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川崎病合并冠脉扩张患儿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22-03-01 01:32赵分分柴娜娜赵欢欢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消失

赵分分 柴娜娜 赵欢欢

(博爱县人民医院儿科 焦作 454450)

川崎病(KD)为儿童期常见的以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冠状动脉扩张(CAE)为KD常见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可进一步引发冠状动脉瘤,导致冠状动脉狭窄,从而致使患儿出现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危害其健康水平[1~2]。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以促进冠状动脉损伤得到缓解,预防病情进一步进展[3]。丙种球蛋白为哺乳动物血清成分之一,主要由免疫球蛋白分子组成,具有广泛抗炎效应,在KD合并CAE防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KD合并CAE患儿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89例KD合并CAE患儿的临床资料,将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的42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47例患儿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5.5岁,平均年龄(3.29±0.24)岁;病程7~14d,平均病程(10.57±1.59)d。观察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年龄(3.34±0.25)岁;病程6~15d,平均病程(10.53±1.6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对比性。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均存在持续高热5d以上、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红伴有干裂出血、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且符合CAE诊断标准[5];(2)无肿瘤疾病;(3)无先天性疾病、心脏瓣膜疾病;(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对研究药物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等存在过敏史;(2)既往对丙种球蛋白耐药者;(3)存在出血性风险疾病;(4)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

1.3方法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根据患儿病情予以营养支持、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等对症治疗。

1.3.1对照组

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湖南亚大制药,生产批号20181214、20190521、20200117,规格:50mg*100片)口服治疗,剂量参照50mg/(kg·d),3次/d;当患儿发热消退后可根据具体病情将药量酌情减至30mg/(kg·d),3次/d;1~2周后,当患儿各项临床反应基本恢复正常后,将药量减至5mg/(kg·d),3次/d,持续用药直至患儿CAE症状消失。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生产批号20181226、20190518、20200109,规格:2.5g)+100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治疗,剂量2.0g/(kg·d),一次输注,连续输注5d。

1.4评价指标

(1)记录并比较两组发热、黏膜充血、手足肿大、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2)治疗前及治疗5d后,分别于清晨8:00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取血清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型号BriCyte E6,粤械注准20142400183)检测两组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3)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头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治疗后,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热、黏膜充血、手足肿大、淋巴结肿大、皮疹症状消失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2免疫功能指标水平

治疗后,两组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两组CD8+、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出现头痛1例、恶心2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4/47),对照组出现腹泻1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2/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779)。

3 讨论

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为多发于幼儿群体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认为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有关,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儿可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等并发症,累及心血管系统,病情严重者可引发心肌梗死,对患儿生命健康产生极大威胁[6~7]。目前临床多采用阿司匹林治疗KD,其可对血小板环氧酶生成发挥有效抑制作用,从而阻断血栓素A2形成,达到抑制血小板释放、聚集的效果,进而发挥抗血栓效应,同时,该药还可抑制机体免疫反应,控制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有效缓解炎症严重程度[8]。但临床研究发现,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患儿皮肤黏膜症状仍然较为明显,冠状动脉病变进一步发展的风险仍然较高,故本研究中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9]。

相关研究指出,T细胞为人体主要免疫细胞,包括CD4+辅助性T细胞及CD8+抑制性T细胞两个亚群,T细胞亚群失衡和KD发生与发展存在一定联系,而人体体液免疫功能主要经IgG实现,因此IgG、CD4+、CD8+及CD4+/CD8+能够有效反映机体免疫功能[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热、黏膜充血、手足肿大、淋巴结肿大、皮疹症状消失时间均较短,CD4+、CD4+/CD8+水平较低,CD8+、IgG水平较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表明KD合并CAE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其免疫功能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在于,丙种球蛋白为哺乳动物血清成分之一,含有广谱血清IgG抗体,可促进抑制性T细胞活性提升,阻碍抗体产生,达到封闭抗体作用,封闭母体产生的自身免疫性因子,抑制免疫细胞过度活化,从而促进体内血管内皮免疫因子得到中和,为机体提供免疫保护,减轻皮肤黏膜毛细血管内皮损伤程度[11]。同时,丙种球蛋白可激活体内巨噬细胞,通过对体内Ⅲ型变态反应产生抑制作用,阻碍B淋巴细胞的激活,从而使下游浆细胞激活导致的自身抗体分泌有效减少,控制疾病进展[12]。

综上所述,KD合并CAE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其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消失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