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下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2022-02-26 10:40寇凤梅
甘肃高师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理政宏观

寇凤梅

(兰州城市学院 城市经济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经济类专业基础课“宏观经济学”承担着培养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精神、正确认识和把握宏观经济规律的人才重任,授课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成为“宏观经济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中心工作。

2018 年,章丽群[1]在阐述该课程德育内涵和元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为“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参考;吴万宗等[2]探讨了“比较式”案例教学方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朱文蔚等[3-16]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但是进一步持续推动把习近平“治国理政”经济思想系统融入“宏观经济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学课程体系是亟待解决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性地回答这一问题。

一、融入思政元素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2018 年以来,笔者在面向兰州城市学院经济学专业学生授课过程中,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式、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打破现有“宏观经济学”教材内容体系,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内容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一方面将“五位一体”“新五大理念”“一带一路”“互联网+”、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振兴和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把经济稳定在合理运行区间等内容融入宏观经济学的传统理论教学中;另一方面,通过打通现有章节内容体系,整合为宏观经济指标、国民收入决定与变动、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等五大模块,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不断优化和完善“宏观经济学”课程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加强研究性、实用性、前瞻性内容,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多学科理论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基本思想,了解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坚信只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才能实现三步走的发展蓝图的信念。在达到把思政教育贯穿到宏观经济学教学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同时,提升学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形成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类人才需求的一流“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二)教学方法改革

结合知识点,引入思政元素,收集并制作了102 个“1~5 分钟”思政教育小视频融入“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构建“导入—精讲—讨论—互动”的授课体系,保障教学各环节的紧凑性、完备性和有效性;通过“诱导—引导—指导—辅导—止导”等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逻辑性、趣味性、价值性、教育性、政治性”;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尝试“例证法”“泛问答法”和“十分钟迷你教学”“翻转教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多种其它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手段与考试方式的改革

根据每一模块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微课、翻转课堂和慕课,形成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相统一的教学体系,逐步打造金课。习题、作业以“例题”的方式讲解,以“问答”的方式巩固,以“辅导”的方式解疑等;让学生会撰写一两篇学期小论文。考试方式采取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四)教学评价改革

课后加强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有效反思,找到授课的不足和短板,形成规范课程思政教学及建立线上线下有效反馈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学习相关材料记录(如小论文、试卷、成绩等)存档完整;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回溯,教学过程材料丰富(如 教学设计、教学资料、教学反思、学习分析等),能如实反映课程运行实况及效果;形成多元化考核评价,多方面、多途径(如观摩教学、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等)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开展课程评价;诊断改进积极有效,针对课程评价进行反思,形成改进方案,有效地促进课程循环改进。

二、“宏观经济学”课程改革举措

以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统领课程改革。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赋予课程“育德功能”和“思政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育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核磁共振”的效果,达到立德树人目的,使学生全面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经济思想。一方面对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缺陷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发生改变。

(一)绪论中引入习近平治国理政经济思想

一方面,在绪论中,从三次工业革命的视角,以详实的案列和相关影像资料比较分析1787 年至1911 年(124 年),1911 年至1949 年(38 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经济与日本、印度、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经济发展差异原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和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理念创新;学生通过了解三次工业革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意识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中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才能做到从供给侧到需求侧的协调、协同发展,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另一方面,在绪论中也要通过分析自2008 年以来经济增长日益衰退,新技术革命大规模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还未形成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为什么能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稳定运行的原因,来引导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和解读当代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历程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充分结合思政元素,将经济、财政、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国家政策以及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融入《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力争在知识传授中激发学生的智慧、情感和理想信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宏观经济指标课程模块引入习近平治国理政经济思想

在讲授宏观经济指标这一模块时,要系统地向学生讲清楚西方宏观经济学中宏观经济指标的局限性。经济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一个国家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文明互为一体,国家独立、国家稳定、社会和谐是发展经济的前提。如果经济发展了,生态破坏了,人民健康和生存受到严重影响,出现严重的“城市病”,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浪费,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便经济发展了,国家实现了工业化,这种以牺牲当代人健康和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的不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取的。要让学生懂得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由此引导学生弄清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科学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指导下,运用“新五大理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指标体系。在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式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不断进行创新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片面追求GDP 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绿色GDP 的重要性。尤其是能够让学生把“五位一体”总布局、“新五大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思想真正入脑入心,坚定只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一定行、中国一定能、中国一定成的信心。

(三)国民收入决定与变动课程模块引入习近平治国理政经济思想

一是在消费理论与储蓄理论中,引入“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厉行节约、拒绝浪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自觉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践行“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的美德,构建节约型社会。向学生阐释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决策对于提高国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的重要性,从中让学生体会到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经济思想处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担当。

二是在投资理论中,引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新基建,让学生理解这些新型投资方式,对于统筹产业、人口、土地、城乡一体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共同富裕,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就业岗位,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现智能化、智慧化,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长期有力的支撑,激发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谋求新的投资方式,加快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学习自觉性和创新精神。

三是在乘数理论中,引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翼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在NI-AE 模型中,引入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在IS-LM模型中,引入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在AD-AS 模型中引入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在IS-LM-BP模型中引入国家汇率政策、积极参与发展周边经贸关系、树立亚洲安全感思想和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和融合的理念以及国防建设的思想,逐步让学生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经济思想已贯穿到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已成为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转型、提质增效升级的动能不足、外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中美贸易摩擦等诸多问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稳定在合理运行区间的强大思想指导武器,已成为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行动指南。从而使大学生自觉地把自身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民族自信心和为国奋斗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重任。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模块引入习近平治国理政经济思想

一是在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中,引入“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学生明白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是兜住民生的底线,多措并举保居民就业要放在“六稳”“六保”的首位。让学生真正领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自觉提升自己创新创业能力。

二是在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中,引入打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做好金融工作,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思政元素。使学生了解我国数智经济、芯片技术等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行业领域以及“金融稳、经济稳”的思想。增强学生对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决策能力,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影响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提升学生对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协助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正确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内在逻辑关系和逻辑结构的能力。

(五)经济增长理论课程模块引入习近平治国理政经济思想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引入“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 年远景目标,使学生懂得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强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让人活得越来越有保障、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有尊严,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激发学生为探索并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不断优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而全面提升自己。

结语

“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体现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理念,能够把习近平治国理政经济思想与课程内容结合恰当,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发生改变;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出发点,统领教学设计和实施全程;本课程教学改革脉络清晰,改革依据清晰,改革举措具有针对性,体现出持续改进的特征。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学理政宏观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신시대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
宏观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宏观与政策
MBA宏观经济学[HT19.H]教学理念的多维视角探讨
宏观
宏观资讯
宏观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