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情缘

2022-02-28 21:10钟春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成长;创新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5-0076-03

在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这条路上,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陪着我走过了十八年,从数学老师成功转型为心理老师,从菜鸟老师成长为连续三届浙江省丽水市德育心理名师。而今回首,十九年来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一、初识结缘

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担任的所有的中层岗位都是从学生管理开始的。1988年在乡下初中,我最早担任的是政教副主任。1998年到遂昌职业中专,也是从学生管理工作开始的。我工作勤勉用心,有着做学生工作最基本和必要的品格。但是,后来渐渐地感到,原来的许多办法越来越不灵了,困惑越来越多。

2001年,我第一次到杭州参加培训,了解到学校还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回校之后,我开始编印校本《心理专刊》。2003下半年,学校把半间档案室借给我做辅导室,我开始尝试给学生做辅导。

最开始我什么都不懂,于是开始学习,《中小学心健康教育》杂志由此进入了我这个教着数学想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眼中。我一下子把2003年上半年的杂志都借来了,认真研读每篇文章,一边读一边在杂志的空白处写心得。

初识结缘,搓手心急悟不得。

二、渐入佳境

当一个普通教师为当下教育教学的困惑去研读专业书籍之时,我想说,专业杂志才是最好的选择。专业杂志上的文章有深度、有操作、有思考、有问题、有导向,这是一线普通教师成长的最好通道。若一线普通教师一开始就研读学科专著,由于领悟力达不到读专著的层次,常常会导致事倍而功半。

在我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深入接触的过程中,杂志栏目的设计让我感到有思考、有共鸣、有启发、有指引。杂志给我的帮助就是四个字——“学”“仿”“思”“创”。

(一)学

从2003年第1期开始,我坚持每期杂志必读,对我有启发的文章则精读。学校老师们常常看我拿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在校门口走进走出,这是我的常态。我擅长用每天的碎片时间来阅读杂志,并坚持在杂志上做标注。就这样一路走来,才会有我的连续三届市级德育心理名师的荣誉。

(二)仿

2006年第9期的杂志刊登了叶一舵、余香莲的文章《台湾“教训辅”三合辅导机制及其实施建议》,让我一下子脑洞大开。因为我是在中等职业学校工作,那些年学校生源极差,我担任学生处副主任,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知道单纯靠教导是不行了,强制训人也达不到教育效果,我满腹困惑。于是,我就仿着“教训辅”三合一辅导机制,在学生处、班主任群体中推广“教导、训导、辅导”三合一机制,教导是对学生的正面教育,训导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训诫,辅导是对学生的心理关怀。实行之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后来我又带领老师们开展了《台湾“教训辅”三合一辅导机制在农村职校本土化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获2009年丽水市年度课题一等奖,撰写的论文《“教训辅”三合一机制下对四例偷窃事件的处理反思》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第4期上。

(三)思

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是没有完全一样的问题和情景的。杂志中有许多个案辅导,其中有对话,有辅导的流程,但是,每个教师遇到的学生问题千差万别,每个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高低,因此在实际操作时,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别人现成的方法。每位老师需要在实践中多思考,多做分析。

以前,在我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咨询的时候,最担心学生一句话不说,学生一沉默,我就慌起来,不知所措。这样的情形经历多次之后,我就想,是我的辅导策略不对,还是我的辅导技术不行,还是怪“学生自己不肯说”?问题出在哪里呢?深思之后,我以沉默时间长短为横坐标、沉默状态的高低为纵坐标,形成了高沉默状态短沉默时间、高沉默状态长沉默时间、低沉默状态短沉默时间、低沉默状态长沉默时间四个维度,撰写了《对心理咨询中“沉默场合”的处置分析》,发表在杂志2010年第1期上。

(四)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刊登的文章中常常会提到一些先进的心理辅导理论、技巧,同时文后也附有引用文献,在这些文章的引领下,我就去读相应的专著。于是,孟万金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任俊的《积极心理学》、李中莹的《简快身心积极疗法》、林孟平的《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等专著进入我的书橱。在专业杂志的前沿性、专著的系统性融合启发下,我们才能走到另一个境界——创。

我的以“微笑、微励、微幸福”为主题的德育研究成果《培育中职生心理正能量的“三微”德育模式探索》获2014年度丽水市课题一等奖,被评为丽水市中职德育品牌,同时,成为学校近年来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模式。之后,我的文章《提升中职生心理正能量的“三微”实践探索》发表在杂志2020年第17期上。《点燃中职生心中的兴趣、自信、自强之“灯”——课改境下中职生走班选课的心理状态分析研究》获2017年丽水市课题一等獎,之后我在学校开设选修课,指导学生走班选课。

创不是梦,只要在现实中不断去融合前沿性和系统性理论。

三、广结“善缘”

我曾在很多场合对老师们说,你们有空多看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这可是帮你结“善缘”的一本杂志。

(一)提升职业幸福感

在我们中职校,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下课之后,坐在办公室一脸怒气。可以肯定的是,这位教师上课时并不快乐,也许还在课堂上与学生发生了冲突。如何调控好课堂心理氛围,提升职业幸福感?如何做一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你会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找到答案。就是从杂志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论,我常常用它指导班主任工作,成效显著。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课堂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高,心情愉快,课后看到我都是满脸的笑容。我的论文《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论在职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一文发表在杂志2013年第20期上。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但每个学生都是自带问题的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向老师求助。我们爱学生,但当我们不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我们就会产生很大的无力感。在我的某次咨询中,一位遭受家暴的男生被班主任带到辅导室,他坐在我的面前,我倒了一杯茶端给他喝。就是这杯茶让他对我多了一份信任。一位与班主任发生激烈冲突的女生,来辅导室四次都不说话,我对此给予了尊重,让她用点头或摇头与我交流。第五次,她冲进辅导室,尽情宣泄心中的怒气。我的这些做法都是从杂志中学来的,这就是与学生结善缘。

学校里的教师们平时都叫我“钟叔”,而不是“钟书记”,因为我常常为他们答疑解惑。在杂志的帮助下,我在学校里广结善缘,职业幸福感很高。

(二)促进家校沟通

家校联合,共同育人,这是当下学校育人的基本理念。但在教育实践中,为什么有的老师讲话,家长就愿意听;有的老师讲话,家长就不爱听?原因就在于老师在沟通时是否能把握家长的心理状态,顺而导之。杂志上有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如《孩子的房门应不应该反锁?》《别让愤怒掩盖了爱的表达》等,这类文章深入浅出,容易让家长接受。我经常把这些文章推荐给学生家长们,与家长们一起分享。这使我的家校工作做得非常顺利,家长们都愿意和我交流孩子的问题。

于今,我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结缘十九年。将来还会不离不弃,因为杂志还年轻,总在前沿,总有亮点,总是在前方引导着我。

作者简介:钟春明,汉族,中共党员,高级教师。身为数学老师的他华丽变身,连续获得三届丽水市德育名师、两届遂昌县首席教师的称号。参与浙江省中职《心理健康》教材和《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做一个优秀的心理教师》等书籍编写,近二十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带领数名青年教师获市中职德育课、德育论坛等比赛一等奖,培养多名市德育带头人、新秀。生活中,钟老师是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工作中,他倡导的“微笑、微励、微幸福”德育导向,积极有效地推进了幸福校园的建设。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