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中职德育创新的实践探究

2022-03-03 13:08刘燕翔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互联网+德育

刘燕翔

摘要:随着大数据、网络技术的交融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医疗、工业、生活、生产等诸多领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互联网+带来的多种资源和多元化思想,也给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中职学校教师应扭转固有教育思维,走出教育定式,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改进德育教学工作,提升德育教育成效。本文立足互联网+背景,结合中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德育工作创新实施路径,希望能够给予一定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德育;创新实践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互联网交融发展的背景下,现代网络技术平台、手段的运用为教育工作的创新和优化带来了契机。在互联网+视域下,德育教学工作开展拥有了全新的载体以及类型多样的资源。相较于课堂教学形式,德育可以混合运用微课、慕课、新媒体平台等实施线上教育,既能够增强德育内容的吸引力,更支持师生间进行轻松且便捷的沟通环境。因此,中职教师应意识到互联网+的优势,对于当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托互联网优化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们主动关注先进思想和知识,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互联网+”视域下中职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多元文化冲击中职教育环境

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也加速了世界各国文化在我国的渗透融入,在此背景下,多元文化兴起和发展,诸多国人尤其是年轻群体更受到影响。而其中蕴含的各种思想与价值观念也跟着多元文化的广泛传播而逐渐渗入到国人的思想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形成了冲击。近年来,社会的复杂性越来越明显,对于多元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在这些多元文化和价值理念的碰撞冲击之下,学校的德育环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学生的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接收思想价值观念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职德育教育的阵地受到了一些影响。

(二)教育思想相对固化

在迈入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后,诸多学生拥有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其中各种软件、平台的信息和思想开始涌向学生们,不断地转变和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动态。诸多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先进文化、培养爱好,如文学、唱歌、跳舞等。但是,对部分教师而言,这些爱好脱离了学生的本质任务,一些教师的思想、思维落后于时代,未能及时关注网络上的先进内容、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样造成一些教师难以理解学生行为,也就难以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三)缺乏较完善的网络教育平台

快捷传输的信息和丰富的资源内容为网络普及带来了重要的优势,因此在德育教育中也应当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性与适用性。但目前有一些中职学校还没有较完善的德育网络平台,没有形成一个受众广泛、学生活跃、功能完善、运营科学的网络平台,从而会出现内容零散、宣传不足、途径多变等问题,一些学校官方网站或新媒体运营存在不统一、无合作的问题。与此同时,部分学校虽然建立了德育网络教育平台,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UI界面落后、响应时间过长、更新速度缓慢等,其使用效果难以满足学生的更高需求,进而导致活跃学生用户较少,难以形成大范围、高质量的德育效果。

二、“互联网+”视域下中职德育工作实施路径探究

(一)转变教育思想,强化自身素养

为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认识到互联网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作用,突破固定教学思维的限制,主动反思自身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素养等方面的不足,形成终身学习和发展理念。同时,教师应通过网络渠道关注当代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和成长特点,了解网络中德育相关内容,从而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提高自身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其次,教师应保证自身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及时关注社会特点内容,切实了解当代学生想法。不同学生在个性等方面具有独特性,教师从这方面入手,在尊重学生思想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对话,以引导、鼓励的方式给予其正面教育。此外,教师应主动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参与信息化相关的培训活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自身专业教育能力,打造高效且有趣的德育环境。

(二)开辟新媒体渠道,打造“互联网+”德育模式

在互联网+视域下,中职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喜爱的新媒体APP,运用微博、微信和抖音等开展德育,让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良好道德的熏陶,打造全新的“互联网+”工作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班级QQ群或微信群,定期上传社会公益活动、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四史”学习和学生就业指导等信息,也可以介绍时代楷模先进事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指导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德育知识,逐步提升学生道德思想觉悟。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工作群上分享历史正剧《觉醒年代》片段和影评,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中国有志青年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的贡献,让学生真正了解青年一代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教师要结合这部励志电视剧开展德育教育,带领学生学习李大钊、鲁迅等人的爱国故事,为学生讲解个人理想、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讲解五四精神,激励学生继承先辈奋斗、爱国、奉献和服务精神,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建设者,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三)紧跟时代潮流,打造高质量德育课堂

在实际教育教学环节,教师应从社会实际需求、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集中精力改进和更新教学内容,为打造高质量的德育课堂提供资源。针对德育课堂较为枯燥的氛围环境,基于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借助网络工具关注学生的兴趣、话题点等内容,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打造契合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德育内容,让学生们能够获得全新的德育学习体验,在无形中提高其思想境界。此外,诸多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是互联网和多种新闻媒介,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从微博、微信等平台选取与德育契合的时事事件,以案例形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们辩证思考和交流的热情,使其能够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转变自身理念,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其获得全面提高。

(四)靈活调整教法,关注个性化需求

对中职学生来说,其很难长期将精力集中在枯燥的德育理论内容上,这就容易限制其对先进思想道德内容的理解。为了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教师应借助互联网工具创新德育教学形式,增强德育内容、授课形式的趣味性,让学生顺利将注意力保持在德育内容上。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入网络短视频、微课、图片等类型资源,重新唤起学生对德育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转变对德育课程的认知。此外,网络在带给学生们先进资源和信息的同时,也会出现虚假性信息,由于学生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开通德育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网专栏等新媒体,向学生们宣传正能量的先进事例、思想内容,让学生们在课外也能学会辨别不良思想,促使其将先进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内化于心,并落实到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促进其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给中职德育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变化。因此,教师应主动认识到互联网与教育教学工作融合的重要性,在发掘学校德育育人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主动融入网络化、信息化大潮中,借助网络资源、平台创新来完善德育工作路径。具体而言,通过转变先进教育理念、引入先进德育内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等手段,打造出基于学生主体的和谐、趣味课堂,让学生在先进资源吸引下接受教师科学的引导,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其思想境界,使其成为思想先进、品质高尚的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业明,李蓉,冉鲜,陈荷玥,刘婷婷,张微舜.中职德育课教学与专业结合的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01):52-53.

[2]叶翠萍.“创”无止境,“新”有灵犀——关于创新中职德育课堂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02):190-191.

[3]陈亚男.新媒体时代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357-358.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互联网+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