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体会及文献复习

2022-02-25 09:40翟耀东刘永平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性肺炎乙型肝炎血小板

翟耀东 刘永平 崔 蕊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肺病科(天津 300120)

1 病历资料

1.1 病史患者女性71岁,因“间断咳嗽伴喘息1年半余,加重半月”于2020年10月26日入院。患者约1年半前开始间断咳嗽伴喘息,伴大量白痰,于外院住院诊治,诊断“机化性肺炎”,经每天一次静点头孢曲松钠2g、甲强龙20mg等治疗约2周,症状好转出院,院外未继续服药治疗。患者出院后仍间断出现咳嗽喘息,约4个月前再次因症状加重(图1),于我院住院治疗,住院治疗期间经每12小时静点头孢地嗪1g、多索茶碱0.3mg等治疗,约2周症状好转出院。半个月前,患者症状再次加重,于我院住院治疗。

图1 2020年6月22日胸部CT

1.2 入院查体体温36.4℃,心率9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8mmHg/91mmHg,指脉氧88%(未吸氧)。神清,形体消瘦,皮肤红润,周身无水肿,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闻及“爆裂音”,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水肿(-),四肢无畸形,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1.3 既往史冠心病病史1年,间断口服“欣康”;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4年,每天口服恩替卡韦0.5mg,否认其他病史。

1.4 化验检查胸部CT(图2):考虑双肺计划性肺炎,范围较前(2020年6月22日)增大,双侧胸腔积液。血常规:白细胞6.4×109个/L,红细胞3.55×1012个/L,血小板68×109个/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6%,血红蛋白106g/L。C反应蛋白4.64mg/dL,动脉血气分析(鼻导管吸氧浓度29%):pH值7.45,PaCO236mmHg,PaO268mmHg,SPO290%,乙肝病毒两对半: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阳性,核心抗体阳性。乙肝病毒DNA定量:<103。免疫全项:抗核抗体1:80,补体C47.76mg/dL,余未见阳性。肾功能、电解质、肝功能、凝血、D-二聚体、BNP、肺肿瘤标志物等均正常范围。

图2 2020-10-26胸CT

1.5 既往检查2019年5月PET-CT:双肺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及实变影,代谢不均匀增高,考虑感染性可能性大。肺左下叶背段、左下叶前基地段活检病理:肉芽组织、增生的纤维组织及炎性渗出坏死物,刷片未见肿瘤细胞。肺功能:小气道功能障碍。

2 诊疗结果

入院诊断为机化性肺炎。入院后予以每12小时静点头孢地嗪2g Q12H、多索茶碱0.3g及雾化吸入等治疗,3d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升级至每8小时静点比阿培南0.3g,患者仍反复咳嗽喘息。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专家会诊,联合制定诊疗方法。因患者同时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血小板减少等疾病,出血风险高,如应用激素治疗,有出现消化道溃疡、乙型肝炎病毒再活动风险,甚至可能诱发致死性静脉曲张出血事件、肝功能衰竭,向家属充分告知治疗利弊,共同商议并签署医疗活动说明后,开始激素治疗:起始剂量1mg/(kg·d),根据患者体重选择每天一次静点甲强龙40mg,2周后改为每天一次口服甲泼尼龙32mg,每周递减4mg。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减量至28mg/d时,患者症状再次加重,结合患者口腔白斑、痰培养:白色念珠菌,考虑合并念珠菌感染,激素停止减量,予以每12个小时静点大扶康0.2g治疗2周,症状再次控制,病情好转出院,复查胸部CT(图3)提示机化性肺炎较前有所吸收。嘱院外继续服药:(1)每天口服甲泼尼龙28mg,每周递减4mg;(2)每天口服恩替卡韦0.5mg抗病毒;(3)每天一次口服雷贝拉唑20mg口服;(4)每天三次口服氨肽素1g;(5)每天两次口服骨化三醇0.25μg。定期门诊复查肝功能、血常规等情况。随访1个月,患者病情平稳。

图3 2020年11月24日胸部CT

3 讨 论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sing pneumonia,COP)于1983年被首次描述[1],是间质性肺疾病中少见的一种类型,病理改变主要为:细支气管、肺泡管和泡内肉芽组织增生等机化性肺炎表现,同时因其致病原因不明而得名。年新发病例约1.1/10万,40~60岁为好发年龄,青少年少见[2]。COP的主要临床表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多见,可伴随低氧血症,发热、咯血等症状少见[3],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爆裂音”,CT影像学可有多种表现,最多见的病变为斑片状磨玻璃样影及实变影,可见结节及索条状影,有报道可见网格状或蜂窝样改变[4-5],常伴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类似于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6]。肺功能检查多见轻至中度的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少见。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等表现,但与细菌性肺炎等疾病相比,无特异性[7]。

在目前的间质性肺疾病指导规范中,尚没有关于COP的规范治疗方案,激素是主要应用的药物,且在多个报道中可见COP对激素治疗效果显著[8],但在激素减量的过程中,COP容易复发[9]。目前常用的激素方案是:醋酸泼尼松起始剂量0.75~1.50mg/(kg·d),1~2周减量1次,直至停用。COP激素治疗的原则目前多参考间质性肺疾病的激素治疗,“受灾”面积较小的患者口服激素即可。症状较重,同时影像学“受灾”面积较大的患者首选静脉激素治疗。经激素治疗后,COP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会迅速吸收,临床症状通常会迅速改善[7]。有报道称,轻症COP患者,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也能达到类似效果,不劣于应用激素治疗[10]。

该患者治疗难点在于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血小板减少,在此类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在临床尚有争议,有文献报道GCS可至乙型病毒性肝炎再活动肝衰竭致死[11],据国内外文献报道,HBsAg阳性患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或之后,可发生黄疸型肝炎,但绝大多数为无症状肝炎,可诱导HBV活动,发生率在20%~50%之间,最终病死率达5%~40%[12]。长期应用GCS会增加胃蛋白酶、胃酸的分泌,加速破坏胃粘膜屏障,消化道出血是其常见的副作用。当合并血小板减少、食道静脉曲张时,可诱发致死性出血事件。因此,患者过去1年半时间中,仅短期2周应用过GCS,但机化性肺炎逐渐加重,双肺“受灾面积”逐步扩大。

近年来一些研究给予了人们用药安全性的信心。宋攀等[13]认为,在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中,在起始小剂量激素治疗的同时,加强抗病毒、保肝的综合治疗,不良反应并没有明显增加,该研究纳入了502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为敢于应用激素提供了重要依据。张若梅等[14]研究发现,针对重症肝炎肝衰竭国内外多统一认为早期使用GCS,在规范应用过程中,并不增加副反应发生率。随着现代制药工艺的进步,在GCS的剂型改良上取得重大的进步,在提升GCS的治疗效果、精准靶向及减轻不良反应等各方面,为GCS的应用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新选择[15]。

综上所述,在COP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治疗中,在乙肝病毒可控情况下,积极应用激素治疗,同时预防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继发真菌感染等并发症,可明显改善症状,病灶可部分吸收。

猜你喜欢
性肺炎乙型肝炎血小板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