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培养研究

2022-02-26 07:28胡康林景宇琨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党务工作党务工作者

胡康林 景宇琨

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培养研究

胡康林 景宇琨

四川大学]

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是党务与数据交叉融合的产物,在业务结构、数据结构和素养结构有其特定的内涵与构成。在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培养的系统工程中,重点需要通过意识先行构建基层党务工作数据文化、引育结合提升基层党务工作数据能力和完善机制推动基层党务工作数据治理。

高校基层党建;党务工作;数据素养

在大数据浪潮中,数据素养已然成为各行各业开展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的基本素养和必备能力。在图书馆、情报工作领域,在高校学生培养、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以及大数据、信息管理等行业领域数据素养培养如火如荼。数据素养不仅是图书情报工作与教育领域、互联网和医疗等领域的基本素养,也是当前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办公必备素养和技能。

一、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内涵

从数据素养的概念来看,数据素养尚未有统一的界定,国外代表性观点如Stevenson等认为数据素养为“能够找到、评价和有效合理使用包含数据资源的信息的能力”、Hogenboom等认为数据素养是“阅读、解释、分析、批判性思考数据以及将数据作为证据的能力”[1]。国内各行业对数据素养有相关的界定,图书馆领域的科学数据素养包含“数据意识、数据基本知识与技能、利用数据资源”三个层次的内涵[2];教师数据素养包括“数据意识、数据定位与采集能力、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数据反思与决策能力、数据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涵[3];财经记者应具备的数据素养包括“敏锐的数据意识、突出的获取数据能力、扎实的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较好的数据运用能力、较高的职业伦理标准”等[4]。

从数据素养的作用来看,各行业对数据素养的价值与作用有深刻的认识,良好的数据素养有助于教师“适应数据驱动的文化,增强教学领导力;教师科学决策教学,提升教学绩效;适应科研的第四范式,促进科研成果产出”[5];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在第四科研范式环境中“理清开展科研项目基础条件、驱动因素与成果交流共享方式”[6];有助于图书馆员“提高科研数据服务质量、帮助用户提高数据素养”[7]等。

综合来说,数据素养指的是各行业和领域的工作者,以数据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呈现和数据销毁等)为主线,聚焦各行业数据特点,在具体工作场景中必须具备和需要的数据能力。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是高校党建的一线和前沿阵地,是党组织联系党员和群众的桥梁和关键性纽带,在高校基层党务工作实践中会产生大量的党建工作数据,党务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树立敏锐的数据意识,不断提高党务工作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运用和伦理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二、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结构

高校基层党务工作数据素养是基层党务工作与数据素养的交叉融合领域,从不同视角可以对高校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结构进行阐释。

(一)高校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业务结构

业务结构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数据素养的基础,是基层党务工作数据产生与数据素养发挥作用的载体。从业务结构的内容来看,包括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在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建设工作中会运用到大量的数据,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从业务结构的主体来看,包括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纪委、群团(学生、工会、统战、离退)和办公室等,在基层党组织各主体开展工作中会产生各种业务所需和业务所产生的数据,共同构成基层党务工作的数据网。从业务结构的层次来看,在高校基层党务工作中可分为几个层次,一是由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个人组成的基础层,主要是基础数据的提供和基础文本报告等数据的积累;二是由党政办公室和党务专兼职工作队伍组成的中间层,是基层党务工作中承上启下的数据中转站,数据具有一定的综合型;三是由基层党组织书记为代表的基层党委会(总支委员会)及相关的群团组织委员会或领导机构,主要是决策性、指导性和宏观性的数据。

(二)高校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内核,是党务工作者在工作中运用或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结构化的数据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结构化的数据包括党员基础数据、党支部和基层党委各项统计数据,如党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入党日期、学历和籍贯等数据,这些结构化的数据是一线数据,是基层党务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非结构化的数包括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中需要或产生的文本文件、图像、音视频、网络和新媒体等数据,如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员的理论学习文件、学习视频和心得报告等,基层党委和党支部建设的制度文件、活动照片和视频等,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是基层党务工作的主要构成数据,也是需要更高的数据意识和数据能力来挖掘和使用的数据。

(三)高校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素养结构

素养结构是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目标,是党务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形成和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数据意识、数据能力和数据伦理等。敏锐的数据意识是数据素养形成的前提,要在党务工作中树立数据意识,有意识的关注数据、鉴别数据、注重数据和运用数据,善于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硬的数据能力是数据素养形成的依托,首先要有日常化的数据积累和采集意识,同时掌握必备和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工具,能对各种数据自动化编目和汇总;其次要善于分析和运用党务工作中的数据,能对各种文本数据进行序化、组织和处理,并能根据数据撰写报告或音视频、图像可视化等方式呈现;最后要通过积累的数据、形成的数据报告等开展基层党务工作的数据化决策、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良好的数据伦理是数据素养的重要方面,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会积累和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包含大量党组织和党员的基础数据,以及大量内部文件等,必须注重保护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数据道德和伦理意识。

三、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培养对策

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基层党务工作者强化数据意识,形成数据工作文化,更需要高校主管部门、学校党委和学校部门的顶层设计与培训指导,以及各基层党组织的协同联动,共同推动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提升,为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和堡垒。

(一)意识先行,构建基层党务工作数据文化

数据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战略、世界观和文化,数据文化最根本的在于价值观念、思想观念。[8]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者数据文化,就是要培养基层党务工作者敏锐的数据意识,培养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管理和决策利用,以及理性判别思维和规范化的数据伦理意识等,形成一种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党务工作环境与氛围。这种数据文化的构建,一是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引导党务工作系统形成数据意识,在工作中主动积累和形成数据,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和用数据决策;二是需要形成数据协同治理意识,通过高校党务工作系统“学校党委—院系(部处)党委—党支部”等不同层级和高校“党务工作—行政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不同部门的协同联动,加强数据治理,打通数据管道、消除层级和部门壁垒,形成公共数据池、数据交换机制和协同工作的数据文化;三是需要基层党组织及基层党务工作者变革思维,在大数据浪潮中,强化数据意识,主动学习数据技术与方法,在作为数据产生者的同时,要转变为数据的管理者与决策应用者,充分挖掘有价值的数据辅助工作、发挥数据的价值与作用。

(二)引育结合,提升基层党务工作数据能力

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关键和主体是党务工作者,党务工作数据化、数据化党务工作,是一项党务工作和数据能力结合的又红又专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既精通党务工作又熟练数据技能的党务工作者是极少数,这就需要通过人才引进和自我培养来提升党务工作者的数据能力。一方面,在党务工作人才引进时,各基层党组织要有意识地关注精通大数据、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吸收善于数据管理和分析的人才进入党务工作队伍。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现有党务工作者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在学校层面组织的党务工作者培训班、支部书记培训班、党员干部培训班和党员培训班等系列培训中融入数据素养的培养教育,将数据能力的培养贯彻在党务工作者的职业培训生命周期中,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理论素养;在基层党组织层面要针对性地加强所辖范围的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代表等群体的数据能力诊断,针对性地邀请学校部处领导专家、数据管理专家开展数据能力实训,安排基层党务工作者到有先进经验的单位调研交流、参加数据管理有关的专题培训或学术会议等,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实操能力;此外,要激励党务工作者结合自身业务,积极主动的加强数据素养的自我学习和数据能力提升,加强党务工作者与数据管理人员的协同配合与优势互补,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综合能力与可持续能力。

(三)完善机制,推动基层党务工作数据治理

随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党建”“数字党建”“数智党建”“云党建”快速成为一种趋势,党务工作数据化、数据化党务工作是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党务工作者好比舞台上的舞者,良好的数据素养能够使党务工作者在这个舞台上更加熟练地展示作品和显示才华;而党务工作大数据这个舞台面临着多种类型的业务、不同结构的数据和不同层级岗位的工作者,需要完善的机制来持续开展数据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建设和数据治理,只有做好数据治理才能更好地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数据素养和能力展现提供用武之地。具体来说,一是组织的建设,要建立一支从校级到院系级,再到基层党支部和办公室多层级覆盖的党务工作数据管理队伍,以这一支关键队伍带动基层党务工作队伍数据能力的培养。二是制度建设,要建立起党务工作数据管理相关的收集、管理、分析、利用和评价考核等相关制度,明确党务工作数据的管理范畴、标准和权限,将数据的管理与治理纳入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党务工作数据治理推进、数据素养培养的合理依据和制度保障。三是平台建设,加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现有的党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系统的优化和升级,在高校大数据治理的框架下,加大党务工作数据治理的资金投入和软硬件设备保障,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融入党务工作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利用环节,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协同化和安全性的党务工作大数据平台,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数据管理和数据素养能力展现提供舞台。

四、结语

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数据素养理论研究与实践虽然尚未深入和系统化,但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在党务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与巨大作用已然成为共识,把握数据和发挥数据的价值,对于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既要加强数据素养的理论阐释与研究、数据内涵与结构的分析,也要推动数据文化构建、数据能力提升和党务工作数据治理的协同开展。提升高校党务工作者的数据采集、分析、鉴别和利用能力,形成“用数据办公”“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可视化”开展基层党务工作的环境与氛围,助力高校党建工作、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1]曹树金,刘慧云,王维佳.从信息素养到数据素养[J].图书情报研究,2017,10(1):19-24.

[2]孟祥保,李爱国.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3):11 -16.

[3]张进良,李保臻.大数据背景下教师数据素养的内涵、价值与发展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7):14-19+34.

[4]金兼斌.财经记者与数据素养[J].新闻与写作,2013(10):5-9.

[5]张进良,李保臻.大数据背景下教师数据素养的内涵、价值与发展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7):14-19+34.

[6]张军.面向科研第四范式的科研人员数据素养培养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6(02):133-136.

[7]徐刘靖,沈婷婷.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内涵及培养机制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05):89-94.

[8]赵恒.用“数据文化”创造新的管理思维[J].国际税收,2015(12):74-75.

四川大学2021年党建理论项目“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21DJKT19);四川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改项目“后疫情时代留学生数智化培养模式”(项目编号:GSSCU2021071)

(责任编辑:赵鹏程)

猜你喜欢
党务工作党务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新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党务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
新环境下党务工作开展有关问题分析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要实行党务公开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做党务,我们有资格证!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新形势下做好党务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