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项目学习实施路径与方法研究

2022-03-03 07:28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成果素养评价

方 其 桂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61)

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指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1]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项目学习中项目来源于现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问题需求等,选择合适的项目及学习方式,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项目学习重点在于过程,它包括项目设定、项目分析、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支持、项目管理、项目成果、项目评价和项目总结等多个方面。

一、项目设计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项目设计更应关注信息意识的培养,教师要与学生一起面对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设定项目时要给出一定的范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产生更多的问题,在项目体验过程中产生新的创意、想法。[2]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项目主题的确定、项目内容的选择、对已知条件的分析以及对项目的分解等活动中。项目的设定一定要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核心素养。

1.确定项目主题

项目学习一般是基于单元设计的,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获得研究方法和经验,习得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领悟学科的本质,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先整体梳理各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再以单元为依托,提炼学生习得知识后应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以此为节点设计项目的推进路径,力争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既能合理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又能有效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

2.选择项目内容

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学生,只有贴紧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项目才能让他们产生完成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很好把握,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范围有充分了解。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罗列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寻找出核心知识点,从而明确本质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核心进行知识重构,寻找教学中的本质问题。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他们首先关注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事物,他们对于复杂、综合性的项目难以驾驭,故安徽省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设计的项目全与“我”有关,如:我的电脑世界、我的信息生活、我的电子文稿、我的探亲之旅。通过这些以“我”为中心的项目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同时也为学生打开数字化学习的窗口,让学生通过学习平台,依靠各种学习工具(如平板、手机等),感受现代智能化的互动学习环境。

3.约束项目条件

项目的生命力来源于其真实性,也就是说项目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实际。在真实的生活中,每个项目的条件是复杂的,复杂在于有些条件是富余的,有的条件是不足的。因为项目是用于学习,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因此,需要对项目的条件进行适当调控,也就是要适当减少富余的条件,增补不足的条件。总之,通过约束项目条件,调控项目的难度,使之更切合学习的需要。

4.分解项目活动

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达到的预期成就,在项目学习中,教师对教学目标分析一定不能脱离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虑。教学目标指引后续教学过程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清晰定位。按照目标分析,如果一个项目对应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显然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故为了方便项目的实施,必须对项目进行适当分解。例如,如果将家庭住房装修作为一个项目,则可以将其分解成水电、瓷砖、粉刷、木工等微项目,每个微项目一节课完成(如果是两节课连堂上,则微项目需要相应扩大)。分解后的每个微项目,其学习流程基本相同。

二、项目分析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项目分析更应关注计算思维的培养,通过项目分析了解项目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最终要实现什么样的效果。

1.分析项目条件

任何项目的解决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对于贴近真实情景的项目,其条件和结果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首先对于隐含在情景之中的条件,需要学生通过分析进行提炼;对于非良构项目,其条件不明确,需要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搜索等,从而获取相应的条件。项目分析这个环节对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因此是项目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尽可能设计各种学习活动,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使之逐步接近问题的内核。当然,也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完成此环节。

2.深入挖掘问题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因此首先发动学生尽可能对项目提出问题,当然开始项目学习之初,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尽可能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用于帮助学生去关注项目本身与生活之间的实际关系,学生能够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勤于观察生活实际、善于提出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形成思维惯性,为日后学生独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意识基础。由于对象是学生,其年龄特点导致其思维角度相对分散,思考问题的内在逻辑性和联系性不强,因此在对项目进行分析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个项目有何实际意义与价值?这个项目作品是否实现了项目的创作目的?如何实现?是否有不足?用什么方式去改进?沿着这一系列的追问,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形成完整的问题路径。针对项目中发现的问题,要学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学生不认识的新知,建议直接给出知识的讲解;对于其他原因,则要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分解等方式,将问题解剖成单一小问题,使学生在理解小问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大问题的理解。项目的学习是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中自然产生的,这些问题不一定在后续的学习中都能解决,但这些问题对项目进行拓展延伸具有重要启发。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发现的问题,分层提炼出容易解决的、跳一跳就能解决的、暂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总之,在项目分析环节,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产生尽可能多的问题。问题越多,说明学生分析得越透彻,这将为后面问题解决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升。

3.分析项目成果的表现形式

任何学习都有一定的目标,同样,项目学习也需要达成一定的成果。只是这种成果不是传统教学简单记住概念的定义、公式的表现形式和会做相关的习题,它有两种形式: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成果可能是画出一幅画、写出一篇作文、学会一首歌曲、制作出一个电脑作品、编写一个程序;无形的成果包括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素养得到提升。对于无形成果一定要将其有形化,例如学习报告、分组辩论等。总之,通过分析,让学生对学习结果有可期的具体目标,使之产生学习的动力。

4.准备相关知识

项目背景总是与学科知识相关联,在分析项目时必须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编程用到的命令结构、软件的菜单工具等),才能对项目进行有效分析。在此环节只对相关知识进行简单学习,不做非常深入的讲解,让学生有初步了解即可,否则容易陷入传统教学模式。

三、项目规划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项目规划非常关键,它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提升思维能力。从解决问题出发,去思考、策划,构建知识和素养的台阶。

1.明确规划要求

对于学生来说,当他们需要对较为复杂的项目进行规划时,要遵循先主后次、先整体后局部这些规划思想,这也直接决定了项目的规划是否有效,是否能给后面的工作提供实际性的支持。例如,要规划运动会海报,先主要规划其组成元素、排版方式,再收集素材、编辑文档等。对于长期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来说,本环节是个难点,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规划哪些内容,需要教师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在学生对项目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是否符合项目的需求,并形成新的思维导图。

CEI计算软件系统的模块化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CEI项目数据管理、CEI在线计算、CEI报告产生和ERPG数据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

2.引导规划方法

项目规划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当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对学生的规划进行引领。项目规划最好能通过一定的工具来实施,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能将学生的思维过程直观呈现出来,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容易修改、其形式也很美观,很受学生们的欢迎。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思维导图一定是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逐步绘制出来才有意义。如果为了节省时间,教师直接呈现完整的思维导图来教授学生,这将让学生失去思维的过程,其教学意义几近于无。目前的思维导图工具很多,也很好使用,学生能很快上手。对于只能在教室中上课的学科,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纸上手绘的方式来完成思维导图。

3.制订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类似于电影、电视的剧本或微课制作前的脚本,其中包括人员分工、时间安排、具体实施方法、素材获取途径等。实施方案应该是由学生讨论制订,但为了便于学生实施,一般建议教师先准备好一个可供讨论的模板,学生在此模板基础上经过适当修改、完善,形成自己或本组的实施方案。当然,如果有可能,借助于网络学习平台制订方案无疑可以节约时间。

四、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是项目学习的关键环节,只有有效实施,才能保证项目成果的达成,为此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强力调控,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分级、细化、落实到项目实施的具体环节中。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前的学习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而在项目实施中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项目本身就是差异化的,在项目实施中能够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习。项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不再是教师,务必要保证每个学生完整经历项目学习的每个环节,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兴趣、能力、学习基础等差异性,为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起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对学困生给予足够的关注,使之能紧跟全班的学习进程。

2.组织分组合作

通过分组,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互相启迪思维,共享学习成果。更为重要的是,项目学习内容繁多、学习形式多样,通过分组,让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便于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通过合作顺利完成项目。当然,如果项目不是很复杂,或者需要每个成员独立思考,也不是一定要有分组学习。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分组学习需要加强管理,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不能形成忙闲不均的状况,那样就适得其反。采用分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环境,要考虑资源如何共享、组内学习成果如何汇聚等问题,而且组员数量要控制在4~6人,以便管理,座位摆放便于相互讨论交流。只有这些细节处理得当,才能实现有效分组学习,而不是形式上的分组。分组尽可能相对固定,这样可以节省分组时间,且通过组内长时间磨合,学生相互之间达成默契,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设置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传统教学的活动主体是教师,学生基本上是耳听目视,偶尔记录课堂笔记。项目学习的活动主体是学生,主要的时间应还给学生,这就需要给学生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其五官都参与学习。比如学生在个体学习时,可以设计观摩、阅读、欣赏、聆听、测量、制作、记录、触摸、实验、实践、思考、搜索、猜想等活动,在学生分组学习时,可以安排演示、比赛、评价、讨论、表演、游戏、汇报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使学习效果比单纯听和看能更长时间保留。每个学生都能将课堂当成自己的舞台而不是观众,自然会全身心进入学习状态。在项目实施前,教师一定要明确项目中的哪些活动是学生通过协作完成、哪些活动是学生独立完成、哪些活动是可以由教师或家人代劳。

4.注重过程导引

项目学习是在课堂上限定时间内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进行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制订出导学案,让学生按照导学案设定的路径开展学习,按要求获得学习成果。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如果有可能,将相关的资源和导学案放在网络平台上,将极大地方便学生获取资源,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方式引导,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容量。在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给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支持,对全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掌握,并通过集中讲解来共同解决。如果发现导学方案出现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总之,在项目学习中,形如教师驾驶一条船,引领全班数十条学生驾驶的小船行驶在急流之中,教师要根据出现的各种状况随时作出相应调整,方显教师的教学智慧。

五、项目管理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项目管理,主要是学生对项目学习过程的监督、管理和纠偏,对学生组织管理、团队协作、自我认知等方面提出更大的挑战。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的项目管理不是工程项目的管理,要更加突出计算思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项目、调配资源,不断纠偏,保持团队工作始终围绕项目实施的最佳路径开展。项目学习也需要在教师严格管理之下才能按时、按质完成,管理的重点主要有时间、目标和人员。

1.关注时间管理

项目学习有非常多的环节,而且学习主体变成学生,每个学生的活动方式、学习进度都有很大区别,教师要为项目实施制订(或引导学生制订)项目实施时间表,确定各个环节的完成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和合作能力。学习过程中临近每一个大的环节时间节点,教师给学生及时提醒,以保证他们能按时完成每个环节。当然,当学生大面积出现时间违约问题,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时间安排,比如适当减少其他学习环节,以保证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分组学习,每个组要安排一个计时员用于控制每个成员发言时间、每个环节的活动时间等。

2.合理调控学习目标

3.优化人员管理模式

项目学习中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方式等均不同,不再是传统教学的整齐划一前进,给授课教师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按照管理学理论,一个人最多只能管七个人,因此教师主要管理几个组长,再由组长管理其成员,让每个成员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和职责,最终过渡到学生自我管理。

六、项目支持

1.设置项目支架帮助学习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学习类似于攀岩运动,运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无法替代的,但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支架,作为他们向上攀爬的抓手。这些支架就是项目支持材料,它是学生内化知识、发现新知的关键。教师在活动前,要面向全体学生,遴选恰当的材料,为学生问题的产生和分析提供支持。但教师给学生的知识支持要把握分寸、循序渐进,不可将项目学习变成简单的知识学习。

2.多重辅助形成合力

由于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基础差异比较大,他们所需要的支架也各不相同,故在项目学习中教师要能提供充分的相关学习资源,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按需选择。既要有相关知识的微课视频,也要有拓展练习内容,还要有网络上一些相关知识的线上知识链接、最新相关技术介绍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能力得到提升。

3.及时释疑解惑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教师可以提前预设的,对于这些问题答案可以事前准备好,让学生随时可以查询到答案。对于一些课堂生成性问题,可以让学生询问教师、同学,如果有资源平台,让他们从资源平台查询答案。总之,要让学习尽可能少一些卡顿,使学习能够顺利开展。

七、项目成果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项目学习,其成果必然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物化形式。而核心素养又很难物化,更多表现在思维层面,因此项目的成果除了要注重沉淀之外,还需要实时展示、交流分享。

1.实时展示成果

通过成果展示可以让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其对项目的确立、方案的设计、功能(效果)的达成、难点的突破、作品的优化、伙伴的帮助等方面进行介绍,重过程与体验,将项目学习在学生成长感受中的功能最大化发挥出来。如果有学生对项目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问询和质疑,项目完成者需要进行解释和答辩,对确实存在的问题要记录下来,并在后面的环节改进。这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反思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品分享过程要有痕迹,例如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交流评价表,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填写,为后期改进项目提供依据。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在信息教学互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收获到学习的自信,在相互学习中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格,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2.注重成果沉淀

学生的项目学习成果要收集整理,日积月累就形成成长档案袋,记录他们成长的轨迹。这些成果在保存时,需要教师先规划好目录结构、存放方式、保管人员等,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习惯会积极主动完成项目,将项目成果按设定方式提交。为了方便保存和管理,建议尽可能采用数字化方式,如将作品拍照或扫描,或采用录音、录像等方式,借助于网络平台(如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个人空间)存放。

八、项目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需要提供可以让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的交流平台,以便于课后还可以完成作品的评价。因此统一评价标准、提供多样的评价方式,才会让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可以在课后进行充分交流与评价,真正做到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发展,这也是核心素养视域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

1.评价标准统一

对于主观性比较强的成果,一般主要通过他人来进行评价,这需要先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大多数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制定,在制定标准过程中,也是对学习深层次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价值。当然,为了便于评价实施,评价标准不宜过于琐碎,把握一些要点即可。

2.评价主体多元

传统教学评价基本上是教师居高临下,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评价。所以,在项目学习中,评价的主体不再唯独是教师,可以扩展为学生自己、同学、家人甚至是其他人(如听课的观摩教师),特别是一些专业人士,其评价可能更中肯、更专业,更可以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使之有继续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3.评价方式多样

传统教学最经常见到的评价方式是教师展示部分比较好的学生作品,然后给出一些溢美之词,其他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无暇顾及,弃之一边,极大地伤害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也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全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随着智慧校园的推广,评价应该借助于技术的力量,对于一些客观性的内容(例如习题)用网络技术进行评价,教师和学生可以即时获取评价结果,找到问题所在,进而马上改进。对于主观性强的成果,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实际教学中,在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互评时,要指出具体问题和解决思路,让学生及时做好记录,以便有明确地改进方向和方法。

九、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是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所涉及的知识点,找出项目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然后根据学习所获拓展延伸。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达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1.反思完善成果

每个学生的项目学习成果不可能十全十美,在前面项目评价阶段,教师、同学或他人给出了评价意见,学生在观摩其他同学的成果后经过反思,都会产生对自己成果修改、完善的想法,因此,需要教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成果修改时间,使其达到满意的水准,从而收获信心满满的成就感,产生继续学习的强劲动力。这其实就是计算思维的培养,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完善问题,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

2.归纳梳理知识

项目学习将知识学习融合其中,也就是需要什么知识学什么,这就导致知识在项目学习中零散分布。任何学习方式都需要给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一节课的学习后期,需要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图谱。基于多数学生的归纳能力偏弱,知识梳理时需要教师恰当引领。

3.分层拓展延伸

项目拓展延伸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利用该项目中获得的经验去解决其他相似或相关问题。练习设计的内容可以对该项目进行适当深化,从深度上挖掘;也可以要求学生设计其他方案,从横向发展学生思维。拓展练习中对新知识的使用量要适当,并给予一定提示,难度上要适合学生的当前发展区。总体原则是学生只要能认真完成该项目,就应该能比较轻松地独立完成拓展练习。

4.总结经验方法

将项目学习中获得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以后能扩展到其他学习之中;同时也需要将学习中所犯的一些典型错误整理成错题集,避免再犯。学会总结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猜你喜欢
成果素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验收成果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