努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同时,也使其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2.更新活动方案,遵守以生为本原则

陶行知理论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时,教师更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学习与探究地位的重视,通过及时更新自身教学观念与活动观念,让学生进行实践与体验,真正让学生成为实践探究的主体。基于对学生群体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更感兴趣。为此,教师要及时更新活动方案,通过积极开展实地观察、游戏竞赛、社会研究、社区活动等类型的活动,让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更为浓厚,从而可以参与其中。

在遵守以生为本原则进行活动方案更新时,教师需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学生对活动内容感兴趣程度。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且有一定了解的内容为核心进行实践探究,避免学生由于对相关内容毫不清楚而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第二,实践活动安全性。虽然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感兴趣程度更高,但是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健康安全问题,避免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受到伤害。第三,实践活动细节。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可以在参与活动中产生新的观念,也具有新的经验。第四,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引导形式。若直接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则容易产生无研究头绪的问题,若给学生提供过多资料和指导,则降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为此,教师必须把控好教学形式,可以借助讨论、小组合作研究、提问等形式,帮助学生确定思考和探究方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实践探究效果。

3.鼓励学生提问,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是一个不断研究、找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初中阶段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过程中,由于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特点,因此会涉及学生尚未接触过的内容,此时学生一定会发现问题,但很多学生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多会选择沉默,不敢表达自己在学习与实践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表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遇到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有勇敢地提出问题,我们才能够解决问题,帮助我们成长、收获更多的知识”,并在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后,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中质疑。在学生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相关问题后,教师要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提供动手操作机会、引导学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可以真正成为学生实践的课堂,进而具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课堂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电动玩具,这不仅更符合学生当前的成长需求,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小小发明家”,促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在制作电动玩具时,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电池是怎么供电的”这一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和电池以及发电有关的资料、视频,让学生能够自己借助资料寻找答案,让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化与具体化。

4.实现家校合作,优化实践课程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突破学校、课堂与教材的限制,在空间、时间、学习范围上都强调开放性,也更注重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实现家校合作,让学生能够跳出以教材为主的学习圈子,走出教室与学校,在自然、生活以及社会交往中学习。

例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进行社区服务,让学生从志愿活动中任意选择,并通过与家长沟通的方式让家长鼓励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家、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形成尊敬别人的意识、产生秩序意识、认识到知识与共享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行动中具有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服务社会的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也让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支持与帮助下,更愿意服务社会、关心他人、服务他人,并具有更强的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5.利用报告形式,整合实践活动结果

在综合实践活动推进与实施过程中,学生势必学习与掌握到知识,但若学生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联系,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无益处。基于此,教师就要注重学生对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通过让学生以更专业的报告形式展示成果,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再次回顾实践过程、强化知识记忆;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文字编辑能力等,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可见,在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报告形式整合活动结果。

例如,在完成“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主题探究后,初中教师就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总结,并让每一位学生递交一份实践活动报告,在报告中需要有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两大主要内容,让班级学生有整合的方向。小组在写报告前,第一,梳理清楚探究活动流程,该过程要保证全面和细致,避免落下任何环节;第二,收集实践活动资料,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哪些环境污染图片、环境对生活产生影响的例子等。借此让学生在回顾中复习知识,从而实现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深化培养;第三,分析与整理活动资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哪些资料属于相类似内容、从哪些资料中可以获取到什么信息,借此强化资料与成果之间的联系;第四,以书面形式呈现实践活动报告,其中要明确表示出环境对于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健康的环境会保证人们生活品质,而恶劣的环境会滋生更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不便。同时,也要在报告中呈现出探究环节和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通过让学生编撰报告,使其对活动意义、内容、流程和结果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6.拓展活动主题,丰富实践活动内容

行知理论更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和行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参与和行动来掌握知识、提升技能。为此,初中教师就需要考虑学生对何种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感兴趣,从而在拓展活动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要想有效拓展活动主题,初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活动。首先,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当前成长阶段,在课堂导入时,展示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动画、图片等,以此为引导,让学生更专注于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进行感知与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可以在发散思维的同时,对于所呈现内容有更新的想法和质疑。其次,以教学为导向,帮助学生分析他们所提出的观点,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的想法为核心,进行主题内容的挖掘和延伸,最终确定出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活动主题。

例如,初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地方美食”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如武汉热干面、湖南臭豆腐、河南胡辣汤、南京鸭血粉丝汤、新疆大盘鸡、兰州拉面、西藏酥油茶。同时可以配合当地的景色,分析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对哪一个地方特色更感兴趣,就能以该地方美食特点作为课堂切入点。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在给学生讨论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该地区的了解信息,包括该地区省会城市、周围都有哪些省、自然地理条件如何等。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而且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该主题学习中收获更多知识。

7.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小组合作探究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们也进入了信息时代,在教学过程中也积极引入了信息技术。在此背景下,是否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决定着教学效率与质量。为此,要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基础上,优化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更多的信息和内容,并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以课堂所呈现的丰富资源为支持进行组内合作探究,最终在实现信息整合与优化的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团结协作能力与探究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教育平台,借助微信群、QQ群、虚拟实验室等平台,让学生可以在课后时间继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在实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的同时,使学生可以收集与整理更多综合实践活动资料,也使得学生在互动交流与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以行促思,以思辅学”,最终更好地完成综合实践活动。

例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人像摄影”主题活动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人像摄影特点与技巧,教师可以在合理进行学生分组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理论的人像摄影基本类型,即人物摄影与肖像摄影,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类型摄影的特点与要求是不同的。在具体实践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育平台收集、整理、分享相关的摄影信息,让学生小组确定好本组的摄影类型,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通过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在实践中拍摄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完成人像拍摄学习。

三、结语

对于初中学生成长和发展来说,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具有重要且长远的意义。基于行知理论价值,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参与程度,通过营造生活氛围、创新实践活动、进行家校合作、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有效更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在实现和其他科目融合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动力和热情,促使学生在学习与参与的过程中身心愉悦且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课程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