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师幽默感的内涵、价值与养成

2022-03-03 07:28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幽默感艺术教育

谢 计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时代总是在进步,教育教学环境也在不断变革,面对如此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正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我们的教师也承载着诸多的期待,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未来教师形象的思考。“所有的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都是在回答一个前提性的核心问题: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什么最重要、最有价值?”[1]当教师有了理想信念、有了道德情操、有了扎实学识、有了仁爱之心,未来教师身上还应当体现哪些特质?对此回答是众说纷纭的。尽管幽默感不是教师身上最重要的一个特质,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幽默感却是优秀教师必备的一个特质。长久以来,学界对教师幽默感的理解多局限于教学幽默这一概念,并未对教师幽默感的内涵作进一步的挖掘。在教学手段愈发先进的未来课堂,在教学环境愈发复杂的未来学校,幽默感似乎在教师未来的生长与发展过程中显现出独有的价值。缘此,有必要尝试对未来教师的幽默感做出新的解读。

一、何以界定:未来教师幽默感的内涵解读

斯威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教师机智地运用幽默来施加教育影响,是其知识素养、情感素养、能力素养等各项素养的集中体现,幽默感是未来教师必备的特质之一,它总是符合教育的目的,追求教育性、庄重性和科学性的。健康的教师幽默感是基于善意的出发点,往往取决于教师乐观、自信的心境,来源于对生活深刻的理解,是教师知识和智慧的产物。[2]基于此,未来教师的幽默感应有如下三种内涵:

1.作为教学艺术的教师幽默感

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教人求真,授诸人以理智;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教人求美,授诸人以情感,有效的教学应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3]在愈来愈追求教学艺术性的风潮中,幽默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迸发出重要的价值,在此层面上,未来教师的幽默感首先应是作为教学艺术的教师幽默感,即教学幽默(或称教学幽默艺术)。所谓教学幽默艺术,就是将幽默运用于教学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会心的微笑中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4]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幽默风趣的教学手段远比呆板教条的教学手段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正如海因兹·雷曼麦所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作为教学艺术的教师幽默感,是基于课堂教学这一独特情境所进行的,它首先且必须是与教育教学内容所密切相关的,以达到教育目的为宗旨的,因此,教学幽默艺术一方面要满足幽默的基本特征——智慧性和趣味性等,另一方面应当符合教学中的教育性,即要求寓“庄”于“谐”。[5]除此之外,另有学者认为,教学幽默艺术应该在本质意义上体现知识系统与情感因素的交融,只有知识与情感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才能称之为教学幽默,同时教学幽默在课堂中极力帮助学生寻得顿悟的效果,“知情交融”与“追求顿悟”也应是教学幽默艺术的本质属性。[6]总之,作为教学艺术的教师幽默感是以传授科学知识、寻求高质量教学效果为目的,幽默仅是教学知识的传授载体和手段。

2.作为职业素质的教师幽默感

无论未来教学环境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学校依旧会是教师活动的主体空间,在这一空间内,教师每天仍然需要与学生、与同事、与领导产生联系,进行人际交往,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维系教育空间的人际和谐成为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幽默是能引起会心微笑、让人放松的事物,在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幽默”也常被描述为一种能带来乐趣的沟通方式或者人际互动信息,教师可以借助幽默的力量巧妙地化解教育空间内难免的摩擦,甚至是冲突,即所谓的“亲和型幽默”(Affiliative Humor)。从这一角度而言,幽默感理应成为未来教师的职业素质的要求范围,基于弗洛伊德关于机智的理论,作为职业素质的教师幽默感是指教师在与学生、同事、领导的人际交往中遭遇消极体验时,仍能将负面情绪积极转化,以维持教育空间和谐的能力。就其运行机理而言,作为职业素质的教师幽默感是“最为自给自足的滑稽形式”,单独的教师个体就可以完成全部过程,通过对同情、愤怒、痛苦、怜悯等的无意识的转化来产生幽默,它是一种最高级别的防御。与压抑情绪不同,作为职业素质的教师幽默感要求教师收回痛苦情绪中所包含的能量,通过机智性地释放、转化来产生愉悦感。[7]

3.作为人生修养的教师幽默感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的教育诉求不断提高,外界对未来教师的各方面要求也势必水涨船高,教师作为有主观意识的人,在职业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承受诸多压力,遭遇未知的挫折与困境。可以预见,竞争压力、职业倦怠等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不断冲击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预期。有学者认为:“笑话常常以奇异的状况或人物境遇出人意料地打破我们对经验世界的预期,正是由于笑话中所描述的情形和现实之间的反差才产生了幽默。”[8]在生活落差面前,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什么能让自己开心,从这个角度而言,自我才是主宰者,这本身即是一件使人无比快乐的事情,对生活真相认识本身就是蕴含着幽默的,幽默并不是一个可行的哲学命题,但是这或许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对于教师而言,能够自如地应对职业压力,保持教育初心,做到敬业乐教,是社会长久以来对教师抱有的角色期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人生修养,掌握生活智慧。乔治·桑塔亚纳指出:“智慧在于幽默地看待一切,凡事持保留态度。”由此观之,作为人生修养的教师幽默感是建立于乐观性格之上的,需要一种坦然开放的心态,即所谓的“自我提升型幽默”(Self-enhancing Humor)。决定未来教师这种心态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学生的爱是其从业的原动力;二是见识广博,对生活有深刻的见解,才能对生活的变化泰然处之,从容不迫,以幽默而化之。[9]

二、何以必要:未来教师幽默感的价值探寻

在查理·卓别林看来,幽默是人类面对共同的现实生活困境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明,它以愉悦的方式表达人的真诚、大方和心灵的善良,幽默是奋发向上者和希望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者不可缺少的东西,也是每一个希望减轻自己人生负担的人所必须依靠的拐杖,幽默本身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未来教师的幽默感内涵丰富,包括作为教学艺术的教师幽默感、作为职业素质的教师幽默感和作为人生修养的教师幽默感,基于其丰富的内涵,未来教师的幽默感在教学课堂、教育空间以及在教师人生道路上都显现出独特的价值。

1.作为“催化剂”,让教学课堂焕发生机

毋庸置疑,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在掌握客观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各种能力。而知识的传授不是粗鲁的灌输过程,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直塞直给的行为,优良教学效果的取得往往需要教师借助非理性、情感化的手段。长期以来,将幽默引入课堂教学、与常规教学方法结合是许多一线教师推崇的做法,比如我国特级教师魏书生曾明确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在课堂教学中,幽默可作为“催化剂”,帮助平淡的教学课堂焕发生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学是一项庄重且伴有压力的活动,是教与学相互协同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需要保持集中的注意力,投入足够的精力。持续性的、严肃的课堂氛围常常会引发学生学习的疲倦感,打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良好教学效果的产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成为教学的必然诉求,教师的幽默感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机智性以及情绪感染性决定了其对课堂教学氛围的催化价值。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幽默性地开场、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对教学内容产生预设的心理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施以幽默化的教学技巧,有利于舒缓学生紧绷的神经,调整教师的教学节奏,让课堂变得张弛有度、轻松自如。第二,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与理解。课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是标准化的、普适性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作为教学艺术的教师幽默感可以使课本知识更加具体化、通俗化,便于知识的传授。同时教学幽默艺术所具有的启发性,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启发思维,深化对客观知识的理解,毕竟“笑并不是幽默的目的,幽默在于笑的背后。”[10]

2.作为“润滑剂”,让教育空间充满和谐

学校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构建起来的,和谐的教育空间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障。从现实来看,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之间冲突对立等问题常常难以避免,不仅严重阻碍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幽默是出于善与爱的出发点,是以让人放松愉快为目的的,真正的幽默不仅是严肃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平衡体,而且是在爱与争取被爱的前提下去摆脱不健康的“情绪”,勇于理性且客观地审视自己错误的想法、肤浅的观点和时而偏颇的价值观,进而使我们的身心和周围的一切均衡地成长,实现更高级的文明。[10]从这一角度而言,在教育空间内,教师幽默感作为人际交往间的“润滑剂”,可以缩短人际距离,消除心灵隔阂、减少摩擦冲突,形成亲和力。于学生而言,教师的幽默感是教师知识素养、人格魅力的化身,有利于展示教师的亲和力,消除传统师道尊严思想下师生间的隔阂感,学生通过教师所展示的幽默感,能认识到教师人格的多面性,拉近与教师间的心灵距离,“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于同事而言,教师的幽默感取决于教师乐观开朗的心境,心胸开阔才能产生幽默感,心理学上将幽默看作是一种高级别的心理防御机制,不仅能舒缓人的心理压力,还能消除紧张的人际氛围。在与同事相处中,教师适度地展示幽默感是与人为善的交往表现,即使与他人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幽默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善用幽默的教师往往能在愉快的气氛下改变他人固有的心智模式和行为取向,对于构建融洽的同事关系具有积极效应。

3.作为“保鲜剂”,让人生之路保持活力

罗伯特·斯坦恩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表现幽默力量的情况,都包含了各种不同情况的愉快经验和不愉快的经验,然而即使是不愉快的经验有时也可以转变为有趣的和愉悦的。作为人生修养的教师幽默感,就是让教师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不悦与挫折。在职业生活中,教师常常会面临教学科研压力大、薪资待遇不高、职业幸福感不强等各种发展困境,轻则造成教师职业倦怠,重则危害教师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作为鲜活的人,同样也会面临各样的生活困境,倘若教师不能以幽默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的阴暗面,如何在学生面前扮演“人格美”的示范者?教师幽默感是建立在教师乐观豁达心态的基础上,需要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对生活有深刻的见解,既是一种能巧妙化解消极情绪的生活艺术,也是一种能坦然面对未知挑战的生活哲学。它是教师人生之路的“保鲜剂”,当教师能以轻松的态度来看待自己,且以严肃来面对人生角色时,他们就肯定了自我的价值,教育的力量就由此产生。

三、何以养成:未来教师幽默感的养成策略

幽默感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特质,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机智地展现幽默感,幽默的力量也不会自己产生,需要后天养成和练习来创造它、发展它。教师幽默感是教师智慧、心态和能力的综合表现,养成幽默感需要教师自主学习,构筑幽默感的基础;需要教师自主完善,探寻幽默感的法则;需要教师自主探索,表现幽默感的效力。

1.增广见闻,筑教师幽默感之基

教师幽默闪耀着教师智慧的火花,智慧是建筑于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缺乏知识,教师幽默感就无从谈起了,缘此,增广见闻、积累广博的知识是养成教师幽默感的基础。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加强各学科门类的知识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教师只有广泛涉猎各类知识,才能在与学生、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基于相应的知识情境,选择相适应的幽默形式与之匹配,建筑于知识基础之上的幽默远比粗浅的滑稽换来的廉价笑声更具启发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留心关注时下发生的流行事物、热门事件,增长具有时效性的见识。所谓时效性,就是某些信息仅在一定时期维度内效果明显,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期内会显示出差异明显的效应,信息与知识的时效性制约着其展现过程中的客观效力。[11]教师幽默同样追求时效性,教师在表现幽默感时注重与时下某些流行的趣文化结合,往往会取得更佳的幽默效果,如果教师幽默感的知识源一直是司空见惯的滑稽元素,产生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值得注意的是,时下流行的趣文化常常含有低俗、戏谑的成分,教师在吸收这些时效性信息时应当主动加以辨别,避免建构其上的幽默落入俗套。

2.修养身心,寻教师幽默感之法

日常经验表明,富有幽默感的人多为性格乐观开朗的人,他们乐于展现自我,对自己的工作抱以热爱,愿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缘此,培养幽默感的重要方法在于修养身心,不断提升自身涵养。就养成教师幽默感而言,首先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幽默是一种艺术,讲究以情感人,引起他人愉快的情感体验,因此要求教师做一个有爱的人,只有对其所投身的教育事业、对其所教授的学生付诸足够的热爱,才可能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自身情感素养的提升,为幽默感的生成与发展创造情感条件;其次教师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高尚的旨趣。教师的幽默感由于其“教师”这一职业身份的设定,决定了其是具有一定标准的,换言之,教师展示幽默感是要符合一定原则的,要求脱离世俗玩笑中的恶趣味,展示崇高的师德之美。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摒弃陋习,远离恶俗,培养健康积极的兴趣,践行设定的素质标准,掌握幽默感的秘笈,形成良好的幽默素质。

3.切己体察,现教师幽默感之力

幽默感是人在人际交往中展现的特质,幽默的力量是在人与人间传递的,这决定了幽默感的展现具有相应的情境性,因此,切己体察、在实践中积极展现幽默是培养教师幽默感的核心步骤。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具备表现幽默的勇气,这需要教师认识并肯定幽默感在其教育教学、人际交往中的特有价值,明确其运用幽默的合理目的,从内心对于幽默艺术趋于认同,形成勇于表现幽默的心理定势;其次,教师要善于模仿,留心观察生活经验中的喜剧人物(比如脱口秀演员、综艺节目主持人以及生活中有趣的人)、喜剧元素(比如轶闻趣事),学习他人身上所表现的幽默技巧,并在实践中勤加练习、模仿;最后,教师要懂得创新幽默技巧,依据个人的行为风格和身处的文化圈层,生成创造性的幽默风格。

猜你喜欢
幽默感艺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幽默感拯救计划
幽默感在爱情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幽默感很重要?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纸的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