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DT干预模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中救治价值分析

2022-02-21 13:50李艳红
智慧健康 2022年31期
关键词:多发性生存率科室

李艳红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800

0 引言

急性多发性疾病通常是指患者因同一原因导致机体出现两处或两处以上的组织或者器官的严重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死亡率较高,若不及时采取救治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生命危险,影响预后[1]。临床通常采取常规的干预模式,其中包括对于病情的判断及评估,及时开展急救干预工作,但患者的分诊时间较长,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2]。基于多学科联合会诊治疗(MDT)模式是通过融合整体的医疗资源,包括多个学科的专家,形成固定的小组,提出诊治的临床意见,对患者早期行干预创伤控制性的手术,缩短前期所耗费的宝贵时间[3]。该模式已用于呼吸系统疾及脑外伤疾病中。基于此,本研究是将此种干预模式应用于急性多发性患者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本院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5~60岁,平均(51.36±5.2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0例,打击伤10例,高空坠落伤5例;主要损伤部位:胸腹联合伤5例,多发肋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5例。观察组男16例,女9例;年龄45~60岁,平均(51.39±5.2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8例,打击伤10例,高空坠落伤7例;主要损伤部位:胸腹联合伤4例,多发肋骨折18例,股骨干骨折3例。上述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诊断确诊为急性多发伤,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4];②伤后至入院时间<12h;③均为外伤所导致的受伤。排除标准:①基础疾病较为严重;②入院前在其他医院就诊过;③伴有恶性肿瘤。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 在救治时为患者开设绿色通,接诊后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病情与医生的医嘱进行合适的治疗。

观察组予以MDT模式干预模式:①成立项目专题小组根据急性多发性患者急救照护特征集结不同科室的专家进行讨论;②分诊评价流程,首先需要提高分诊台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提高知识储备,这对于不同的急性多发性患者的临床表现能够基本掌握,医护人员在早期询问时需要做到快速评估,及时通知,正确引导患者及家属;③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多学科协作的干预以时间为标准,以救治程序为质量的衡量标准,对患者实施标准化、系统化的救治,团队成员在救治过程中保证各部门相互协作,紧密连接。优化抢救流程,对医护人员实习责任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减少不必要失误的出现,对病情的恶化程度进行第一时间的判断,为医生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④治疗方案:为急性多发伤建立专门的绿色通道,使用特殊标志检查患者,由急诊协调护士询问患者的受伤过程及受伤原因评估病情,通知各科室当日级别最高的值班医生,MDT团队需要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出血部位等进行多方位的评估,重点保护呼吸道的通畅,在救治的过程中,心肺复苏,伤情的评估以及紧急措施需要同时进行,明确急救关键环节中的责任和分工临床过程中的流程,并事先遵守医生的命令负责药物的配置,由分诊协调护士配合联系各项检查、多科室会诊及通知手术室准备手术等;⑤多学科协作团队每周开展多学科协作会议。完成下列基本内容:首先建立详细的救治流程,通过评估决策及结果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做好急性多发性救治持续质量改进。除此之外,需要医护人员规划急性多发性疾病的整体救治方案,确保各部门能够服从指挥,共同达到目标。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急救诊疗时间:比较不同干预方法下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

(2)生存率:干预期间统计生存的总体人数。生存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等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生存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诊疗时间对比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诊疗时间对比(,min)

表1 两组患者急救诊疗时间对比(,min)

2.2 两组患者生存率对比

观察组生存率为23/25(92.00%)高于对照组生存率为16/25(64.00%)(χ²=5.711,P<0.05)。

3 讨论

急性多发性损伤通常是以交通意外,工程事故为主的创伤,患者病情通常较为复杂,脏器及组织受到严重的外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病情发展急,死亡率较高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紧急处理和治疗,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5]。常规急救干预模式,患者在接诊与分诊的评估时间较长,耽误了救治的黄金时间,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6]。因此,探求合理的急救方法对患者的预后较为关键。

MDT干预模式是近些年来国际上提出的较为重要的医学干预模式,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强化传统经验式的干预模式,逐渐转变为小组形式,从而推动整体医疗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推动医疗体系中多学科交叉的快速发展[7]。同时提高了干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专业能力,对所在的成员接受系统的培训以及考核,每个人的急救知识以及协作意识逐渐增强,参与救治的人员目标明确,并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变化,采取合理的措施,同时能够与其他科室的人员尽早沟通,避免黄金时间的浪费。

本研究中,观察组急救诊疗指标(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率为23/25(92.00%)高于对照组生存率为16/25(64.00%)(P<0.05),表明基于MDT干预模式可缩短急性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诊疗时间,提高生存率。MDT干预模式通过医院各部门的调动,整合不同科室的专家共同制定合理的方案,对于急性多发性患者的救治,避免因就诊,转运,等待造成的时间损失。高效协作是实现优质治疗的保证,对患者的病情评估诊疗,干预决策到医疗诊断,每个环节达到无缝衔接,为抢救患者赢得最佳时间[8]。同时依靠集体协作能力,将被动接受医嘱逐步转化为主动抢救,通过同步执行不同的急救措施,尽可能的缩短抢救时间,将抢救流程达到最优化,从而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程需围绕患者的病情展开干预及救治,从而建立完善和规范的抢救模式,提高抢救成功率[9-11]。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多发伤患者实施MDT的干预模式,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提高生存率。

猜你喜欢
多发性生存率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爱紧张的猫大夫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