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酚丁胺联合螺内酯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2-03-01 01:3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醛固酮多巴内酯

苏 永 新

(内黄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安阳 456350)

心力衰竭指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静脉的回心血量无法排出,致使心脏静脉血液出现灌注不足和淤积,从而引发心脏相关的循环障碍[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肺水肿,乏力,严重的会引发心源休克。而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其心脏循环障碍更加严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其治疗也是心内科中的难点[2]。临床中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是常规的抗心衰常用方法,应用于心力衰竭中效果较好,但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效果不佳[3]。螺内酯是一种醛固酮抑制剂,可以对肾小管、集合管、远曲小管等醛固酮靶器官产生作用,是常用的一种利尿剂,单独应用效果不佳,因此本研究探讨螺内酯联合多巴酚丁胺应用于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9月内黄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9.7±2.1)岁;原发疾病:高血压8例,扩张型心肌病22例,冠心病15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26例,IV级5例。对照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0.1±2.4)岁;原发疾病:高血压9例,扩张型心肌病23例,冠心病12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27例,IV级2例。纳入标准:(1)确诊为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2)各项指标正常。排除标准:(1)研究前应用过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2)有精神病史;(3)所用药物有禁忌的患者;(4)透析治疗的患者;(5)心室流出道严重阻塞的患者;(6)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7)有血液或免疫系统疾病;(8)有语言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9)有恶性肿瘤的患者;(10)伴有急性心肌梗死、心内膜炎、心肌炎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平衡酸碱度、电解质,吸氧,补液,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之后对照组应用螺内酯(国药集团武汉中联四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343,规格:20mg)治疗,口服用药,2次/d,每次20mg。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巴酚丁胺(正安医药(四川)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383,规格:0.25g),静脉滴注,初次用药量是2μg/ (kg·min),用药1h后,将剂量增加到42ug/kg,滴注24h。两组患者均治疗28d后观察效果。

1.3观察指标

比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心力衰竭复发率,其中不良反应包含电解质紊乱,头晕,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比较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显效代表治疗后疾病症状消失,心率正常且较治疗前心功能等级改善程度大于2级;有效代表治疗后疾病症状有所改善,心率正常,较治疗前心功能等级改善程度>1级;无效代表治疗后疾病症状和心率仍不正常,心功能等级未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BNP、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中老年人多发的一种疾病,其具有预后效果差,发病率高,病理机制复杂等特点。其不是独立的疾病,是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较多患者发病均始于左心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为负肺循环淤血[4]。其发病原因为血流负荷重,心肌病等损伤心肌,引发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致使心室充盈功能和泵血功能降低,引发疾病。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症状相对更加严重,常伴有呼吸困难,水肿和水钠潴留症状[5]。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通常已经发展到终末期,病情恶化,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很容易危及生命。临床上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不仅要改善其疾病症状,更要从心肌重构的视角出发,降低病死率,延缓心肌的重构[6]。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和疾病复发率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情况对比

续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情况对比

表3 两组疗效比较[n(%)]

醛固酮是一种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如果含量较高,容易对心力衰竭患者造成严重危害。醛固酮的稳定性和活跃度均较高,因此其释放量和合成量也会明显提高,若人体内醛固酮长期偏高,容易导致水钠潴留和电解质紊乱,从而加重病情[7]。以往临床中多通过ACEI(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控制患者机体中的醛固酮水平,但长期应用无法降低醛固酮水平,且在应用ACEI治疗的同时给予β受体拮抗剂也无法持续平稳的控制机体中的醛固酮水平。螺内酯是一种醛固酮抑制剂,也是一种临床中常用的利尿剂,其和醛固酮的结构类似,其作用机制为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产生作用,从而对氢离子与钠离子、钠离子与钾离子的交换进行抑制,增加氯离子、钠离子和水的排泄,降低机体中镁离子、氢离子和钾离子的排泄[8]。与此同时其还可以降低醛固酮的分泌,同时改善左室的舒张功能,从而对心肌的重构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有研究显示[9],螺内酯可有效辅助治疗高血压,有效避免低钾血症的发生,之前临床中已有较多研究证实小剂量的螺内酯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而在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中需要加大螺内酯的应用量。

多巴酚丁胺也是支气管平滑肌的一种良好解痉剂,可以将B肾上腺素受体激活,达到正性肌力的效果,与此同时其还可以扩张血管,强化心肌的收缩功能,增加心脏的排血量和搏出量,加速心功能的恢复[10]。联合应用螺内酯和多巴酚丁胺可以改善叫交感神经,同时有效抑制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在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预防、治疗中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应用螺内酯治疗,研究组应用多巴酚丁胺联合螺内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BNP、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联合应用螺内酯和多巴酚丁胺可以有效改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螺内酯和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醛固酮多巴内酯
内酯类物质在食品中的贡献及形成机制
高醛固酮血症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内酯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风味贡献及形成机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评价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醛固酮可通过NLRP3炎症小体诱导小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
古稀之年靠皮划艇横跨大西洋?
散落在星夜的笑声
瑞舒伐他汀对北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醛固酮水平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