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宁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2022-02-23 02:19朱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前庭偏头痛头痛

朱琳

2100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南京

前庭性偏头痛是神经门诊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或头晕等,是神经门诊中头晕患者的主要病因种类,发病率在3.2%~11.0%。患者发病后,存在反复性的眩晕或头晕,每次发作时间在5 min~72 h,在发病患者中,65%存在精神症状。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眩晕症状较为显著,可伴随恶心、呕吐等情况,患者的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近年来,我国医疗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头晕的治疗技术水平随之提高,前庭性头痛问题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临床中,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重点是改善其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次数。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眩晕宁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恢复健康意义显著[2]。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对其应用效果展开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前庭性偏头痛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3~67岁,平均(45.33±3.29)岁。对照组男24 例,女26例;年龄22~68 岁,平均(46.05±3.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存在持续性头痛问题;②被诊断为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无先兆偏头痛,或有先兆偏头痛的现病史或既往史;患者至少发作5次,前庭症状为中度或重度,持续时间在5 min~72 h,且至少50%的发作与3 项症状中的至少1 项相关,其中第1 项为头痛或是至少与单侧、搏动性、中度或是重度头痛、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中的2项有关,第2项是畏声和畏光,第3项则是视觉先兆;③对本次研究工作知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②存在精神病史或具有精神障碍;③依从性较差,中途退出研究;④具有药物过敏史。

方法:①对照组患者给予维生素B1,剂量为10 mg/次,饭后口服,3次/d,连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患者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②研究组患者采用眩晕宁片进行治疗,饭后口服,2片/次,3次/d,连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患者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

观察指标:⑴效果评价。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患者头晕、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生活质量得以提高;②有效:治疗后,各项临床得以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③无效: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头痛问题依然显著,患者无法正常生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⑵疼痛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总分0~10 分,0 分为无痛,10 分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症状越严重。⑶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主要包括恶心、头晕、嗜睡等。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507.56±1.232.32±0.03*对照组507.86±1.035.46±0.12*t 0.3945.694 P>0.05<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讨论

在偏头痛患者中,28%~30%患者存在头晕症状,25%~26%存在发作性眩晕。流行病学资料证实,偏头痛密切关联眩晕,临床提出了前庭性偏头痛概念,基于ICHD-2 提出的诊断标准有较强操作性,受到临床广泛认可。前庭性偏头痛常在头痛之后发生眩晕,也可能两者同时起病,少数患者出现在头痛之前,分析其诱发因素以及先兆,与偏头痛类似。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人群有明显性别差异,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主要临床表现是位置性眩晕或者自发性眩晕,根据反复发作性眩晕、有无偏头痛特征性伴随症状、有无明确的偏头痛疾病史等情况,对前庭性偏头痛诊断难度不大。但是前庭性偏头痛发作没有明显规律,没有典型临床症状,对于不同患者来说,在临床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前庭性偏头痛发病因素是抑制神经递质传递以及抑制大脑皮层扩布。当患者发病时,5-羟色胺水平骤然升高,时间持续较短,该物质下降后,导致患者出现小动脉收缩,扩张大动脉,导致患者发生脑部暂时性缺氧,而大动脉的扩张会导致患者头痛。

前庭性偏头痛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均属于周围性眩晕的一种,没有中枢神经系统体征,但是根据典型发作特点以及体位诱发试验结果为阳性,可以将两者区分。对于部分临床表现典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来说,若结果为阴性,可能与异位耳石数目以及检查时机等因素相关,将中枢性原因排除,可以有效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也被称为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和眩晕相关性偏头痛,导致患者发病机制相对复杂,通常是在多种疾病机制共同作用下造成,涉及人体多个机制系统。从临床当前发展情况来看,患者的发病机制还不够明确,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探索研究[3]。

前庭性偏头痛与梅尼埃病患者的发病率相比,前者明显更高,存在眩晕症状,在发作时间以及发作频率上有一定差异,对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来说,需要注意其诊断及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经验性治疗,可以控制患者病情,避免患者发病,将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减少患者发作频率,减少患者发作持续时间。前庭性眩晕患者若出现精神障碍,可表现为时轻时重的头晕,持续时间较长,很少发生眩晕,不出现其他偏头痛特征性伴随症状。对于慢性疾病来说,例如梅尼埃病、偏头痛等疾病,患者伴随焦虑、抑郁状态,询问病史时,应注意将两者区分,必要时,可以同时为患者治疗。

目前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没有统一可靠的依据。治疗方法类似偏头痛,包括预防性治疗、发作期治疗,在发作期对眩晕前庭进行抑制性治疗。针对偏头痛实施对症止痛治疗,急性期患者选择药物治疗,包括曲普坦类、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麦角类,在预防性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以及前庭康复训练等。但是,以上方案应用后,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前庭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中医对眩晕的发病原因病机论述是相对较多的。肝经之气血与督脉相通,肝经之邪气可循经上犯巅顶。“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头为诸阳之会,脑为清阳之府,髓海所在,风为阳邪,其性清杨,易袭阳位,故巅顶之上,唯风可达[4]。因此凡是六淫之邪上扰清空,实者为风、痰、瘀上扰清空,虚者因髓海不足或是气血亏虚导致的清窍失养。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与风邪致病存在显著联系,病位在清窍,因此在对此病进行治疗时,需要清窍为主,促进精髓充足,益肝补肾,并从患者实际情况入手,进行辨证治疗[5]。

眩晕宁片补泻兼施,主要是对眩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时,需要从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入手,眩晕宁主要从“虚者补之,实者邪之”的治疗原则入手,可实现健脾利湿祛痰,益肝补肾。眩晕宁成分包含女贞子、旱莲草和牛膝三种药物,可专治肝肾,对阴精进行滋补,能够促进精髓充足,清窍得养。同时其方中菊花,可清肝火,协助肝阴,制约偏于亢旺升动的肝阳。此外,药方中还包含白术。茯苓和甘草等,可实现健脾利湿的功效,能够将中焦加强的同时,将其气机功能降低,可通过脾胃的强化运动消化能力,促进其功效显著发挥,从而排出痰湿浊气。方中增加陈皮、半夏、泽泻等,实现利湿祛痰的功效,并对气机进行有效调理,促进痰液消除,使中焦气得到上升,充养清窍,促进浊气下降,避免清窍被蒙蔽,从而保证清窍不失养的情况下不被干扰,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因此,眩晕宁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与此同时,眩晕宁可将西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对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意义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用药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而且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均与采用维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试验组效果更好,采用眩晕宁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前庭性偏头痛采用眩晕宁治疗,其效果显著于其他药物治疗,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前庭偏头痛头痛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头痛应该灸哪里?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