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民族器乐关键在于提高文化自信

2022-02-23 13:31何兰
河北画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器乐认同感民族音乐

何兰

(作者单位:天津市和平文化宫)

一、民族器乐的“式微”呼吁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西方外来音乐文化在带给人们新的视听感受的同时,也给民族器乐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新的挑战面前发展日渐“式微”、现状不容乐观,与西洋乐器相比,民族器乐不受重视的问题比较严重。无论是在课外学习的课堂、业余器乐考级中,还是在专业艺术院校招生时,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再去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在非遗普查中我们发现,民族器乐中的许多品种和曲目有的已经出现了断流,有的濒临绝灭。与之相对照的是,西洋音乐、港台音乐和流行音乐备受社会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四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各种演出场合对民族音乐的冷落,各种媒体的推波助澜,等等。面对民族器乐日益被边缘化的情况,我们要站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审视民族器乐发展,紧紧围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贴近群众需求,创作更多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精品经典,重塑民族器乐的影响力、传播力。

二、民族器乐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琴棋书画历来是中国文人品位的象征,而琴是首位,在数千年的时间内,它是华夏文化的存在形式,足见中国民族器乐的重要性。随着一曲《流水》被美国“旅行者”宇宙飞船带上太空,“中国琴”已经广为人知,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一种鲜明的文化符号。

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留下了十分宝贵的音乐遗产。民乐对于加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的民乐曲可以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包括民族器乐在内的民族音乐植根于本民族的生活和历史之中,很多民族器乐曲都是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宣泄着人们或欢喜或悲苦的情感。我国民乐以内涵意境见长,讲究平和、平衡,当中所包含的内在哲学思想,提倡亲善、爱民、爱物的伦理道德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稳固起到了独到的作用。

当然,这里所说的“琴”应当是几千年来我国的器乐的统称,不只是指的“古琴”或者“瑶琴”。也应当包括“编钟”“号角”等宫廷祭祀典礼乐器、笙管笛箫等吹奏乐器、“二胡”“高胡”“板胡”等弓弦系列乐器、锣鼓铙钹镲钵等打击乐器。这些乐器最早进入人们生活,并长久占领着古代先民的精神世界,起到了凝聚民心、抚慰中华民族共同心灵、振奋华夏斗志的重要作用。“乐”如此重要,以至于孔子将其与“礼”相提并论,整个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礼乐文化”。在网络上搜索“礼乐文化”相关解释相当完备,大致是说,只有知道“乐”才会懂得“礼”,不重视“乐”的普及与提高,就会影响到国家政治制度确立,就会形成“礼坏乐崩”的局面。

在当今这个多元、多样、多变的世界里,我们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就需要牢固的“身份意识”和清醒的“民族认同”,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面对这一历史使命,民族音乐工作者应当责无旁贷地成为弘扬民族音乐、振兴民族器乐的主要阵地。我们要发挥民族音乐的优势,通过一首首民族气派、民族风格的乐曲,陶冶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

增强民族认同感,有很多举措,其中对于民族器乐曲的认同占有很大的比重。就像《蓝色多瑙河》之对于奥地利、《贝多芬交响曲》之对于德意志、《柴可夫斯基交响曲》之对于俄罗斯,每一个民族都有对于自己音乐的依恋感、信赖感和融入感,长期的浸润就必然会形成民族的认同感。

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也是如此。远的不说,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器乐曲曾经有过相当繁荣的发展时期。好的乐曲浩若烟海,二胡合奏曲《万马奔腾》的豪放、辽阔,笛子独奏《姑苏行》的婉转、秀丽,板胡协奏曲《大起板》的高亢、奔放,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的明丽、清新,柳琴独奏《春到沂河》的活泼、欢快,古筝独奏《战台风》的催人奋发、民族管弦乐《大寨红花遍地开》的声势浩大……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这些民族器乐曲的耳濡目染,会产生对于中华民族由衷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就会对民族的认同感打下深厚的情感基础。

从国家层面来看如是,在人际关系上来看也如是。在历史记载或者诗词歌赋中,民族器乐始终是人们心灵相通的纽带和桥梁。像“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歌颂的友情与信义、“竹林七贤”创造了“阮”、《琵琶行》描写的千古情。据专家研究,中国的器乐就其种类形制繁多来说,位居世界各民族器乐之最。其传世的乐曲汗牛充栋。中国的民族器乐比世界上任何文化现象都毫不逊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遗留了辉煌的音乐文化,我们必须充满自信力,完全没有必要在西洋的交响乐面前低下高贵的头!

三、自信来自于民族器乐的科学内涵与艺术价值

我们敬重中国的民族器乐,不仅因为它有着辉煌的历史,更因为他们的具有符合音乐规律的科学内涵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艺术价值。

(一)关于科学内涵

重视民族器乐,并不是抱着祖宗的大腿不放,像“阿Q”一样津津乐道于“我祖上比你阔多啦”,而是因为我国的民族器乐本身具有科学性。它们可以记录历史,同样可以描绘现在。可以打动历代的先民,更可以激发现在的中国人和今后的“后浪”们。

要克服那种认为民族器乐不科学,落后于时代等观念,提高民族器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人们的旧观念里,传统民族乐器的制作、发声等不如西洋乐器科学,应当予以澄清。

前几年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觉得很有道理。大致是说,我们不能仅仅对于西方音乐顶礼膜拜,更应当看到民族器乐的科学性。不能认为西洋乐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系统的西洋交响乐代表了近现代材料、机械、仪器发展的水平。而中国的乐器只是农耕文明的表现,是手工业劳动的产物,必然会被淘汰。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说法。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对于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守护与执着,便会失去初心,甚至迷失自我。

一些人指摘中国的民乐是“五声音阶”不如西方的“十二平均律”。这又是道听途说的狭隘之见。中国的音乐理论本来就是“十二平均律”,这在典籍式乐器“编钟”上已经有充足的体现,我演奏的琵琶也是这样,六相、廿四品,构成了科学的音律系统。《史记.刺客列传》中提到的“风萧萧兮易水寒……”“遂为变徵之声”讲的就是在“宫商角徵羽”的“五声音阶”中,存在着“变徵”,即“C”调中的“4”。同样,还有其他的“变”声存在。这些“变声”便是中国音乐系统中的“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基础。

经常受到攻击的还有中国的管乐(笙、管、笛、箫)。总有人拿它们与西方的管乐(长笛、黑管、小号、圆号)相比较。比如认为,一把长笛就可以演奏出各种调式的乐曲,显然要比竹笛“科学”得多。我认为,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竹笛的多样性才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竹笛世界”。竹笛分口笛、鹰笛、梆笛、曲笛、高音笛、中音笛、低音笛。其构成的广阔音域,甚至超过88 个键盘的“音乐之王”钢琴。进而,正是竹笛的多样性,才能够形成它音质、音色与风格的多样性。这是长笛所不能企及的。另外,长笛的按键式构造似乎在“音准”方面比较讲究,但,正是由于按键的存在,妨碍了它的演奏速度。也因为无法进行“抹音”“揉音”等技巧,而使它无法表现一些地域风情较强的乐曲。反过来,中国的竹笛却可以自如地演奏像《霍拉舞曲》《野蜂飞舞》《快乐波尔卡》《云雀》等各国不同风格的乐曲。

这说明,西方音乐中的一些乐器往往会有很多“特长”,但这种“特长”往往又会形成“特短”。我们音乐工作者大可不必妄自菲薄。

更何况,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很多的民乐演奏家和乐器制造者都在不断地尝试着改良我们的民族乐器,使其更加能适应当代技术和乐曲的发展,展示乐器的独特魅力。加键笙、加键唢呐、柳琴、402 型扬琴、阮族等乐器的改良和研制逐步丰富了民族乐器的表现力。

这些都说明,目前我们手中掌握的民族器乐是科学的,具有拨动心弦、激动人心的能力。一种乐器,只要能够达到上述目的,就应当具有与之相符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地位。

(二)艺术价值

表面上看,一架钢琴或小提琴要上万元,而二胡、葫芦丝则几百甚至几十块钱就能在街边商贩处买到一只。一些少数民族乐器更不用说了,布依族乐器木叶就是树上采回来的叶子,用水浸泡后就可以演奏了。似乎,民族乐器给人的感觉就是:便宜、粗糙、简单,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他们档次低、没价值。这里是一个观念上的误区,便宜并不代表没有价值。已经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声音抑扬顿挫,宛如天籁,我国古人赋予了这件乐器中国传统的天、地、人和自然的哲学思想,其音韵和含义远远胜过西方交响乐的金属质感,岂能说没有价值?

据说,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到瞎子阿炳的原始录音后曾经泪流满面,表示“这是需要跪着听的乐曲”,就因为中国的民族器乐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价值,这和西方经典音乐同样伟大。中国民族器乐的伟大之处不仅需要小泽征尔这样的指挥家理解,更需要广大听众和音乐爱好者理解。

我是一名琵琶演奏员,深知手中这把琵琶的分量。很多盲目崇拜西洋乐器的人往往攻击中国的民族器乐“没有和声”。其实,这只是针对于“二胡”“竹笛”等少数乐器而言的。实际上,中国的民族器乐从诞生那天起,就十分讲究“和弦”。比如“笙”是和声乐器,而同是“管乐”的西洋长笛、小号等没有“和声”。琵琶是典型的和声乐器。我独奏《十面埋伏》时,就是利用“和弦”效果,四弦、十指共同运作,营造出千军万马鏖战沙场的宏伟气氛。每当我演奏时都会觉得身后有着一个庞大的乐队,充满豪情。这是西方“提琴”系列无法比拟的。

“中国琴”声音宛如天籁,其音韵和含义完全可以比肩于西方交响乐的金属质感,这样的艺术价值,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会为之自豪!

四、增强自信力必须让民族器乐接地气、有人气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民族器乐的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举办的许多国际会议就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比如,从敦煌壁画中提炼而出的餐具花纹、刺绣剪纸工艺,特别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琴、簘、打击乐等在灯光、舞美的配合下与中西方舞蹈结合起来,让观众耳目一新,既展示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又让世界看到了与时俱进、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展示中国的民族器乐,足以见得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传统音乐文化之重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政府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在政府引导下的宣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政府能在政策和经济上加强对民族器乐的鼓励和支持, 合理利用其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宣传力量, 定能使中国民族器乐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要提供平台,使民族器乐演奏成为一种时尚

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却一直没能壮大起来。 民族器乐大师往往很少被普通大众所熟知,民族乐团也不多见,民族器乐演出也很少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得不到民众的支持也就缺少资金,也使得民族器乐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就天津市来说,虽然民乐的群众基础相对好,但对于民族乐团乐器、排练场地人员编制以及创作等的投入远远比不上交响乐团。十几年前“女子十二乐坊”的成立就让人们眼前一亮,靓丽的形象包装,融合舞姿的演奏,加入电子配乐的悦耳旋律,在世界上刮起了新民乐的风潮。实践证明,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借鉴多种艺术形式形成多元化发展并坚持东方特质,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器乐成为一种时尚。

总之,我们要提高文化自信力,为民族器乐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只有努力发展好民族器乐,我们才能更好地展示我们的民族精神,从而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器乐认同感民族音乐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