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的困境与突破

2022-03-03 13:08张艳杨江伟许莹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

张艳 杨江伟 许莹

摘要: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我国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探析了课程思政面临的时空覆盖难度较大、缺乏标准教学体系和缺乏教学育人合力等困境,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思政工作,可通过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统一课程思政目标和构建教学育人共同体三个方面进行摸索和探究。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课程思政;校企协同

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对于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产教融合作为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战略举措,为学生搭建了提高专业知识和提升技术技能的重要平台。推动课程思政体系在产教融合中的构建,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新理念,服务更高质量的就业需求。产教融合背景下,探究“课程思政”面临的困境与突破策略,是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有利于帮助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课程思政”寓于“产教融合”工作中的价值旨趣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来临,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应对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需与时俱进。立德树人作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的过程中,面临着校企协同育人等诸多困境,较为有效的解决路径就是搭建课程思政育人平台。目前,我国各高校都高度重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培养,积极构建立德树人教育体系。课程思政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根本目标,旨在将德育元素融入课堂和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促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显隐结合,在产教融合的过程当中也能实现“德育”与“智育”的协调统一,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因此,课程思政寓于产教融合的工作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积极探索和必然追求。

(二)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也日益更新,传统的思政教育已经很难满足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有研究表明,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果课程思政尚未打破学科壁垒,其结果也必然是思政课程的“大水漫灌”,那么课程思政也很难走出孤岛化、边缘化、空泛化的困境。因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以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学校与外部企业、学校内部各部门的力量,各单位横向协同配合,纵向联动发力,对一线教师或指导老师将课程思政融入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去给予足够的引导和支持,创新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达到三全育人工作辐射更广、力度更大、占位更高的目的。

二、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的困境

我国应用型高校大都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办学经验不足,支撑发展的办学资源基础也比较薄弱,对照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思政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时空覆盖难度较大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外实训会有所增加。为使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对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有效支撑,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产教融合的主要特点都是通过校企双方深度合作,进一步增加学生校外实习实训课时,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引导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意义上,课程思政基本是由思政课程来完成的,“思政课程相对专业课程实操性、技术性较弱,在产教融合中会造成课程思政思想认识的缺位”。为了逐步完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就需要根据产教融合的特点,把课程思政的覆盖范围扩大至课堂教学以外,以及实践教学全过程中去。教学时间遭受挤压和配置空间缺乏弹性,课程思政则会因此面临辐射功能弱化的严峻挑战。

(二)缺乏标准教学体系

产教融合背景下,要实现高校的智力人才资源与企业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则需要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产教融合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能帮助应用型本科高校跳出传统的人才培养的方式,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一方面,由于产教融合在我国的探索与实践刚起步,各个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各异,具体实施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由于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开放,含教学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设计以及教学结果评价等诸多要素都将面临个性化的选择,比如,同一门思政课在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既要考虑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还要考虑不同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性质的差异,因此,所需选取的思政内容和元素就会不同,直接导致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思政育人的教学体系缺乏相对统一的参照标准,这就给课程思政如何真正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如何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三)缺乏教学育人合力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制定了符合自身学校特点的产教融合具体落实计划。在这些计划大刀阔斧的推进中,课程思政的育人主体实现了由原本学校专任教师的一元主体向校企双导师的多元转变,因为要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教学共同体。因此育人主体的转变既是产教融合带来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挑战既存在于学校层面,也存在于企业层面。学校层面主要是每门课程的教师有些是将课程思政中的思政“狭义化”,生硬地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元素,有些是在课程思政中“孤岛化”都在各自的课程思政中孤军奋战,没有形成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教学,缺乏课程思政的全局性和;企业层面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身心特点的把握,容易出现诸如企业对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主体责任不清晰所带来的分工不明确、认识不到位等问题。校企双方没有形成教学共同体,也就无法有效形成育人合力。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的突破

(一)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除了预设的部分内容以外,还有动态生成的内容,且因学生的个体素质的差异化影响,思政效果难以衡量。毫无疑问,它要求新时代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不仅要充分把握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学生身心发展所需,还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当好“运动员”的同时,也当好“裁判员”,构建起一个有理有据亦有情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因课堂评价的不完备而造成的不公正现象,往往会严重损害思政教育本身想要树立的多劳多得、实事求是、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因此,一是要改革评价指标。在产教融合过程的考核中,侧重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水平考核的基础上,也应把学生的学习工作态度、职业操守、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维度纳入评价指标中去;二是要实行多元评价。采用企业和学校双方师资以及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结合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分别对课程思政成果进行综合考评,形成良性的反馈形式。通过健全产教融合过程中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評价体系,倒逼教师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的时空全覆盖。

(二)统一课程思政培养目标

由于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千差万别,很难产教融合背景下要构建完全统一标准的教学体系。但只要从统一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上引导正确方向,方可事半功倍。一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针对学校和企业双方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理念不深等问题,大力开展示范观摩和交流研讨活动;二是落实主体健全机制。学校党委要担当起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大力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动政策落地;三是扩充资源搭建体系。积极整合校企教学资源,修订教学大纲,建立课程思政体系;四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固化育人资源等方式,引领改进。在统一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指引下,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开放式个性化的教学体系,就能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如何真正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三)构建教学育人共同体

产教融合背景下,要进一步推动行业企业学校协同育人,多元主体都能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过程,这其中的关键便是师资的合理运用和智力资源的共享,相较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主要的产教融合实施载体,企业行业的参与程度和资源投入都有限,构建教学育人共同体,关键要补齐教学育人共同的短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学校要对所开设专业的相关企业进行人才和岗位需求调研,对开设专业的其他高校进行考察学习;二是要明确将行业企业方的指导教师纳入学校课程思政的师资队伍,除了要定向派遣学校的师资队伍进入产教融合中去访问交流、顶岗挂职、短期培训以外,还要对行业企业方的指导教师开展集训和管理;三是要完善思政育人组织机构,比如,可以设立思政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包含校企双方师资,以保障课程思政在产教融过程中专事专办。

参考文献:

[1]张岩,李新纲,朱秋莲.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11):77-82

[2]王万川.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6):89-92

[3]李蕉.高校思政课课程评价的意蕴与困境[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0(01):101-107.

本文系基金项目:四川旅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CTUSZ08)的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

张艳,女,四川旅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杨江伟,男,四川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质量保障,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