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域下新疆中小学美术教师“转型”发展研究

2022-02-23 13:31石妙春杨冰清
河北画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育美术课堂

石妙春 杨冰清

(作者单位:1.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新疆喀什伽师县第二中学)

一、美育概述

“美育”(又译审美教育、美感教育)这个术语是二十世纪初从西方语中译出,1906 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1912 年蔡元培的《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和1917 年《以美育代宗教说》等论文中,把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美感教育、人格教育、道德教育,特别强调了陶冶情操和道德内化的意义。

总书记在2018 年8 月30 日给中央美术学院的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中说: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加强美育工作,做好美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将促使我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重新思考美术教育的本质。

二、美育现状

由于笔者长期参与全疆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国培、区培和州培训项目,从整体上看新疆基础美术教育各地州学校发展极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一是区域内美术教育存在着差异。新疆东疆和北疆地区基础美术教育不论是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教学环境、教师方法、教学模式、交流学习的意识等方面都优于南疆。二是有些学校让美术教师教授其他课程的现象尤为突出;三是对于新课改的目标、理念把握还不够准确或理解不够深入,无法使素养教育落到实处。四是美术专业教师匮乏,一些中小学学校美术课由非美术专业教师完成或纯粹不上美术课。五是教学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六是教研活动比较少。部分地区美术教研活动难以开展,甚至在一些地区没有专门的美术教研员组织教研活动,而是有其他学科的教研员替代美术学科的教研员象征性的传达美术活动。七是缺乏交流互,特别是缺乏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观摩、研讨和学习的机会,使得新疆基础美术教育对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新的艺术形式的了解、认识和转变相对滞后。

基于以上情况,为顺应新时代美育的精神和理念,促使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教师作为课程计划的实施者,是当前实现美育教育的主要桥梁,教师转型是未来新疆基础美术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做到全方位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文育人的转型

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增强对我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传承与认同。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不应当局限于教材内部,而是应该利用课外的知识进行丰富,拓展学生的视野,将中华文化精髓融入美术教育教学中,激活潜藏于学生内心的文化基因,树立正确的文化观,通过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美术学习,不仅可以用美术作品美化生活,还能用美术语言表达和交流”,[1]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表达和心灵的净化。

(二)大数据教育的转型

在当下,随着机器学习、大数据、基因技术和计算机能力的发展,人工智能领域迅速在各个领域中展开应用与实践,这种全球化的进程对我国民族文化带来很大冲击的同时也对我国基础教育带来深刻变化,使我国基础教育将面临着衔接、融合的巨大挑战。例如:在2018 年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全面提出智慧教育、信息化2.0 教育、互联网+教育等全新模式,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及时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美术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平台的作用,一方面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专业能力,加强对于课程标准学习,另一方面应该立足课堂及时调整和创新美术课堂方式,让美术课“活”起来,让学习美术成为一种享受。

(三)对美的理解转型

从“视觉艺术教育”的角度理解“美术教育”的功能。以往的美术教学过于关注学科本身,侧重于技法教学,美术学科的重情感、重个性与重创造的特征未能够充分体现。从视觉艺术教育的角度可以对应艺术学科的分类,能够体现跨学科的特征,有利于教师拓展思维,改变教学模式。

从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美术课程中,涉及四个领域的内容,既包括纯粹艺术绘画、雕刻、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也包括工艺、设计等实用艺术”。[2]涵盖了视觉艺术的内容,视觉艺术培养的相关技能,能够适用于很多非艺术领域。

如,“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强调作品中要倾注自己的感情和观点,而不仅仅是完成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件,如果懂得在作品中表达个人观点的学生可能会成为不错的作家”。[4]视觉艺术教育使学生富有创意和理想、美感和美德、协作精神和全球视觉的能力。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不同,只有健康的美术教育,才能引领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美术的乐趣,锤炼学生好学愿学的意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从教到学的范式转型

从教到学的范式转型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轴,课堂内外的学习样态正在发生变化,教师需要成为学习设计的专家。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形式有很多种。目前,国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有“导学单”“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先学后教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人本主义和学习基础素养的视角下,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动机、主体地位、和谐的课堂关系和氛围,我们该如何构建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见解。

1.融合美术学科关键概念和素养目标

在美术教学中主要是将关键性的概念进行提炼出来, 翻转美术课堂激活自主乐学的兴趣,让课堂变得富有趣味性,方便容易操作。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评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层制定学生的素养目标,可以采用询问、记录、观察、摄影等多种形式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客观行为进行评价,同时还要收集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

例如: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力是在会学习、会思考、会质疑中形成的,教师在进行设计学期、单元、单科的教学目标时首先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学习目标中体现了美术学科的什么关键能力和概念?二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什么?三是学生将用怎样的方式来学习,学习中可能会积淀形成怎样的心智习惯?[3]把美术学科关键概念作为主要目标,通过研读美术课程标准及教材,对应每一个学段的关键标准,分析和确定每个学段要达到的能力和概念,以此为支架再回到教材中,拓展另一个概念或能力,教师需要设置不同的情景和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达到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在进行关键概念和能力的确定时,教师要考虑单元整体设计和课时目标设计的关系,重视知识的前后意义联系,这样才能比较从容地处理好教材,有助于建构学生的美术学科的知识体系。

2.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任务设计

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任务能够促进个体和群体学生的学习、思考。在美术课堂中有几个误区,一是课堂提问笼统不具体,如,大家在这张作品中看到了什么?问题不是具体地指向作品用了什么色调?哪种构图?属于哪种题材?哪种类型的画?运用了什么材料?因此,教师在提问任务中要有具体指向性和分析性。二是在整堂课的活动导向设计中,只动手不动脑,导致学生的领悟和收获是短暂性和偶发性,不能使学生在智力上获得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任务,首先是提升任务的思维挑战性,通过两两、四人、全班的多种类型的群体学习促进课堂生态。通过辨析性的问题、操作性的活动,比如让一年级的学生认识直线、曲线、弧线,教师可以提前画好不同的线条,把学生分组,学生通过走线条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线条具有的不同特征,再根据自己对不同线条地体验画出以线为主题的作品。其次,给学生探索新知与反思旧知的时间。教师做好前测与后侧任务,是学生在新知探索阶段形成自我探索、发现问题、沟通讨论的思维习惯,在旧知反思阶段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讨论和反思错误的或不确定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自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发现自己认知上的盲点,建立和发展学会学习的能力。最后,通过设计一个单元的1-2 个挑战性任务来带动整体单元的学习,以此能够解决由于课时有限不能充分学习的问题。

(五)从单课独立向大概念+基本问题教学模式的转型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美术教学不是单一的传递知识,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习惯于单科教学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致使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较低,学生美术学科素养提升缓慢。科学合理的应用大概念+基本问题的模式转变,一方面便于教师有一个总括性目标来引导教学,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把离散的知识与技能相互联系在一起。

例如: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岗下中心小学陈艳老师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彩墨世界》之生活的创想一课中,大概念为:如何运用中国画语言表现自己的创想,体验生活的乐趣。基本问题为:1.中国画的工具有哪些?水墨与彩墨的区别是什么?中国画都有哪些画家?不同的朝代中国画有哪些特点?2.中国画的语言是什么?3.中国画的技法有哪些?4.中国画如何运笔运墨,不同的运笔用墨会产生怎样的画面效果?以大概念+基本问题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大脑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组织、模式化,以及在概念层面上将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并能支持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各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解美术班教学大概念设置基本的问题,以情景教学为辅助轴进行导课,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采取由易到难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美术课程的素养学习,提高认知水平。以此来打破单一学科教学,对各学科知识进行组织管理,在各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不断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把所学知识能够应运到生活中,做到学而致用。

(六)深化与延伸在岗教师培训体系

教师是美术教育最基本的保障,各地区教育部门以及学校要提高思想认识,从教师终身发展的角度去看待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逐步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专门设置美术教研员,采取“地区县乡村”四级管理体系,加强美术教师之间的交流交往,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活动,完善美术教师培训体系,紧跟时代要求开展一些有效的培训内容。

例如:通过线上(网络研修)与线下(培训、教学研讨、教学观摩、专题讲座)多种方式,逐步构建中小学美术教师与时俱进地美术教育观、完善的知识结构、综合的教学、教研能力,做好美术教学中的“人文性”、“生态性”,和“灵活性”,“使教学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不断地吸收新的信息,促使系统中所有元素、单元和关系都处于不断重组、建构和“生长”的动态过程中,保证教学活动处于发展和更新的状态”。[4]

(七)加强交流互动

根据新疆实际情况,加强丝绸之路经济沿线城市学校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共同探索构建科学的“视觉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使新疆基础美术教育紧跟时代步伐,有效促进新疆基础美术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例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援疆作用,搭建疆内与疆外美术教育的交流平台,同时也可以采取南疆与北疆结对联盟、各地区内学校联盟的形式,大力推进美育进程,定期举办美术教学技能大赛、教学大赛、学生书法大赛、教师学生美术作品进社区等活动,加强各学校与学校,社区与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让教师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成长。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各地区要善于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地域间学校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感知美的真理,才能继承发扬优秀的文化。

三、结语

基于美育视域下,优质基础教育是瞬息万变的复杂世界中实现终生学习的必要基础,新疆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体系、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努力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势,积极推动并构建新的基础美术教师培养体系和模式,做好新疆中小学美术教师各方面的“转型”机制,为新疆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注释

[1]李滢.《从两节课看美术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8.05.总第129 期.第29 页.

[2]钱初熹.《再论学校视觉艺术教育的价值与目的》[J].中国美术教育.2018.03.总第229 期.第4 页.

[3](美)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著,[M],《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年3 月第1 版,第77 页.

钱初熹.《再论学校视觉艺术教育的价值与目的》[J].中国美术教育.2018.03.总第229 期.第5 页.

[4]钱初熹编著.《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11 月第1 版.第248 页.

猜你喜欢
美育美术课堂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美术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美育教师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