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方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效果研究

2022-03-01 01:3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安胎先兆孕酮

赵 晨 阳

(巩义市人民医院产科 巩义 451200)

先兆流产是临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其症状主要是小腹下坠、腰痛、阴道出血等,部分患者B超提示有宫腔积血存在。宫腔积血是指绒毛膜和胎盘与子宫蜕膜之间形成的低回声区,宫腔积血易导致先兆流产、自然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也易导致母体和胎儿异常[1]。目前临床上对于先兆流产的治疗主要是地屈孕酮、黄体酮等药物,地屈孕酮是一种与内源性孕酮相似的孕激素,具有高选择性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改善子宫容受性,虽有利于妊娠维持,但无法解决宫腔积血问题。补肾活血方中含有黄芩、杜仲、丹参等中药,具有滋肝补肾、活血安胎的功效,是临床公认有效的安胎方[2]。本研究旨在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监督部门审核批准,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0例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患者。纳入标准:西医符合《妇产科学》中关于先兆流产与宫腔积血的诊断标准[3];中医符合《中医妇科学》中关于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诊断标准[4];夫妻双方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者;近期未服用影响本研究结果的激素类药物;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异位妊娠、难免流产、稽留流产者;生殖系统肿瘤所致流血;优生四项检查异常者;自身抗体一项或多项阳性者;外界因素或环境因素导致的先兆流产者;治疗依从性差者。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中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2.40±6.23)岁;妊娠时间40~70 d,平均妊娠时间(52.40±2.23)d;流产次数0~3次,平均流产次数(1.40±0.55)次。实验组中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32.42±6.26)岁;妊娠时间40~69 d,平均妊娠时间(52.38±2.20)d;流产次数0~3次,平均流产次数(1.42±0.57)次。两组年龄、妊娠时间、流产次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地屈孕酮片(荷兰Abbott Biologicals B.V,注册证号H20170221,10mg)治疗,首次口服20mg,之后10mg/次,2次/d。实验组加用补肾活血方治疗,组方:菟丝子20g,杜仲、生地黄、桑寄生各15g,白芍、白术、当归各12g,黄芩、丹参、续断各10g,阿胶9g,上述药物水煎至300ml,早晚两次温服,1剂/d。7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1d。

1.3观察指标

(1)中医症状缓解时间: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中先兆流产证候[5],主要包括小腹疼痛、腰膝酸软、阴道出血、小腹下坠,统计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2)血清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静脉血5 mL,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孕酮、β-HCG水平。(3)妊娠结局:统计比较两组发生流产、早产(胎儿死亡+胎儿存活)、足月产的概率,保胎成功率=(胎儿存活+足月产)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中医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中医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2两组血清孕酮、β-HCG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孕酮、β-HCG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清孕酮、β-HC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孕酮、β-HCG水平比较

2.3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保胎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n(%)]

3 讨论

先兆流产的发病机制涉及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异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等多个方面,妊娠早期宫腔积血原因众多,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黄体酮免疫调节失控、细胞因子损伤等造成蜕膜血管凝血机制发生障碍,进而引发蜕膜血管断裂、损伤,若不及时治疗易发生难免流产[6]。地屈孕酮可减少炎性介质与细胞因子分泌量,进而稳定子宫内膜,同时其可诱导淋巴细胞产生孕酮诱导阻滞因子,抑制花生四烯酸释放,对细胞免疫系统产生影响,此外地屈孕酮还可促使一氧化碳形成,改善子宫血流灌注,维持妊娠,但地屈孕酮若过量使用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肝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使临床治疗效果受限[7]。

中医理论中将先兆流产归属于“胎动不安、胎漏”的范畴,《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有“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郁不绝者”的记载,其发生多因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引起胎动不稳所致,因此其治疗应以养血安胎、补肾健脾为原则[8]。补肾活血方中含有黄芩、菟丝子、生地黄、白术、杜仲、丹参等中药,黄芩具有健脾除湿、安胎养血的功效;菟丝子具有补肾填精的功效;桑寄生、续断具有补肝益肾的功效;丹参可通经止痛、活血祛瘀;益母草具有生新血、安生胎的功效,同时补肾活血方中当归可补血活血,川芎可活血祛瘀,白芍可调经安胎、养血柔肝,诸药共用,共行养血安胎、行气活血之功效[9~10]。孕酮支持胎儿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镇定子宫作用,β-HCG是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可维持正常妊娠过程。现代药理学研究[11~13]表明,白术可降低机体对宫缩素的敏感性;黄芩中的黄芩苷对子宫平滑肌具有直接作用,可抑制宫缩;菟丝子可促使胎盘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进胚胎发育,改善卵巢分泌功能;生地黄可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丹参可解除平滑肌痉挛,对抗血栓。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中医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清孕酮、β-HC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保胎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补肾活血方联合地屈孕酮片可有效缓解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内分泌激素水平,提高保胎成功率。但本研究的病例数目有限,需在今后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安胎先兆孕酮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怀孕了你还在频繁测孕酮吗
警惕!这8种梦境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先兆
孕酮低可致不孕或流产,它有3 种表现
孕酮联合CA125对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
先兆流产,别害怕
徐瑞荣运用补肾健脾法治疗妊娠合并再障验案举隅
益肾健脾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先兆流产不同安胎结局与孕囊增长、血清β—hCG水平变化的关系
求“好孕”要重视孕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