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红色乡土教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2-02-21 00:30林兰梅
新教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乡土家乡红色

林兰梅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可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好当地的红色乡土教育资源,以学生身边的历史故事激发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是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思政教育的手段。如何将红色乡土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互融合,以促进学生学好思政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具体教学中,笔者积极尝试,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一、整合资源,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有机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相关主题。福建省永泰县教师进修学校编著的乡土读本《红色永泰》,包含了革命历史文化、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等重要素材,能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紅色永泰》读本立足于永泰红色文化,结合地方特色,介绍了永泰县历史上的红色事迹。从时间维度上,本书涉及建立党的武装到抗日救亡运动;从内容维度上,包含永泰红色英雄事迹、革命历史遗址等。它们能够激发学生了解家乡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的热情。

《课程标准》在对第三学段(5~6年级)制定的课程内容要求中提到,要求学生“能够讲述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的名称由来,热爱人民军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我们整合《红色永泰》乡土读本中的学习资源,将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与乡土读本的内容相互结合,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家乡历史的过程中耳闻目睹红色文化,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代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树立对人民军队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意识。

二、善用媒体,让红色教育更鲜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他们对于以视频、图片等形式表现的信息更加敏感。因此,教师可以用好红色乡土的媒体宣传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将多媒体作为一座桥梁,架起道德与法治教育和红色乡土文化的相通之路。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时,教师可以用永泰县的宣传片作为导入,用精美的画面和详细的解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视频和图片解说,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建设历程、历史上出现过的知名人物、家乡的风景名胜、节日习俗、传统美食等知识。之后,教师再利用《红色永泰》读本中的红色历史故事,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到家乡先辈们建设家园之不易、努力奋斗之艰辛,借此培育学生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树立学生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的高度使命感。

三、创设情境,让红色精神入心间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精神内核。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化教学的方式,结合当地的红色乡土资源,创设具体的历史场景或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经典故事表演重现、诵读革命家经典作品等形式进行深入实践,使学生走入模拟的情境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通过情境演绎去接触红色文化,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接受红色教育精神内核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故事的表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学历史。如《红色永泰》乡土读本中的“东山寨反击战”故事,记载了1935年闽中红军游击队革命队伍不断壮大期间进行的一场重要战斗,该战斗为清除反动势力、巩固军民基础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介绍事件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事件脉络,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经过;接着,可以邀请部分学生分饰不同的角色,进行情境再现,还原当时的历史,让学生在表演中更切身地感受到我军的英勇无畏,更好地让学生接受红色教育。

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内涵。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也至关重要。创设语言情境,就是通过语言表达将乡土文化融合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诵英雄人物的红色故事、演讲历史人物的榜样力量,以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展现具体情境,将红色文化带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从而让学生内化红色文化精神。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四、放眼社会,让学生结合校内外资源领悟红色文化

《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应该“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创新教学模式,凝聚家校力量,把红色文化请进校园滋养学生,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国家历史。

在“把红色文化请进校园”方面,我们邀请一些老革命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近距离地和学生讲述他们所经历的革命故事,或是邀请学生的爷爷奶奶进课堂,讲述他们年代的家乡发展情况和具体生活细节,让学生从历史视角了解我们伟大的国家这几十年来发展速度的迅猛,发展成果的来之不易。

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物,瞻仰英雄人物纪念碑,参加红色文化宣传活动;走出去看一看家乡的山,踏一踏家乡的土地,听一听家乡的故事。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这一单元时,教师除了介绍家乡当地的风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还可以融入乡土文化教育,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请学生课前到资料室、科技馆等场所,梳理家乡在经济领域的发展历程,再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共同进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历史维度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迁,也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与家乡的不断发展要靠许许多多个体的努力奋斗,国家的未来发展重任肩负在当代少年儿童身上,应该把个人的发展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努力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总之,挖掘、运用好红色乡土教育资源,在具体教学内容中注重将家乡情与报国志相融合,让学生从小养成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是每一名教师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应该认真挖掘红色文化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共通之处,积极将红色乡土文化融合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让学生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树立起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意识。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泰县樟城小学)

猜你喜欢
乡土家乡红色
红色是什么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红色在哪里?
乡土中国
追忆红色浪漫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