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管理及喂养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生长发育、胃肠功能及血清NSE、S100蛋白的影响研究

2022-03-01 01:3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早产儿体温

刘 娜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 商丘 476100)

随着产科诊疗、监护技术进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以及生育政策的开放,我国早产儿出生率逐年升高。据相关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7%,而早产儿已成为我国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是围产医学关注的热点,而临床上早产儿因脏器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抗外界环境应激刺激能力差、代谢循环障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差、喂养不耐受,成为威胁早产儿成长及神经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探讨体温管理及喂养护理的实施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100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2)早产儿家属对本研究方案知悉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有完整的病历资料。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合并消化系统畸形或消化道疾病者;(3)合并代谢性、免疫性疾病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C组和C+T+W组各50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C组和C+T+W组早产儿基线资料分布

1.2方法

1.2.1C组

C组50例早产儿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生理护理、体征持续监测、呼吸道护理、日常安抚及喂养。

1.2.2C+T+W组

C+T+W组50例早产儿在C组的基础上联合开展体温管理及喂养护理,具体干预措施:(1)体温管理。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生理储备功能薄弱,加之皮下脂肪少、散热快、新陈代谢低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低体温症状而造成重要脏器组织损伤。临床护理中加强早产儿体温管理干预:①“袋鼠式”护理。指导母亲取正确的体位:于靠椅上呈60°仰卧,早产儿全身俯卧于母亲裸露的胸口,使其头部偏向一侧,呈舒适的体位亲密接触母亲皮肤。将柔软毯子于早产儿背部及身体后面覆盖,指导母亲一只手将早产儿的臀部托住,另一只手轻轻置于早产儿背部,保证早产儿舒适,并在与母亲皮肤亲密接触过程中接受母亲传递的热量,维持体温的稳定。②预防发热。早产儿免疫力低下,肺部感染是造成早产儿发热的首要原因。临床护理中严格设置NICU病房的温湿度,避免早产儿着凉;在开展机械通气治疗时,加强早产儿呼吸道管理,呼吸道分泌物多且粘稠时加强雾化护理,定时拍背吸痰,促进肺部分泌物的引流。同时,加强呼吸机管路的清洁和消毒,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③抚触护理。于早产儿沐浴后和母乳喂养前,以专业的手法予以抚触护理,按照脸部-胸膛-躯干-腹部-四肢-背部的路径进行“迂回式”按摩,以促进早产儿皮肤血管的舒张和收缩,更好良好适应外界环境的刺激,促进体温维持正常[1]。(2)喂养护理。①非营养性吸吮护理:非营养性吸吮对增强早产儿胃肠功能及建立肠道粘膜屏障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中于每次喂奶前采用无孔消毒橡皮奶头给予早产儿吸吮,每次10min。同时,母乳喂养作为新生儿最佳的喂养方式,临床护理中帮助产妇建立完善的母乳喂养认知体系和正确的母乳喂养行为方式,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成功率。②推拿捏脊:采用专业的推拿捏脊手法,沿早产儿脊柱长强穴起,至大椎穴止,给予路线上各穴位的连续捏脊,每次15min,1日2次[2]。③肠道菌群调节: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明显,临床护理中采用专业的手法予以早产儿腹部按摩,以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空;同时遵医嘱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纠正肠道菌群紊乱,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

1.3观察指标

1.3.1体格发育

于两组早产儿护理干预前后,分别予以体格发育指标检测。

1.3.2神经行为

于两组早产儿护理干预前后,分别检测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3]。

1.3.3胃肠功能

于两组早产儿护理干预前后,分别检测胃肠功能指标:血清胃泌素 (GAS)和胃动素 (MTL)。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体格发育

干预前,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C+T+W组早产儿体质量、头围、身长均优于C组(P<0.05),见表2。

表2 C组和C+T+W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指标比较

2.2血清NSE、S100蛋白

干预前,两组早产儿血清NSE、S100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C+T+W组早产儿血清NSE、S100蛋白均低于C组(P<0.05),见表3。

表3 C组和C+T+W组早产儿血清NSE、S100蛋白比较

2.3胃肠功能

干预前,两组早产儿血清GAS、MT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C+T+W组早产儿血清GAS、MTL均高于C组(P<0.05),见表4。

表4 C组和C+T+W组早产儿血清GAS、MTL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对早产儿生命体征监测意识的不断加强及对低体温不良事件的广泛关注,体温管理逐渐成为早产儿护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温作为维持机体基础代谢循环的生命体征,国内外诸多前沿文献报道强调,早产儿低体温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的重要因素[4];同时,美国一项研究报道显示:大部分出生体重在500~1500g范围内的早产儿入NICU时低体温低于36℃,对早产儿预后造成严重威胁[5]。另外,国内有文献报道指出,低体温易增加胃肠功能紊乱风险,并可间接导致代谢率和氧耗量增加而引起低氧血症、酸中毒和呼吸暂停。

而加强早产儿体温的管理不仅能维持基础的循环代谢功能,且利于降低能耗,为各脏器系统的发育创造基础的生理条件[6]。本研究在早产儿体温管理中,通过“袋鼠式”护理增加早产儿与母亲皮肤的接触,有利于预防体温下降;通过预防发热可有效维持体温的稳定;通过抚触护理可通过对早产儿皮肤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的调节而维持体温[7]。在上述综合性体温管理干预护理的开展下,可有效控制早产儿低体温发生风险,从而预防神经系统损害和胃肠功能障碍。

同时,充足的营养供给对改善早产儿神经行为及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利于早产儿建立胃肠功能屏障,促进生长发育。而临床上高达70%的早产儿会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临床护理中通过喂养护理不仅能提高早产儿胃肠功能,同时也提供早产儿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物质,预防神经功能损伤[8]。本研究在早产儿喂养护理中,通过非营养性吸吮护理有利于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能够锻炼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的协调能力,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及胃肠功能的改善;通过推拿捏脊能促进消耗吸收,提高早产儿营养吸收能力,并利于增加氧饱和度,改善血气指标。通过肠道菌群调节,利于胃肠黏膜上皮发育,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在上述综合护理干预下,提高喂养质量,预防早产儿营养不良而影响生长发育。

本研究中,C组、C+T+W组早产儿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体温管理+喂养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C+T+W组早产儿体质量、头围、身长均优于C组(P<0.05),即通过体温及喂养护理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本研究对早产儿神经功能和胃肠功能的监测指标中,NSE、S100蛋白均是反映神经功能损伤的敏感性指标[9]。GAS、MTL是影响胃肠动力学及调节胃肠功能的敏感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后,C+T+W组早产儿血清NSE、S100蛋白均低于C组(P<0.05),且C+T+W组早产儿血清GAS、MTL均高于C组(P<0.05),即通过体温及喂养护理能有效预防早产儿神经损伤和胃肠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于NICU早产儿护理中通过体温及喂养护理能有效促进早产儿体格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并改善胃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早产儿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